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二师战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战友网
查看: 1996|回复: 0

想起部队那香喷喷的蒸面条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7-9-18 08:34
  • 签到天数: 390 天

    [LV.9]以坛为家II

    陈北平 发表于 2010-5-31 08:38: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四团五连和六连的蒸面条筋道、色微黄、表面泛着油光,刚出蒸笼,香味可飘半里地,不要说吃上一口,即使是闻上一闻,也会陶醉半日。
    浙江,盛产大米,自然,驻扎在黄芝山的四团,没有其他北方部队常见的小米、谷子等粗粮,各连队一日三餐,以大米饭为主食,佐以包菜等连队自产的蔬菜下饭。
    也许是一日三餐一种米饭、一个菜的缘故,虽然我仅在连队一年,但至今,我仍不喜欢吃米饭,对部队那早晨腌的、中午和晚上炒的大盆包菜,更是耿耿于怀,30年了,我仍然坚持不买、甚至不尝包菜。
    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每每只要想起四团5连的蒸面条,我会当即满嘴生津,心中的“馋虫”会被迅速勾起。
    作为苏北的城镇兵,我们家乡的小县城,家家多以小麦面为主食,单饼、发面饼、面条、包子、饺子、馄饨等花样繁多的面食,百吃不厌。由于当时本地不种水稻,加上粮管所供应的大米多是搭配的,量很少,所以,大米干饭很难成寻常人们家餐桌上的主食。
    1979年12月9日晚,我们这批新兵到达四团时,已是深夜。第二天早餐,我们到部队后吃得第一餐饭,就是那香喷喷的蒸面条。
    说真的,那天早晨的蒸面条并没有激起我多少食欲,反而觉得太油腻,难以吞食。借助面汤,好歹总算下肚一碗。现在想来,原因是刚离家1天,先前10多天亲戚、朋友、同学饯行的美昧佳肴还积存在肚子里,影响了当时的食欲。
    几天后我才知道:战士的伙食标准是每人每天6角2分钱,连队还要适当节约一点,以供年、节和其他之需。吃面食,是全连改善伙食,一般只能在星期六的晚上才能享用到,有花卷、包子、镘头、捞面条、馄饨等多样花色品种,遇上连队杀猪,还有可能吃上饺子。至于蒸面条,也许一、二个月才能排上一次。要想吃到面条,只有生病,吃“病号饭”。
    在5连,我吃到过一次“病号饭”,二两水面条上,卧了2个鸡蛋。许是食油的份量足,那碗面条葱花金黄,油汪汪、亮晶晶的,吃后出了一身的热汗。
    那时,由于年轻,加上“两眼一睁,忙到熄灯”的超强运动量,我盼望的是:天天都过星期六,尤其希望连队能经常改善伙食,多吃蒸面条。
    而对于每天晚饭时帮厨的各班副班长宣读的“今天买肉20斤,吃油5斤”的公告,充满了怀疑,总以为肉都被这些帮厨的副班长伙同炊事班的人偷吃了。现在想来,一支120多人的部队,仅买了20斤肉,再加上肥肉炼油,分到个人,当然难以见到肉啦!
    也许是应了家乡那句“好吃人腿长”的俗话了,在5连当兵不几个月,我竞多了一条吃到蒸面条等面食的途径。我的一位发小被分配在了6连炊事班。一个星期六的晚饭后,他神秘秘地把我领到了空无一人的6连炊事班贮藏室,从米缸中,扒出了一个装满蒸面条的大瓷茶缸,说明特意为我留的。
    我顾不上说句客套话,顾不上晚饭刚吃不久,只一口气,大瓷茶缸就很快见了底。
    这位发小战友文化水平不高,写信是难事,写情书更是难上加难。吃人嘴短,无奈,按照他的嘱咐,我开始为他给他老家的女朋友写信,与他的女朋友笔墨传情了一年。至今,也不知已成为他妻子的这位朱姓女子,是否知道那满篇充满情和爱的一封封情书,是友人代笔。当然,我得到了丰厚的回报,每个周六的晚上,我都准能吃上花卷、蒸面条。

    138903 [/img] < <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战友网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怀念战友|小黑屋|手机版|陆二师战友网 ( 京ICP备14052381-2号 )

    GMT+8, 2024-6-3 22:29 , Processed in 0.05250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