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初,李德生军长召集会议时说:“现在军委训练方针、原则和要求都非常明确,但训练方法不改革,就难以落实。我们的任务是过河,没有桥和船就过不去,解决好训练方法问题,就像解决过河的桥和船。”随后,李德生来到郭兴福所在的某团二连蹲点。战士们在训练区山坡上挖了几条堑壕,里面插着几个稻草绑的草靶,权当作“敌人”。堑壕正前方70米开外,十来个战士一字儿摆开。他们刚作完利用地形地物、敌火下运动等战术,来到堑壕下面训练冲击动作。队列前面,站着一个一米八出头的彪形大汉,虎头熊腰,黝黑的脸孔,洪钟般的声音,腰间挂着手枪,腰皮带上插着一面小红旗,手里端着步枪。他发话了:“上面我讲了冲击动作‘勇’、‘猛’、‘准’的要领,现在来讲‘狠’字。”他用手向前一指:“堑壕里面就是敌人,我们对敌人要不要狠?”“要狠!”战士们异口同声。“那个指挥训练的是谁?”李德生问身边随同的作训参谋。“二连副,郭兴福。”李德生与军师工作组研究决定,在这里进行训练改革试验。确定了军作训参谋宋文皋教班战术,师作训参谋吴亚东教单兵战术,郭兴福教小组战术,以期摸索和训练新的教学方法。
1962年2月,南京军区分管军事训练的副司令员王必成中将看了郭兴福汇报作业后,连声赞扬,“教得好!教得好!”当即指示:要在步兵学校和全区部队中推广,并要做好宣传报道工作。不久,王必成副司令员又陪同来南京检查训练工作的副总参谋长张宗逊上将看了郭兴福的专场汇报,张副总长认为郭兴福教学方法很好,应该在全军推广。
1962年3月,南京军区司令部、政治部联合发出认真学习郭兴福教学法的通知,并指派郭兴福到部队作教学表演。随后,全军比练兵在各地轰轰烈烈的展开了。
1963年5月25日,《解放军报》介绍了“郭兴福教学法”的8条经验,即:“摸清底细,因人施教;分清层次,由简到繁;归纳要领,做出样子;情况诱导,正误对比;重点提问,反复练习;民主教学,运用骨干;评比竞赛,广树标兵;宣传鼓动,抓活思想。”
1963年12月,原总参谋部在江苏镇江召开“郭兴福教学法”现场会,叶剑英元帅亲临现场观摩后表示,“郭兴福的教学方法”是“我军教学方法的重大革新”,各部队要认真学习,层层选拔自己的“郭兴福”。会后,他还向毛主席和中央军委呈送了专题报告,建议在全军推广。毛主席看了报告后指出,“郭兴福教学法”对人民解放军的练兵方法“不仅是继承,而且是发展”。1964年,全军掀起了规模宏大的学习和推广“郭兴福教学法”的群众性练兵热潮。
1991年4月,南京军区隆重举行纪念郭兴福教学法创立30周年大会,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总参谋长迟浩田出席并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会后,解放军三总部联合发文,号召全军指战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习郭兴福教学法,并在实践中加以继承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