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二师战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战友网
查看: 2761|回复: 4

也谈点军史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0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837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杨炜 发表于 2009-6-23 09:59: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的18个集团军军史(1)


    1、第1集团军



    该军的前身为红军时期由贺龙(开国十大元帅之一,南昌起义总指挥,建国后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体委主任,1959年后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创建的工农红军第2军团。创建过湘鄂西苏区,参加了2万5千里长征。抗日战争中编为八路军第120师358旅, 旅长卢冬生,后为张宗逊(1955年授上将衔,曾任军委副总参谋长,总参副总长兼军训部长,总后勤部部长),政委李井泉(建国后任中共四川省委第一书记,中共西南局第一书记)。创建了晋绥边区。解放战争中,编为西北野战军第1纵队,张宗逊,贺炳炎(1955年授上将衔,建国后任成都军区司令)先后任司令,廖汉生将军(建国后任国防部副部长,南京军事学院院长,北京军区政委,南京军区 .第一政委)任政委。1949年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军,参加了保卫陕北,解放青海等战斗。60年代曾任石油工业部部长,后来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国家计委主任,70年代末起任中央军委副秘书长,总政治部主任的余秋里将军在战争年代一直任该军第1师的前身358旅政委。50年代初与陆军第3军合编为重装军,番号仍为第1军,军长为黄新廷将军(建国后任成都军区副司令,司令,军委装甲兵司令)。整编后该军入朝参战,停战后留守朝鲜,直至1958年撤军。 现任总参谋长傅全有上将80年代初期任该军军长。

    2、第12集团军
        该军前身为解放战争时期组建的晋冀鲁豫军区第6纵队,王宏坤(1955年授上将衔,曾任海军第一副司令,第二政委)任第1任司令。在著名的定陶战役中,该纵在司令王近山将军指挥下一战成名。在挺进中原强渡汝河之战中,该纵在政委杜义德将军(建国后任海军第二政委,兰州军区司令)指挥下,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英雄气概一举杀开血路掩护野战军领导机关安全突围。1948年该纵在司令王近山将军指挥下,以“刀劈三关”的大胆战法一举攻下襄阳古城,生擒特务头子康泽。参加淮海战役后,该纵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2军,之后在第2野战军第3兵团的建制内参加了渡江战役和进军四川,解放了陪都重庆。1950年底该军奉命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兵团入朝作战, 其时原隶属第11军的第31师(该师的前身为红军时期的红四方面军第4军第10师,即有名的陈锡联,谢富治师,抗日战争中是名震太行的129师769团)编入该军,军长为曾绍山将军(建国后任沈阳军区政委)。在第5次战役中,第31师91团在被敌军重兵包围在三八线以南将近100公里的困难情况下,机智灵活,不仅成建制安全返回,还俘敌240名,创下战争史上的奇迹。在上甘岭战役中,该军的第31,34师相继投入战斗,在副军长李德生(后任安徽省革委会主任,军委总政治部主任,北京军区司令,沈阳军区司令,国防大学政委,1988年被授予上将衔)指挥下,取得了战役最后胜利。60年代,该军涌现出著名的“郭兴福教学法”, 推广全军,掀起了著名的“大比武”运动。

    3、第13集团军

       
    该军的前身是红军时期在鄂豫皖苏区组建的红四方面军的第73师,为红四方面军战斗历史最为悠久的老部队。红四方面军转移到川陕苏区后该师编为红31军第93师。抗日战争中该师编为八路军129师386旅772团,参加了开创太岳敌后根据地和反扫荡斗争,抗战胜利后,太岳军区主力编为晋冀鲁豫军区第4纵队,陈赓(1955年授大将军衔,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大革命时期曾任蒋介石侍卫副官,并在东征陈炯明的战斗中救过蒋介石的性命。解放战争时任解放军第4兵团司令兼政委,建国后任志愿军副司令,军委副总参谋长兼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院长,国防部副部长,国防科委副主任)任司令,谢富治(1955年授上将,解放战争时任解放军二野3兵团政委,建国后任云南军区,昆明军区司令兼政委,中共云南省委第一书记,国务院副总理兼公安部长)任政委。在解放战争中该纵队一直担负战略机动任务,先后归第1,2,4野战军指挥,是挺进中原的三大主力之一,被称为赫赫有名的陈谢大军。淮海战役后该纵的10,13旅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3军,军长为周希汉将军,政委为刘有光将军(建国后曾任国防部第5研究院政委,七机部副部长,国防科委政委),归第4兵团指挥,千里渡江南进,在4野指挥下解放两广,胜利进军云南。建国后该军一直驻守西南边境,在1979年对越自卫作战中,该军作为西线主力,完成受领任务。
    4、第14集团军
       
