中途缺水 实际考验 水对人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行军中的军人更离不开水的保障。如果是大部队行动,就必须有足够的水源来作保证。历史上许多军事家用兵把水源作为行军作战的重要条件之一。历史上因为缺水而使战争处于被动局面,以至于战斗失利的案例屡见不鲜不胜枚举。 我们初入微山湖的第二天,就遇到了缺水的难题。这天中午,部队进入青固集大休息,各单位组织埋锅做饭。就在人困马乏的饥渴难奈的关键时候,炊事班却找不到煮饭的水。 当年北方的老百姓用水全靠地下的井水。平时老百姓用水尽管有时天旱受到一些影响,一般情况下可以满足全镇的需要。但是,突然增加近二千人用水,这样用水量猛增,大大超过当地的供水能力。前卫分队到达后不到10分钟,全镇十几口水井里的水全部打完了。当时,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炊事班不得不用从井底刮来的泥浆似的水下米煮饭。如果是平时,这水肯定是不能做饭的。但是,在实在是没有可供使用水的特殊情况下,不得不用泥浆水下锅做饭了。因为大休息只有一小时,到时候部队吃不上饭也得出发。时间在一秒一秒地过去,无论如何必须按时吃饭、按时出发。这样的水做的饭,是可想而知的。吃饭前,事务长不得不耐心地给大家解释,求得大家的理解。在这特殊的条件下,大家能够说什么呢?只有克服困难别无选择。 饭到口里只觉得满嘴的沙子在运动,根本感觉不到有米饭的香味。战友们也来不及思考,就囫囵吞枣地把一碗米饭快速地填到了胃里。根本就不敢去嚼,就这样也算解决了吃饭的问题。 吃饭的问题可以克服,喝水的问题就依然需要克服,因为这里根本无法补充饮水。上午出发时的一壶水早已壶底朝天了,战友们都企盼着中午可以灌满水壶,下午行军就有了保障。然而遇到一个水源不足的地方,饮水得不到补充,只有向“上甘岭”学习忍耐与坚持。 话虽这样说,但是人缺水的滋味就不那么轻松了。当人的汗出得没有再出的时候,就会头晕目眩四肢无力,在这种状况下特别容易中暑。整个行军部队都缺水,其危险程度是可想而知的。等于是把部队处于极其危险的状态之中。 骡马对水的依赖也不可小觑。在行军的过程中,特别是在休息的时候,通常要让它们饮水。否则,骡马缺水就会的后果将比人更严重。因为,一个人行军有困难,比较好解决。一旦一匹骡马有问题,一个班的行动将受到影响。所以,骡马在炮兵行军中的作用非同一般。因此,在休息的过程中,专门轮流派人到井边排队给骡马打水。千方百计确保骡马的引用水,满足它们的需要。 大休息结束后,部队按时出发了。在缺水的情况下,一分一秒都是艰难的。开始大家还能够按照行军速度先进,随着时间的推移,战友们身上的汗水越来越少了,大家一反上午大汗淋漓的状况,而是逐渐没有汗水了。脸上的红晕没有了,而是代之以黄白色。阳光仍然在无情地烘烤着,马路上的热量反射在大家的身上和脸上。好像孙悟空钻进了太上老君的八挂炉,整个空气都在不断的升温。有的战友已经开始头晕,如果不及早解决水的问题,恐怕后果难以设想。 过去行军如果饮用水没有了,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发现道路旁有水,用水壶灌满后,找队长卫生员要一粒消毒剂放入水壶内就可以饮用了。近期鲁西南地区出现干旱,道路两旁的沟渠和水坑早已枯竭,而且已经呈现出一道道裂纹。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机,前面出现了一片树林。就像《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望梅止渴”一样,树林给我们带来的希望。战友们都明白,这里有树林的地方就有村庄,只要有了村庄,就可以解决饮水问题。 部队前进过程中,在树林的上空逐渐出现了缕缕炊烟。那就是我们的炊事员正在给我们烧开水。想到马上可以喝上甘甜可口的开水,想到马上就要结束这缺水的折磨,想到马上就可以开怀畅饮,战友们的劲也就上来了。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希望可以带来动力。战友们大大地加快了行进的速度,很快就到达了休息的地方。 为了解决部队人员用水的问题,团部决定采取特殊措施。用马车把部分炊事人员送到前面有水源的村庄烧好开水。让部队到达后组织休息补充用水。所以才有我们看到的上述景象。 这里是离青固集将近10多公里的郭村镇。也是离中午大休息地最近的村落。这里虽然没有青固集那么大,但是不用在这里做饭,只是单纯解决饮水问题也就足够了。 部队破例在这里休息40分钟,人马除了饮用外,还补充充足的饮水,然后才继续前进。
[url] H H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