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二师战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战友网
查看: 8|回复: 0

《退役兵的天云梦》第四部(革故鼎新)23章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梁庚森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23章 三镇地 汉水巧造就  标志物 蛇头黄鹤搂
五句头:九省通衢武汉城,
三镇坐落两江中,
六目互望叹波涛,
一桥飞架南北通,
商贸创意更峥嵘。
第1节 武汉三镇
喜事连连,郑州市电信局劳动服公司随着河南省电信公司多种经营不断发蛋,电信局个立了“都州电信实业开发总公司”,下属十多个科级单位,“草故鼎新”。副业要和主业看齐,副业的助理和主业电信局一样,助理都被命名为科员,科员是最小最小最低级“干部”吧!蓝天波又“草故鼎新”,也算是隨大流“提干”了于是,蓝天波就照早年陆二师政治部宣传科董秋喜干事的指示畅游大武汉了。
这几天我是个自由人,又像是自然界中一种大型鸟类——鹤,飞翔在武汉周围。大脑在想:我所知道的,武汉是历史文化名城,古诗有云: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便是描写当时汉阳地区的美景。汉口在明末清初便享有“九省通衢”的美誉。民国时期,繁盛至极,与大上海比肩媲美,当时的大汉口,享有“东方芝加哥”的美誉。一直是长江中下游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和商品集散地。
浑身在动,四肢乱摆,脚步前进。尤其是夜晚看到武汉三镇的万家灯火,灿烂辉煌。我看到介绍:武汉有武昌、汉阳、汉口三镇,各有不同的特色。
武昌之名始于东汉末三国初,孙权为了与刘备夺荆州,于公元221年把都城从建业(今南京)迁至鄂县,并更名"武昌",取“以武治国而昌”之意,武昌之名是与今鄂州市互换的。从考古发掘来看,武昌在新石器时代的水果湖放鹰台和南湖老人桥、洪山区花山乡的许家墩和棋子墩等处,就是古人栖居之地。
旧时的武昌手工业发达,以造船、冶金、铸造钱币为主,武昌的陶瓷名叫影青瓷。另外,,在武昌最值得一提的事情就是黄鹤楼的屡次兴废,从三国时代至今已历十余次,每次重建都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反映出各个不同时代的建筑风格和特点。
汉阳一名的来历与汉水密切相关,古语“水北为阳,山南为阴”,古时汉阳在汉水之北,龟山之南,又因得日照多的地方也称阳,故名汉阳。
公元606年,即隋朝大业二年,改汉津县为汉阳县,汉阳名称自此开始。唐代将县治移至汉阳市区后,才迅速发展起来。
汉阳,特别是鹦鹉洲一带,历来是长江中游商船集散的地方。唐宋元明各朝代,商业手工业很是繁华。同时,汉阳还是游览胜地,位于汉阳的归元寺是武汉市佛教丛林保护得最好的一处,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昌和汉阳筑城起始于同一时期,约有1800年历史。
历史上,汉口,汉阳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是同步发展的。直至明代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汉水改道(汉水在历史上改道不下8次)从龟山北麓入江以后,汉口才独立发展,仅有500多年的历史。汉阳、汉口很早就筑有城墙,分别被当作过县治之所在