    该军最早的前身是抗日战争初期由薄一波(解放战争中任华北军区政委,建国后任副总理,中顾委常务副主任)建立的山西新军,后编入八路军太岳军区,在百团大战中和残酷的反扫荡中受到很大的锻炼。解放战争中编入晋冀鲁豫军区第4纵队,驰骋中原。淮海战役后以4纵11,22旅和起义的廖运周师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4军,军长李成芳将军(建国后任昆明军区政委,五机部部长,武汉军区政委),在第4兵团建制内参加了渡江战役和解放两广,进军云南。建国后该军一直戍守西南边疆。1984年该军进行了夺取法卡山和老山的战斗。第40师经激烈争夺战一举攻克老山并击退敌反复冲击。第49师的法卡山争夺战打得极其漂亮,该师在师长廖锡龙的周密指挥下仅7分钟就占领主峰并牢牢控制阵地,以极小的伤亡取得重大胜利。战后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亲自发布命令提升廖锡龙为第14军军长(现任成都军区司令,上将)。
    5、第16集团军

       
    该军的前身是解放战争中的晋冀鲁豫军区第1纵队。其中第46师136团的前身是经过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发展起来的红一军团第2师第5团,在中央苏区反围剿作战中被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授予“模范红5团”荣誉称号。在解放战争中,1纵由杨得志(解放战争中任晋察冀野战军司令,解放军1野19兵团司令。朝鲜战争中任志愿军副司令,司令。1955年授上将衔。历任济南,武汉,昆明军区司令,总参谋长),杨勇(解放战争中任2野5兵团司令,朝鲜战争中任志愿军20兵团司令,后任志愿军司令。1955年授上将衔,历任副总参谋长兼北京军区司令,新疆军区司令,第一副总参谋长)先后任司令,苏振华(解放战争中任2野5兵团政委,建国后任海军政委,1955年授上将衔)任政委,所以又称“杨苏纵队”。在解放战争中从山海关到千里大别山,直至渡江,解放贵州,历经许多战斗。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
    6、第20集团军
       
    该军的前身是红军主力长征离开南方后留在闽浙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抗日战争中编为新四军第1师。解放战争中编为华东野战军第1纵队,参加了华东战场上的主要战役。这支部队长期由叶飞(解放战争中任3野10兵团司令,1955年授上将衔,任福州军区司令兼政委,中共福建省委第一书记兼福州军区第一政委,海军司令)指挥。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在长津湖战斗中涌现出著名的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回国以后该军第60师参加了解放一江山岛战斗(解放军历史上第一次三军协同作战),取得胜利。

    7、第21集团军

       
    该军的前身是新四军第2师和第4师的主力部队。抗日战争爆发时,南方红军游击队被编为新四军。其中坚持大别山红旗不倒的红28军编为第四支队,是当时新四军4个支队中兵力最多的一支,也是唯一位于江北的支队。皖南事变后整编为新四军第2师,师长为有名的“奴隶将军”罗炳辉(长征中任红一方面军第9军团军团长,抗日战争胜利后任新四军第二副军长,不幸病逝)。而新四军第4师则是由名将彭雪枫领导下发展起来的敌后武装,彭雪枫师长牺牲后,由张爱萍(1955年授上将衔,解放后历任华东军区海军司令,华东军区参谋长,副总参谋长,国防科委主任,国防部长)继任师长。抗战胜利后,这两个师的主力编入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韦国清(解放战争中任三野10兵团政委,解放后任援越抗法中国总顾问,1955年授上将衔,后任广西,广东省委第一书记,广州军区第一政委,总政治部主任)任纵队司令兼政委。这个纵队作为华东野战军4大主力兵团之一苏北兵团的主力,转战于华东战场。而后又进行了解放舟山群岛作战,解除了上海被封锁的局面。抗美援朝后期,该军入朝轮战,停战后长期留守朝鲜,撤军回国后又奔赴西北少数民族地区胜利地进行了平叛作战。


