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芙兰位于摩洛哥阿特拉斯山脉中部,是著名滑雪胜地,有“小瑞士”之称。伊芙兰的冬天白雪皑皑,有丰富的滑雪项目,小屋也多为阿尔卑斯式斜顶,因而被称作非洲 "小瑞士" 。与北非干燥炎热的印象不同,郁郁葱葱的松树和橡树,使伊夫兰小镇内洋溢着勃勃生机。夏季避暑,冬季滑雪。对于摩洛哥人来说,想领略欧洲风情,足不出国便可领略冰火交融的自然奇景。伊芙兰小镇始建于1929年,这个地方是阿特拉斯山脉以北植被最茂密、雨量最充沛、淡水最丰富的地方。 据说伊芙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年左右,当时欧亚大陆的犹太人为躲避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的迫害渡过地中海来到这里,成为犹太人的聚集地,被当地柏柏尔人称作“Oufrane”,意即洞穴的意思。几个世纪后,阿拉伯人和罗马人也发现这里并先后占领此地并开发。于是,伊芙兰又成为撒哈拉沙漠北上商队的重要中转站。再后来,便是近代法国将其纳入殖民统治,彻底改造成为欧陆法式风格的小城。 伊芙兰有摩洛哥最顶级的贵族大学——阿卡韦恩大学,阿拉伯语的意思是“两兄弟大学”。大学的由来是上世纪90年代初,一艘油轮在摩洛哥近海造成原油泄漏,身为表弟的沙特国王法赫德便慷慨捐赠五千万美元给表兄摩洛哥国王哈桑二世,用于清除污染。但那些泄漏的原油后来却没有飘到摩洛哥海滩。于是哈桑二世要把五千万美元退还,而法赫德则坚辞不要。于是用这笔钱建起一所大学,取名“两兄弟大学”,校园中心则是座高大的清真寺。 二战期间,盟军在北非大后方伊芙兰修建了一所战俘营,用于关押被俘的德国、意大利的军人。其中一位德国战俘,当兵前就是一位雕塑家,于是在关押期间,便利用放风休息的时候,将战俘营中一块巨大的阿特拉斯山粉色花岗岩雕琢成一头狮子,据说用以纪念1922年在提什卡被一个农民射杀的最后一头野生巴巴里雄狮(狮子亚种中最大最重、最具雄性美的狮子,罗马帝国的斗兽、苏丹的宠物)这便是被视作伊芙兰象征的石狮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