汉口后来迅速成为一座新兴商埠,名声和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武昌和汉阳,,明末清初,汉口已与河南朱仙镇、广东佛山镇、江西景德镇并列为全国四大名镇,海外誉为“东方芝加哥”。汉口的港口贸易运输业颇为发达,成为我国内河最大的港口,有“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夜明”(吴琪诗)状其景,“居民填溢商贾辐楼,为楚中第一繁盛处”。颇能反映其繁盛。清乾隆年间,汉口更盛于世,仅“盐务一事,亦足甲于天下”。 清朝末年,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905年在汉口修筑张公堤。这条堤对逐年降低后湖一带的水位,使荒湖野洲形成陆地,对起初狭小的汉口扩建面积提供了方便条件,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1927年初,武汉国民政府将武昌与汉口(辖汉阳县)两市合并作为首都,并定名为武汉。今天由武昌、汉口、汉阳三镇组合而成的“武汉市”,其历史只有74年。
武汉享有中国“三大火炉”之称,情绪波动大,常常令人一周历经四季。此时正是炎热的夏季,我刚到又热又渴,不免想到,武汉过早和宵夜最为经典,有“早尝户部巷,夜吃吉庆街”之美谈。特色小吃有热干面、三鲜豆皮、面窝、米粑、豆丝、欢喜坨、鸭脖子、武昌鱼、排骨藕汤、洪山菜薹炒腊肉、糍粑等。
此时我肚子早已唱起了“空城计”。往前走了100多米,来到了一家“四季青”国有食堂,店面虽然不是很干净,一问价格感觉都很便宜,心中一阵高兴,就找了一个空位坐下,还是要了一碗最实惠的热干面。在等候的时候,我眯着眼,忽然脑海里出现了小时候听老一代人说的,我们南阳邓县地区属于长江水系,当年前往襄樊经商的前辈说起“烧武昌鱼”一道菜,那武昌鱼晶莹似玉,肉白细嫩,原汁原味,清淡鲜香。毛泽东同志1956年写下的“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的名句,更令武昌鱼名声大震,四海飘香,我一定要尝尝。还有一道“油焖大虾”……我在朦胧中,热干面来了,咋一咋口水,边便吃起来。武昌鱼与油焖大虾是吃不上的。
武汉还有高等学府数量在全国排名第二。拥有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7所985(211)院校。2011年末全市拥有政府部门属科学技术研究机构100所。
武汉是“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发源地。相传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有位大臣俞伯牙,极善鼓琴。一次伯牙受楚王外派公干,乘船沿江而下,途经汉阳江面,突遇狂风暴雨,停舟龟山脚下,不会雨过天晴...
武汉音乐学院和湖北美术学院的前身武昌艺术专科学校,是中国现代第一所私立艺术教育学堂,是中国最早的三所艺术专科学校之一,因此武汉也成为了中国近现代高等艺术教育的发源地之一。武汉主要艺术表演场馆有琴台大剧院、琴台音乐厅、湖北剧院、武汉剧院、洪山礼堂、万达汉秀等。想武汉,看武汉,走武汉,我为武汉一个赞,一直以来都觉得,世界上最动听的语言不是我等你、我想你、我爱你,而是我现在到了武汉!
武汉有武昌区、江岸区、黄陂区、洪山区、汉阳区、新洲区、江夏区、江汉区、蔡甸区、硚口区、东西湖区、青山区、汉南区等。武汉市文物古迹,武汉市名人故居,武汉市博物馆,武汉市十大景点:黄鹤楼 东湖 木兰故里 湖北省博物馆 归元寺 武昌首义文化旅游区 武汉海昌极地海洋世界 武汉市革命博物馆 武汉农耕年华农业风情园 武汉欢乐谷等。

第2节 走游东湖
武汉有个东湖,位于武汉武昌东部,故此得名,东湖面积有73平方公里,其中湖面面积33平方公里,不仅是中国水域面积最为广阔的城中湖之一,还是毛泽东同志在解放后除中南海外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他一生钟爱东湖,将其称为“白云黄鹤的地方”。
东湖分为四个区域:听涛区、东湖磨山区、落雁区和吹笛区,四个景区各具特色。
我听说武汉东湖的名字,是1965年9月,我们架设连的任献帮班长从东湖游泳集训回来,说起的这个湖名,这次我独闯武汉就先游东湖了。
买张游览说明书,介绍东湖约占市区面积的四分之一。秀丽的山水、丰富的植物、浓郁的楚风楚韵和别致的园中园,是它的四大特色。东湖湖水面积三十三平方公里,浩渺、明净;港汊交错,岸线曲折,有九十九弯之称;且一半的岸线被三十四座山峰环绕。山下有湖,水中有山。登高峰而望涟漪,踏白浪览群山,视角不同,可体味到不同的山水之精妙情趣。