    [url]  ' ' '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0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837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杨炜 发表于 2009-6-23 10:03: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的18个集团军军史(2)

    8、第26集团军
       
    该军的前身为抗日战争中的八路军鲁中军区部队,解放战争中编为华东野战军第8纵队,王建安(1956年授上将衔,建国后任志愿军第9兵团司令兼政委)任司令,转战华东,中原战场。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9、第27集团军
        该军的前身是抗日战争中八路军胶东军区部队。抗战胜利后胶东军区主力进军东北,余下的部队编为华东野战军第9纵队。许世友(1955年授上将衔,建国后任南京,广州军区司令),聂凤智将军(建国后任志愿军空军司令,南京军区空军司令,南京军区司令)先后任司令。该纵在1948年济南战役中成名,该纵25师73团(现第79师235团前身)首先突破坚固城防,被中央军委授予“济南第一团”光荣称号。在渡江战役中该军侦察大队创造了“木盆渡江”的范例。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关键的第2次战役中,该军创全歼美陆军一个整团的模范战例(也是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军唯一全歼美陆军一个完整团建制的范例)。现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就是在这个军成长起来的,先后任该军第235团团长,政委,第81师政委。
    10、第31集团军
        该军的前身是解放战争中以胶东军区地方部队组成的华东野战军第13纵队。在济南战役中,该纵第37师109团(现第91师271团前身)被中央军委授予“济南第二团”光荣称号。解放以后一直驻守福建前线,胜利进行了著名的“八二三炮轰金门”等战斗。
    11、第38集团军
        该军最早的前身是彭德怀(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曾任工农红军第3军团军团长,长征到达陕北后任红一方面军司令。抗日战争中任八路军副总司令,中共北方局书记。解放战争中任中央军委总参谋长,西北野战军司令兼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第一野战军司令兼政委,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建国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兼政委,国防部部长,中央军委副主席)等所率领的湘军独5师第1团于1928年发动平江起义创建的工农红军第5军,后壮大为著名的红三军团,成为中央苏区红军两大主力之一。抗日战争中编为八路军115师343旅686团,参加了著名的平型关战斗。1939年进军山东,创建敌后根据地。抗战胜利后编入八路军山东军区第1,2师,陆续出关进入东北。此后山东第1,2师与东北军起义的111师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一纵队。李天佑(参加过百色起义,18岁就当红军师长。1955年授上将衔,解放后任广西军区司令,广州军区代司令,副总参谋长)任司令。在东北解放战争中,1纵以“三下江南”,“四战四平”名扬天下。在平津战役中担任天津主攻。在祖国解放战争中,该军从祖国最北的松花江畔一直打到滇南边境。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军长为梁兴初将军(建国后任海南军区司令,成都军区司令)在第二次战役中,第113师不顾一切困难,胜利完成穿插任务,一举扭转朝鲜战局。志愿军司令彭德怀在嘉奖电的最后亲笔写下“第38军万岁!”。从此“万岁军”名扬四海。著名作家魏巍采访该军松骨峰阻击战英雄事迹写成著名的报告文学。在第4次战役中,该军背靠即将开冻的南汉江,依托简易工事,顽强抗击兵力,火力均占绝对优势的联合国军的反扑,前仆后继,使敌军每昼夜只能前进不到900米,以巨大代价胜利完成了战役掩护任务,受到志愿军司令部的嘉奖。
    12、第39集团军
