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根治“跑水” 完成了挖渠任务后我心里有了数。连队这几年在我的老排长王心正连长的带领下,继承了长期形成的优良作风。干部虽少,个个能独当一面。只要干部齐心,连队的战士应能一呼百应。这样,让我一直悬着的心放下来了。我深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完成当前的生产任务是不会有问题的。 我们的任务是在盐碱地里种水稻。种水稻首先要育秧苗,我们虽然大多数是从农村入伍的,但是下种育苗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家乡有句俗语:“三年学成手艺人,十年难学种田佬。”没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是不能胜任这项任务的。因此,下种育苗的工作是由农场的技术人员担任。下种后的田间管理工作,是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由连队战士负责。什么时候放水,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晒秧,什么时候打药,都必须严格按照指令执行。 这天,根据农场技术人员的要求,上午放水晒秧。晚饭前开始给秧田灌水保温护苗。 刚吃过晚饭,听到田间巡逻的人员喊叫:“快来人啊!‘跑水’了。”我刚到连队不久,对这个喊叫声还没有反应过来。王副连长告诉我:“ ‘跑水了’就是正在放水的水渠缺口了。”这时我明白了,在这千钧一发之时不可耽误。我立即组织一排,带上两块铺板冲向“跑水”的地方。在手电筒(唯一的野外照明工具)的照射下,我发现是通向秧田的水沟被冲开了一个将近两米宽的口子,如果不马上堵上,有可能冲向秧田,威胁到秧田的秧苗。如是我毫不犹豫地跳到水中,接过铺板冲向缺口。接着两名战士在我的两边紧紧的把铺板插入泥中,并用肩膀顶住,水立即被堵住了。这样虽然堵住了口子,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旦人要离开可能又会冲开。 这时,一排长张德早(1968年入伍,湖北汉阳人)提醒我,前面不远的排水干渠上有一个水闸,只有关掉水闸,才能重新修复水沟。为了熟悉情况,我让张排长现场指挥,我带着三名战士去关闸门。离秧田大约500米左右,有一个专门用来放水的闸门。水闸的闸门是通过旋转升降的,由于闸门非常笨重,旋转起来非常吃力。好在当时都是年青人,有一股子冲劲,硬是把闸门关上了。这样水沟里的水就逐渐减少。等我们回到跑水现场时,张排长已经组织人员堵口了。 从黄河引水到农场的水渠是上水渠。所谓上水渠就是水渠高于稻田,这样可以保证河水可以顺利放入农田。农场土质多为沙土,难以承受水流的长期冲刷,经常有缺口的现象发生。每次缺口后,必须找些胶质土来堵口。因此,一排在二排的协助下,经过半个多小时才把口子堵上。这时,我让张排长负责把闸门打开,继续给秧田放水。让负责巡逻的战士加强责任心,防止再次跑水。 回头再看看参加战斗的战士们,个个都象泥猴。你看着我,我望着你,忘记了疲劳。端着脸盆跑自来水龙头旁边去冲洗,既冲掉了身上的泥沙,又冲掉了身上的疲惫。 为了一劳永逸,第二天我和王副连长带着张排长把灌溉秧田的水渠全面检查了一遍,发现有几处比较薄弱的地方,让一排长当即组织人员加固。同时,要求每天巡逻的人员必须加强责任心,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缺口的部位,并通知连队立即加固。同时把这一项作为每天巡视人员的任务,谁当班出现了“跑水”追究其责任。这样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并且把检查水渠的责任落实到班,也同时加强班长的责任心。从此以后, “跑水”问题得到了根本的解决。
138850138850 138850 [/img]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