充沛的雨量和光照,湿润的气候和平原湖面山陵相间的地貌环境,孕育出东湖丰富的植物资源。看游览书,湖区内有雪松、水杉、池杉、樟树等各类树木二百五十多种;还有梅花、荷花、桂花、樱花、杜鹃花、菊花等各类木本花、草本花和水生花达390多种。花卉中,最著名的要数梅花和荷花。两花的品种各收集了一百四十多个和三百多个,为全国之最,栽培技术和研究水平均领先全国。湖北为古楚国腹地,根据历史典籍和传说,东湖区内建设了一批以楚文化为内涵的风景点。如纪念屈原的行吟阁、屈原塑像、屈原纪念馆;楚人进行贸易商贾的楚市;楚之始祖祝融塑像;更有气势磅礴的楚天台和《离骚》碑刻,显现出八百年楚国经济文化的辉煌和博大……
看到这里,我收起了眼球,动起了脑子,想到了屈原,在上中学的时候,就爱他的离骚,能够从头到尾背诵下来呢!于是,就啥都先不看了,直往离骚的碑刻处走来。睁着眼睛浏览了一下,马上眯缝起眼皮默背起来。不时背出声来,引起稀稀拉拉过往人的注意,疑是这非常时期来了神经病军人在念经。我很快停住了背诗,又从头开始了默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我是古帝高阳氏的子孙,我已去世的父亲字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岁星在寅那年的孟春月,正当庚寅日那天我降生。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译文就是
我是古帝高阳氏的子孙,我已去世的父亲字伯庸。
岁星在寅那年的孟春月,正当庚寅日那天我降生。
父亲仔细揣测我的生辰,于是赐给我相应的美名。
父亲把我的名取为正则,同时把我的字叫作灵均。
天赋给我很多良好素质,我不断加强自己的修养……
继续游转下去——呵,一望无际东湖面积听说是西湖的6倍。我这个具有攀登本领的“军鹰”架设兵,为了避嫌——让游人看不到领章帽徽,就摘下军帽,脱去军上衣,折叠起来,小心翼翼地塞进背包里,然后瞅准一棵高大的树干,趁人不注意,像孙猴子一样爬上去,登高望远向东湖一看,眼睛为之一亮:明媚靓丽、山青水碧、松绿瓦红、翠柳拂风、听涛垂钓、湖光倒影;湖面上,波光粼粼,银光如锦;虽是特殊时期,仍有快艇在远处的湖心中飞驶着,后面荡漾着白色的浪涛;蓝蓝的天空飘过几朵淡淡的白云,一群野鸭掠过恬静的湖面,向远方飞去;不时有鱼在戏水,泛起几圈涟漪。看着眼前这山,这水,这景,真是美不胜收啊!  
东湖还建有全国第一座寓言雕塑园,湖北最大的盆景园,全国四大梅园之一的磨山梅园,以及杜鹃园、蔷薇园、水生花卉园等十三个植物观赏园,这些处于景区之内的"园中园",在造园手法上借鉴于苏州园林,亭台馆榭、小桥流水、曲径通幽等传统工艺水平,在环境布置上则以植物见长,自然流畅,给游客留下更大的活动空间。
东湖四季皆可游览,素有“春兰、秋桂、夏荷、冬梅”之美誉。三月兰花四月樱,湖面平如镜,鸟雀唱山林;七月流火,热不可当,湖水之浸润,区域气温低于市内平均气温,入泳场以消暑,倚繁荫而纳凉,攀山顶可采风,秋高气爽,桂蕾绽放,十里飘香,万株红叶,层林尽染;隆冬严寒,瑞雪纷扬,磨山数百亩梅花吐蕾绽放,疏影横斜,冷艳暗香,淑女雅士,纷至沓来。
此时,脑子里忽然泛起南宋诗人袁说友游东湖时留下的一首诗:“一围眼浪六十里,几队寒鸦千百雏。野木迢迢遮去雁,渔舟点点映飞乌”。没容思维多转动,就听到一个女子的声音“咱们的家乡杭州,有大名鼎鼎的西湖,而在这里的武汉,想不到则有美丽的东湖。” 我扭过头一看,还有一个男的,像是一对恋人,好像没有看到我似的,只听那个男的回答:“东湖虽然比不上西湖那样有名,却也是名湖之一,它的湖面大约有33平方公里,是杭州西湖的六倍,湖岸蜿蜒曲折,所以素有99湾之称。”
听着他俩的对话,我放眼看看东湖的广阔湖面,优美的风景,真是心胸更宽阔了,我第一次到东湖,知道的很少。就听男的又对女子说:“你一定想知道东湖是怎么形成的吧?东湖濒临长江,在青山港这个地方和长江相通,在这一片江湖之间,发育着一片冲积平原,在堤内形成相对低下的凹地。你可以闭上眼睛发挥一下想象力,想象一下每当汛期的时候,长江水位上涨,水流就流入这片凹地,等到汛期结束,枯水季节来临的时候呢,水又无法外泻。于是,久而久之,在洼地内的积水就形成了现在的东湖。”
女子听到这里点了点头。男的像个讲解员继续说:“事实上,在1949年以前的东湖是没有现在这么漂亮的,那个时候基本上还是个荒湖,从五十年代开”始政府就对它进行了规模的建设和改造,正如咱们现在所看到的一样,现在东湖这个样子啊!”