        该军的前身是红军时期的红15军团。由两部分组成:其一是红军长征最先到达陕北的红25军;另外一部分是陕北苏区的红26军。抗日战争爆发后,编为八路军115师344旅,旅长为徐海东(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1940年前后奉命南出太行,进军华中,编为新四军第3师,黄克诚(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建国后担任过湖南省委书记,军委总后勤部部长,中央军委秘书长,总参谋长)任师长兼政委。洪学智(1955年,1988年两次被授予上将衔,解放战争中任东北野战军第6纵队司令,建国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后勤司令。军委总后勤部部长,中央军委副秘书长)任参谋长。抗战胜利后,新四军3师是当时进军东北的主力之一。进入东北后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2纵队,刘震(1955年授上将衔,任志愿军空军司令。军委空军第二副司令,空军学院院长兼政委。新疆军区司令)任司令,吴法宪(建国后任空军政委,司令,副总参谋长)任政委。在解放战争中,该军从黑龙江一直打到广西镇南关。在抗美援朝中,该军在第一次战役中重创耀武扬威的美国骑1师(华盛顿建立美国的开国师),创中美陆军交锋的首次胜利。
    13、第40集团军
        该军是在解放战争中锻炼成长起来的一支劲旅。抗日战争胜利后,冀察热辽根据地的八路军李运昌部奉朱德总司令之进军命令迅速挺进东北,为我军争取巩固的东北根据地占得先机。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3纵队。解放战争中,这支部队在曾克林将军(建国后任海军航空兵司令)指挥下进行了三保本溪,四保临江作战。在东北反攻阶段,由名将韩先楚(1955年授上将衔,曾任志愿军副司令,军委副总参谋长,福州军区,兰州军区司令,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接任司令,连续打了不少好仗,赢得“旋风部队”的美誉。在辽沈决战中,该部以顽强战斗攻克敌军坚固防御要塞锦州城外配水池。在辽西大会战中,该部以勇猛穿插一举捣毁敌统帅部,活捉国民党名将廖耀湘,加速了战役全胜。全国解放以后,该军又参加了解放海南岛的战役。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该军第118师于1950年10月25日首先伏击分路冒进的敌军取得胜利,从此中朝两国政府以这一天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纪念日。
    14、第41集团军
        该军的前身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胶东军区部队的主力。抗日战争胜利后奉中央军委命令渡海进入东北,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四纵队,吴克华将军(建国后任军委炮兵司令,成都军区,乌鲁木齐军区,广州军区司令)任司令,莫文骅将军(曾任第4野战军第13兵团政委,军委政治学院院长兼政委,军委装甲兵政委)任政委。在东北解放战争中,该纵先是在鞍(山)海(城)战役中迫使国民党滇军部队起义,而后又在新开岭一举全歼有“千里驹”之称的美械第25师,首开全歼美械师的记录。在参加四保临江和夏,秋,冬三大攻势后,在辽沈决战中以最顽强的战斗顶住了优势蒋军主力在蒋介石亲自督战下的海陆空猛烈突击,死守地势仅是中等起伏的塔山阵地,使敌军重兵主力距离锦州只有几十公里却不能前进半步,为辽沈战役的胜利做出巨大贡献。而后未经任何休整,掩蔽进关,配合华北野战军杨成武兵团一举攻克“大好河山”的张家口。在和平解放北平后,该军进驻古都北平,举行了盛大的入城仪式,接受林彪,聂荣臻,罗荣桓,罗瑞卿等统帅的检阅。新中国成立后,该军驻守汕头前线,粉碎了美蒋企图反攻骚扰大陆的企图。在对越边境斗争中,该军担任总预备队,完成了保卫边疆的重任。现任中央军委第一副主席张万年上将就是在这个军成长起来的。该军拥有大名鼎鼎的“塔山英雄团”等一批英雄部队。
    15、第42集团军
        该军是人民解放军中历史最为年轻的部队,其前身为东北野战军第5纵队(也是解放战争各野战军中唯一的第五纵队),是在辽沈战役前才由辽南,辽东解放区的地方部队升级成的,之后参加了辽沈,平津战役,但都没有经历恶仗。南下时,该军留河南剿匪,是整个第四野战军中唯一没有渡过长江的部队。建国后该军调齐齐哈尔准备集体转业。朝鲜战争爆发时,该军是当时东北地区唯一的战斗机动部队,被编入志愿军第一批入朝部队。在朝鲜战争的第一次战役中,该军单独在东线顽强阻击强大的美国海军陆战第一师,完成了战役掩护任务。在第三次战役中,该军并指挥第66军在东线勇猛突破“三八线”,大胆于白天连续作战,给韩国陆军两个师以重大打击,受到志愿军总部通令嘉奖。回国后该军调防华南地区。1979年对越南自卫还击作战中,该军在失去友邻配合的情况下单独对越北最大的城市谅山发起攻击,并追过奇穷河,震动河内,出色完成了西线主要战役任务。现任中央军委总政治部主任于永波上将就是在这个军成长起来的(从宣传员到军政委)。第一任驻香港部队司令刘镇武将军曾担任该军军长。
    16、第47集团军
