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午间小憩话临安 车队在山道上行驶了三个多小时,安全地到达了我们中午的大休息地临安县城。我们进入临安的一所小学内,利用他们的教室稍作休整。炊事员正好借用学校内的厨房做饭,大家要在这里缓解饥肠辘辘的肚皮,以饱满的精力迎接下午的行程。 临安地处浙西,东邻杭州,西接安徽宣城和宁国,南连富阳、桐庐和淳安,北靠安吉,是距离杭州最近的山区市。 临安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人们就在这里繁衍生息。西汉时设县建制,是吴越国王钱镠故里和墓葬地。历代以来人才辈出,宋代大文人洪咨夔,清代数学家方克猷,革命烈士来学照,爱民模范赵尔春,高原赤子陈金水等都是临安的杰出人物。 秀丽的山水吸引来众多名人墨客。谢安、昭明太子、李白、白居易、苏轼、郁达夫、周恩来等曾留下他们的足迹和诗文,给临安的山水更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临安的佛教文化源远流长,西汉佛教初传中国时就有印度僧人入天目山播教,天目山被尊为韦驮菩萨的道场。历代高僧辈出,在东南亚尤其是日本影响深远。 我初次来到临安,进入临安便被这里古老而又座落有次的街面建筑所吸引。整个街道设计整齐宽敞,平直且通达,一眼就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许多房屋都是很久以前留存下来的,从布局和房屋的结构中可以探究出它久远而且厚重的文化基础。这些房屋大多为青砖黑瓦的古老式建筑,门面均为木板结构,少有砖墙表露其外。所有山墙都有超出屋面的女儿墙,这些女儿墙随着屋面的坡度而建,屋沿处飞挑向上用黑瓦压沿,大都装饰着青龙含珠,看上去自然而且美观,无论从什么角度看上去都有丰富的美感。女儿墙体高出屋面大约在80~120公分不等,根据房屋的高度与结构的差别有所不同。女儿墙体一律采用石灰粉刷为白色,在黑色砖瓦的衬托下,显得黑白分明格外醒目。屋脊上用黑瓦装饰各有不同的花纹,尤其在房屋屋面正中部位,都有一个用瓦连接而成的特殊的图案。特别显眼的有二龙戏珠、龙凤呈祥等图千姿百态案淋淋总总。所有房屋大多数为双层建筑,特别是临街的房屋更是高低一致,所有设置都是整齐划一,给人以一种高度一致的整体感。二楼上的小窗不大,只能供一个人探出身来,从而使我们联想到《水浒传》中潘金莲所居住小楼的情景。有的窗门依然沿用向上翻开的传统模式,但大多数的窗户门已经为了适应生活需要而改为左右双开,看来这也是临安人为了与时俱进而适应时代潮流的标致。 临安老式的街道不是很宽,仍然保持着原来街道的模样。只有经过改造后的街道才能勉强通过汽车,这些街道大多与政府机关和公共场所密切相关。我们所到的学校周边都是进行过改造的新街区,新街区基本没有老式房屋,房屋结构多为现代建筑。 浙江重视教育是由来已久的,临安自然也不例外。尽管我们所到之处只是一所不太大的小学,但是校舍却十分讲究,不仅有宽敞明亮的教室,而且教室的设施比较完善。教室也是按照当时城市教学要求所建,宽大的窗户具有良好的通风透光的效果,教室的讲台与黑板也是比较完好的。进入这所学校让我们自然想起部队换防前到过的学校,这里与我们在河南的学校相较有天壤之别。除了政府对教育的重视之外,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也不尽相同,这也是学校校舍整齐完好设施齐全的根本条件。 由于我们在临安只是安排午餐,对临安的只不过是走马观花式的了解。尽管如此也让我们不难看出临安不仅具有厚重的文化历史渊源,而且也反映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的程度。我们眼前呈现的一切,让我们了解到这里曾经的辉煌和历史的久远。从房屋的建筑和街道所留存下来的情况,足以说明临安的历史文化积淀的厚重。 自从这次路过临安以后,我再也没有故地重游了。后来军教导大队曾经在三团驻地组织我军营团干部战术培训,当时就在临安境内,离临安城不是很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也未能再去临安。如今回想起来依然有些遗憾。 二〇一四年一月十三日
138320138320 138320 [/img] 氵 氵 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