男的声音较大,与女子并肩而行,我在后面不远处像没事人一样,悠悠跟行,总是拉一段距离旁听着男的声音:朱德总司令在视察完东湖以后,曾这样说过:“东湖暂让西湖好,今后将比西湖强!”那么到底是不是这样呢?所以啊,大家在这次的游览过程中,我建议大家不妨过一把评委瘾,睁大眼睛瞧一瞧,集中精力比一比,看大自然造就的这两个姊妹湖,各有什么特色,究竟哪个更强……
我独自前往听涛的地方,注意到了一些树木——这就是被称为“活化石”的古老植物水杉,听说在三百万年以前它们曾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的各个地区,可是后来却一度消失了。所以它一度被世界各地的植物学家认为:水杉和恐龙一样,已经在地球上灭绝了。可是幸运的是,1945年我国的森林工作者却在湖北省利川市发现了水杉林区,并成为了轰动一时的世界新闻。为了纪念这一古老树种在湖北省首次被发现,武汉市决定将水杉定为市树,用它刚毅坚强、刚直不阿来象征热情奔放的武汉人民。水杉的叶子在每年的深秋时节都会变红,在阳光下泛出金红的光泽,十分的耀眼。
继续往东,就到了听涛轩,听涛轩的周围种有苍翠的竹子和松树,石砌的护坡,护坡上面有“松坡”二字,是苏东坡居士留下的真迹。石板上面有几株苍翠的松树,挺立在陡峭的岩石岸边,也为这里的景色增添了一些神韵。在听涛轩的斜对面就是水云乡。水云乡临湖并与磨山隔湖相望,是一座二层楼的琉璃瓦建筑物,登上二楼远眺湖面,非常的心旷神怡。
此刻,我想放松一下心情,就登上水云乡,在上面手捧一口水,涮了涮嘴,帽檐朝后一扭,擦了擦脸,拢了拢头发,顿时感觉仿佛置身于水云之中,特别的舒服。
走过荷风桥,看到的这座三层绿瓦圆柱的楼阁,这就是听涛游览区的中心----行吟阁。
它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而建的,前面说到屈原的《离骚》,现在我再看看对屈原的介绍,他是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国人所熟知的,民族特色十分浓郁的端午节,也是为了纪念他而来的。
他是战国时期楚国人,他开始十分得到楚怀王的信任,因此他也常向楚怀王提出一些治国方针,对内实行“举贤授能”的政策,对外实行“联齐抗秦”的战略,由于实施他这一套正确的方针,使得楚国一度强盛。
但是不是忠臣都会被奸诈的小人陷害呢?后来的屈原正是受到了小人的排挤,而被放逐到了江北。在楚襄王继位后,他又被放逐到更远的江南。后来,秦国攻破楚国都城,在江南过了二十年流亡生活的屈原目睹了国家的灭亡,悲痛不已,就在汨罗江投江自尽了。
现在的武汉人民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特意为他修建了这座行吟阁。眼前的这座行吟阁跟黄鹤楼一样,是钢筋混凝土的仿木结构,如果从高空俯视就会发现它的平面其实是一个正方形,非常的有特色。
在行吟阁里有屈原的画像以及生平简介,还展示了他的一些著作,翻阅了后,对我今后了解屈原起到非常大的帮助。
汉阳龟山东麓禹功矶上的晴川阁,北临汉水,东濒长江,与黄鹤楼夹江相望,是武汉地区唯一一处临江而立的名胜古迹。晴川阁,又名晴川楼,是明代嘉靖26年至28年(公元1547—1549)汉阳知府范之箴为勒记大禹治水之功德而修建的,其名取自唐朝大诗人崔灏的“晴川历历汉阳树”诗句之意。晴川阁占地386平方米,高17.5米,重檐歇山顶式,麻石台基,红墙朱柱,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整个楼阁分上下两层,沿檐回廊,原汁原味地再现了楚人依山就势筑台,台上建楼阁的风貌。