        该军最早的前身是彭德怀,黄公略领导平江起义组建的红五军一部,后发展为红八军,战斗在湘赣苏区。长征中编为红6军团,由肖克(1955年授上将衔,曾任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八路军120师副师长,华北军区副司令,军委训练总监部部长。北京军事学院院长,国防部副部长)任军团长,王震(1955年授上将衔,曾任八路军120师359旅旅长兼政委,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司令兼政委,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司令兼政委,新疆军区代司令兼政委,军委铁道兵司令兼政委,国家农垦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国家副主席)任政委,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中编为八路军120师359旅,以“南泥湾大生产”闻名。抗战胜利前夕,359旅分两个梯队南进华南,其中当第二梯队到达河南时,日本投降,于是奉军委急电转进东北,到达关外后恢复359旅,先后解放了哈尔滨市,胜利完成了合江剿匪任务。在东北战场转入反攻时,该部扩编为东北野战军第十纵队。在辽沈战役中,该军胜利地进行了著名的大黑山阻击战,为辽沈战役的胜利做出贡献。南下之后,该军配合二野进军四川,而后进行了著名的湘西剿匪,解决了千年匪患。1951年该军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
    17、第54集团军
        该军最早的前身是长征前夕成立的红九军团,抗日战争中编为八路军120师359旅718团,后编为警备第一旅,驻守陕甘宁解放区的关中分区。抗战胜利后进军东北,编为热辽纵队,后改为东北民主联军第8纵队,黄永胜(1955年授上将衔,曾任红一军团一师三团团长,东北野战军第8,6纵队司令,第四野战军13兵团司令。建国后任广东军区副司令,志愿军19兵团司令,广州军区司令,总参谋长兼军委办事组组长)任司令,邱会作(建国后任副总参谋长兼总后勤部部长)任政委。组建不久在辽西以劣势兵力三战三捷,赢得秋季攻势的胜利。而后参加辽沈,平津战役。南下衡宝时,该军第135师在师长丁盛(后任第54军军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司令,广州军区,南京军区司令)指挥下以勇猛顽强的动作孤军插入敌重兵身后,为战役全胜做出重大贡献。1952年在广东,以第45军军部,第134,135师和原第44军130师(前身为抗日战争中的冀中军区主力部队)编为第54军,参加抗美援朝。1958年随志愿军最后一批部队回国,立即奔赴西北,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平叛作战。1959年又参加了西藏平叛作战。1962年对印度自卫还击作战中,第130师在军部指挥下取得“瓦弄大捷”,给印军主力第四军以歼灭性打击。
    18、 第65集团军
        该军是华北解放战争后期组建的华北军区第8纵队。创建后参加了平津战役和解放大西北,建国后兼任宁夏军区。1951年入朝作战在第5次战役中因不够顽强未能完成阻击任务。阵地战阶段担任守卫开城,较好地完成了任务。该军第193师的前身是黄公略创建的红三军,长征中的番号为红一军团第一师。


    138361138361 138361 [/img] ǜ ǜ ǜ

    该用户从未签到

    毛海根 发表于 2009-6-23 10:49:53 | 显示全部楼层
    保卫祖国,靠强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

    [url]  ⌒ ⌒

    该用户从未签到

    聂林根 发表于 2009-6-23 14: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军史

    138623138623 138623 [/img] Я Я Я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10-2 21:59
  • 签到天数: 1198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杨铭志 发表于 2009-6-23 14:50:22 | 显示全部楼层
    2# 杨炜

    掌握资料,学习军史,继承传统,扩大心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战友网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怀念战友|小黑屋|手机版|陆二师战友网 ( 京ICP备14052381-2号 )

    GMT+8, 2024-6-18 10:05 , Processed in 0.05801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