走进“晴川阁”,首先要经过铁门关,铁门关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魏相争,设关于此。”从三国时期到唐初的数百年间,铁门关一直是武汉重要的军事要塞,曾历经多次攻守激战。铁门关,占地面积为800平方米,通高为26米。关体墙面由红沙石砌成,城墙内部结构为钢筋水泥,关上城楼翘戗飞檐,翼角升腾,表现出浓郁的民族风格。

第3节 黄鹤楼游
武汉黄鹤楼游记 游玩武汉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短短八句,将黄鹤楼的历史典故、风情景物及诗人的感慨抒写净尽。难怪传说后来大诗人李白登黄鹤楼,看见崔诗之后,放弃了欲赋诗的念头,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李白见崔诗而搁笔的事一传出,黄鹤楼更名噪天下。秀丽的风光和美妙的传说,吸引了历代文人雅士来此赋诗吟咏。历代诗人留下的吟唱,竟达数百首。
黄鹤楼是武汉市的标志和象征,黄鹤楼位于武汉市蛇山的黄鹤矶头,面对鹦鹉洲,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山东蓬莱阁合称中国四大名楼。号称“天下江山第一楼”。黄鹤楼最早建于三国时代的东吴。关于它的来历,有多种说法。有的说是仙人王子要乘鹤由此经过,有的说是三国蜀丞相登仙驾鹤返憩于此,流传最广的是说此楼原名辛氏楼。相传辛氏在此卖酒,有一穷道士常来饮酒,辛不要酒资。有一日道士临别,取橘皮在壁上画一黄鹤说:酒客至拍手,鹤即下飞舞,辛氏因此致富。越十年,道士来,取笛鸣奏,黄鹤下壁,道士跨鹤直上云天。辛氏便在此建楼,称辛氏楼,后人改叫黄鹤楼。
更神奇的传说还得从吕洞宾跨鹤飞天说起,吕洞宾游玩了四川的峨媚山后,一时心血来潮,打算去东海寻仙访友。他身背宝剑,沿着长江顺流而下。这一天,来到了武昌城。这里的秀丽景色把他迷住了,他兴冲冲地登上了蛇山,站在山顶上举目一望,嗬!只见岸的那座山好象是一只伏着的大龟,正伸着头吸吮江水;自己脚下的这座山,却象一条长蛇昂首注视着大龟的动静。吕洞宾心想要是在这蛇头上再修一座高楼,站在上面观看四周远近的美景不是更妙吗!可这山又高,坡又陡,谁能在这上面修楼呢?有了,还是请几位仙友来商量商量吧。
他把宝剑往天空划了那么一个圈,何仙姑就驾着一朵彩云来了,他连忙把自己的想法向她说了,何仙姑一听就笑了“你让我用针描个龙绣个凤还差不多,要修楼,你还是请别人吧!”吕洞宾又请来了铁拐李,铁拐李一听哈哈大笑“你要是头发昏,我这里有灵丹妙药,要修楼,你另请高明吧!”吕洞宾又请来了张果老,张果老摇着头“我只会倒骑着毛驴看唱本。”罢,也走了。吕洞宾想,这下完了,连八仙都不行,哪里还有能工巧匠呢?正在这时,忽然听到从空中传来一阵奇怪的鸟叫声,他连忙抬头一看,只见鲁班师傅正骑着一只木鸢朝着他呵呵地笑呢。吕洞宾急忙迎上去,把自己的想法又了一遍。鲁班师傅走下木鸢,看了看山的高度,又打量了一下地势,随手从山坡上捡来几根树枝,在地下架了拆,拆了架,想了一会“咱们明天早上再商议吧。”
第二天早上,鸡刚叫头遍,吕洞宾就急急忙忙地爬上蛇山,只见一座飞檐雕栋的高楼已经立在山顶上了。他大声呼喊着鲁班的名字,登上最高一层,可连鲁班的影子都没有看到,只看见鲁班留下的一只木鹤。这木鹤身上披着黄色的羽毛,正用一又大又黑的眼睛望着他。吕洞宾非常高兴,一会儿摸模楼上的栏杆,一会儿看看楼下的江水,又取出一只洞箫着波浪滚滚的江水吹起了曲子。他一边吹箫,一边又看看木鹤,这木鹤竟随着音乐翩翩起舞呢!他骑到了木鹤身上,木鹤立时腾空,冲出了楼宙,绕着这座高楼飞了三圈,一声鹤唳,钻进白云里去了。后来,人们就给这座楼起了个名字,叫黄鹤楼.。
历代战火使黄鹤楼毁了又重建,现在的黄鹤楼金碧辉煌,壮观雄伟,气盖大江,名不虚传,不愧天下第一名楼!它高51.4米,有五层,60个飞檐翘角,富丽堂皇,堪称“天下江山第一楼”。
每当我读到唐人崔颢的黄鹤楼这首名诗,就回想起游览黄鹤楼的情景。常常有一种儒雅、神往的感觉就是从读诗时开始的,这座名楼就永远地被铭刻在心头上。
老远看去黄鹤楼,先是几行大字映入眼帘“天下江山第一楼”,果然很有气势,寻台阶而上,进入景区里边,有个池塘,一座碑厅,上书“鹅池”二字,好熟悉,那里见过,这不是书圣王羲之的笔迹吗? 再上一层台阶,终于看见了黄鹤楼,斗拱飞檐,高大雄伟,背面“极目楚天”四个大字格外醒目,我等不及了,拾阶而上,五楼不高也不矮,走到楼顶还是有点呼吸急促,不过和美丽的风景比起来,这些都不重要了。远处长江横亘眼前,长江大桥飞架南北,远处一条汉江把汉阳,汉口分成两块,而我所在的地方就是武昌,所以称为武汉三镇,真是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要不还真不知道怎么区分,这个时候再读崔颢的黄鹤楼,才真正体会了诗中意境: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幕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真是太妙啦。
黄鹤楼的第二、三、五层一定要看,不去看就不算游黄鹤楼。第五层最高,登高远眺是观看武汉全貌最佳的地方。大诗人李白为送友人去扬州时还是写了有黄鹤楼3个字的诗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时代变了,现在的情景大不同了。长江上有大桥,江对岸还有繁华的武汉街市。第二层是介绍黄鹤楼的变迁。1700多年的风风雨雨,历朝历代修建的风格各异的黄鹤楼诉说着人民的历史,诉说着历史的发展。第三层是介绍文人墨宝。历代文人留下了千古佳作流芳百世。其中有著名的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有张继、黄庭坚、陈贽、岳飞等。他们在游黄鹤楼时留下了不朽的名赋名诗。黄鹤楼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沉积,它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走进黄鹤楼,等于走进了历史。心头升起的是浓浓的沧桑感。而现在我也登上黄鹤楼,以一个游客一个平民百姓的身份看到的是祖国新貌和繁荣。黄鹤楼,不见你,心向往之,见了你,不忍离去,下到楼来,心仿佛还在原处,这就是我难忘的黄鹤楼之行!
又去看了归元寺,汉阳区的归元寺是清顺治十五年(1658)浙江僧人白光、主持来此创建的。此后被国务院确定为汉地全国重点佛教寺院。现为湖北省佛教协会和武汉市佛教协会的所在地。这里古树参天,花木繁茂,泉清水绿,曲径通幽,是“汉西一境”,取“归元性不二,方便有多门”的佛偈而命名。
时间关系不能在武汉呆了,遗憾的是不能向三月份的老兵炫耀了。我是1963年8月入伍分配到架设连的一批兵员,这年3月份的一批是武汉黄陂的。本想到黄陂的“木兰故里”一走,领略领略他们家乡的美地风景与风土人情,广广见识,同时捎一些土特产,也是较好……可惜不能前往,无法向3月份的老兵交代 。
呵,木兰故里一一北枕巍巍大别山(此山是革命圣地,与豫鄂皖三省分享),南瀕浩浩长江水,想看山,这里有国家地质公园、千年宗教名胜木兰山;想看森林,这里有幽谷美景、浪漫山水的国家森林公园木兰天池;想看草原,这里有华中唯一的草原风情景区木兰草原;想看花,木兰云雾山里有万亩杜鹃,木兰清凉寨景区有10万株野生樱花;想看水,这里有木兰湖;想看土司城,这里有武汉唯一的“改土归流”土家风情谷锦里沟;想看古镇老村,这里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大余湾;想看乡野风情,这里有华中最大的农业主题——农耕年华和胜天农庄……
真是遗憾,没得前往木兰故里.,我想要去的主要目的是想加深一下湖北兵和河南兵的感情。当时武汉军区直管湖北与河南,兵员来源大都是这两个省,都常说河南人心眼直,湖北人弯弯多,两省兵不好合作。同时,湖北是3月份入伍的兵,河南的是8月份,自然就有新老之分了。在部队有时候开玩笑,老兵常叫比自己入伍晚的是“新兵蛋子”,湖北的嘴上没叫,心脑里满是如此认为。另一个因素,湖北老兵文化程度多在初中以下,河南新兵大都是高中毕业生。但是湖北兵身材体态痩而灵巧,河南兵多数壮且高大,这在架设兵坚苦爬高钻低、攀登飞驰训练与“军鹰”比赛中,河南兵往往赶不上湖北兵。于是就产生出湖北兵看不起河南兵现象,个别的还说“文化高咋啦,我长江‘鳄’会吃黄河‘鲤’呢!”‘鳄’与‘鲤’之说,即湖北的简称是鄂——穿湖北的长江产鳄鱼,河南的简称是豫,河南的黄河盛产大鲤鱼,“南鄂的‘鳄’”必胜“北豫的‘鲤’”的所谓“灵与蠢”之争阵势拉开了……既然两省的兵员有点意识隔阂,革命圣地大别山连着湖北河南,何不以革命的友谊,圣山的名义把鄂豫二心融化成一颗红心。我这样想着,然而想不打想处来,没能去成。不过,离了我这个小不点儿,相信部队传统的政治思想工作一定能够化解这点点矛盾,没去就没去罢了。
还有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首义广场、辛亥革命博物馆、紫阳湖公园、起义门、首义碑林等——也得止步。
还有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首义广场、辛亥革命博物馆、紫阳湖公园、起义门、首义碑林等——也得止步。
一次,蓝天波从香港澳门走动归来,特意到武汉三镇下高铁,专程到辛亥革命博物馆等处参观,抄录了楹联与诗词:
对联
纪念辛亥革命武昌首义
武昌首义,举国揭竿,终流水落花,千年帝厦一朝倾;
社稷前行,高层谐略,共求同存异,两岸黎民百代和。
七绝
1、奉赠王渊华先生
竹笔一支天下吟,群贤唱和晤知音。
中山愿景丹青续, 韵鉴华章两岸心。
2、没记上名的七绝
中山辛亥灭清廷 逸仙乙丑卧金陵 。
两岸祭奠一心声 九州笑慰四海平。
念奴娇
辛亥革命百年遐想
天公把酒, 话千山万水, 多情形迹。
春夏秋冬循序美,岂奈乾台烟碧。
明镜君臣,青天百姓,梦幻民生国。
江山如画,倚霄神往阅历。
鹤杳麟现云游,逸仙帷幄,博爱轩辕客。
呼应十方追首义,奚落黄袍今夕。
得道先行,复兴合力,鹏展双飞翼。
海峡潮涌,人间堪醉和笛。
名城武汉,入夜,武汉三镇的万家灯火辉煌灿烂,,蓝天玻问路人?回答三镇是指武汉市的三个主要城镇,分别是汉口、汉阳和武昌。在历史上,汉口是武汉的政治、文化、商业中心,是武汉的“老大”,而汉阳则以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和重要的工业园区为主,是武汉的“老二”,武昌则是武汉的教育和科研中心,也是政治和文化的重要中心,是武汉的“老三”。说起武汉三镇,有道是由汉江汇入长江巧手安排造就。一边是汉口。一边是汉阳,过了长江就是武昌。
汉江,又称汉水、汉江河,是长江最长的支流,在历史上占居重要地位,常与长江、淮河、黄河并列,合称“江淮河汉”。现代水文认为有三源:中源漾水、北源沮水、南源玉带河,均在秦岭南麓陕西宁强县境内,流经沔县(现勉县)称沔水,东流至汉中始称汉水;自安康至丹江口段古称沧浪水,襄阳以下别名襄江、襄水。汉江流经陕西、湖北两省,在武汉市汉口龙王庙汇入长江。河长1577千米,流域面积1959年前为17.43万平方千米,位居长江水系各流域之首;1959年后,减少至15.9万平方千米。干流湖北省丹江口以上为上游,河谷狭窄,长约925km;丹江口至钟祥为中游,河谷较宽,沙滩多,长约270km;钟祥至汉口为下游,长约382km,流经江汉平原,河道蜿蜒曲折逐步缩小。汉江多滩险峡谷、径流量大、水力资源丰富,航运条件好。因此,在位于汉江中上游——湖北省丹江口市和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境内修建了丹江口水库。水库水域横跨鄂、豫两省,是亚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也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国家一级水源保护区、中国重要的湿地保护区、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
丹江口水库的修建,应该感谢生养蓝天波乡土的南阳市淅川县以及周边西峡与内乡两县,父老乡亲移民的的功劳。同时水又调到蓝天波的第二故乡郑州市,再往北到首都北京,又是蓝天波夫人丁春霞的故乡,天津河北等地也大大受益。所以,从蓝天波非常关注丹江口水库调水的大事情。不惜费点心思,劳其名称武汉笔墨,写一写汉江与丹江口水库了。水库由1973年建成的丹江口大坝下闸蓄水后形成,横跨湖北、河南两省,由汉江库区和丹江库区组成。丹江口水库多年平均入库水量为394.8亿立方米,水源来自于汉江及其支流丹江。水库多年平均面积700多平方公里,2012年丹江口大坝加高后,丹江口水库水域面积将达1022.75平方公里,蓄水量达290.5亿立方米,被誉为“亚洲天池”。
丹江口水库水质连续25年稳定在国家二类以上标准,水质保持优良。2014年12月12日14时32分开始向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地区的北京、天津、河南、河北4个省市的20多座大中城市,提供生活和生产用水。这里气候适宜,空气清新,日照量最高。丹江口大坝附近水质透明,水面宽阔,风平浪静,使水库具有防洪、发电、灌溉、航运、养殖、旅游等综合效益。 
游完了武汉三镇的名胜古迹,写罢了汉江和丹江口水库,又欣赏了诗人黄世章的七律“秋游丹江口水库”
古风气韵万千姿,
仙境出尘云脚低,
碧水连天群雁远,
苍烟绕島众:蜂驰。
从前沧浪游夫子,
此后丹江饮帝师,
但愿开发重环保,
福泽下代世人知
此时蓝天波得知局长舒群火利用台海和南海的现实对职工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从而激发大家热爱电信企业精神,并引用了自己写的两首诗,他非常激动与自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战友网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怀念战友|小黑屋|手机版|陆二师战友网 ( 京ICP备14052381-2号 )

GMT+8, 2025-7-1 17:19 , Processed in 0.06172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