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二师战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战友网
查看: 2893|回复: 8

紧急疏散(二)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9:45
  • 签到天数: 3383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彭本炎 发表于 2009-10-9 12:04: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前方动员打仗的同时,后方营房留守处也在动员打仗。为不影响部队的战备行动,留守处首长决定动员那些临时来队家属尽快返乡。部队前一天还是风平浪静,第二天上午还轰轰烈烈,下午就走得无影无踪。那些临时来队家属大多是年青人,她们平时哪里见过这种阵势,领导越动员,她们越紧张,越紧张越害怕,越害怕哭得越伤心。在没有见到自已丈夫的情况下就匆匆离队,她们无论如何接受不了这个现实。一时间弄得整个家属区大的哭,小的嚷,完全乱成一锅粥。尽管留守处领导批评了个别管家属的干部方法欠妥,但还是很难释怀家属们的恐惧心理。最后,费了很大力气才将这些家属送走。

        半个月后,形势逐渐趋向缓和,首长们打仗的调子也没有以前那样高了。我们就在那里住训,半天政治学习,半天军事训练。有时还搞一些助民劳动,帮助老百姓秋收秋播。五连在这段时间里,利用老百姓秋收秋播后的空闲地段,挖了一个占地40余亩的大型防御工事。是按照总参谋部训练教材,在师、团两级司令部的指导下修建的。而五连连长张作勇本身就是作训参谋出身,军事上比较内行。交通壕、纵横交错,猫耳洞、洞洞相通,各种火炮阵地遥相呼应,屯兵洞离地面足有五米多深,大的可以住一个加强排。还有伙房、厕所、下水道等一应俱全。构成强大的火力防御体系,很符合实战要求。也很有点象电影《地道战》的味道。因为那个地方全是沙土,挖起来也不是很费劲。工程虽大,耗力并不多。工事修好后。组织全团各连队到那里参观。象这样的大型防御工事我还是第一次看到。

        那里的老百姓相当贫穷,每10分劳动力干一天才值二角钱,每天只吃二餐。在以粮为纲的思想指导下,当地政府只许种粮食,不许种其它经济作物。除了少量小米外,其余全部种红薯。因此,那里的红薯很多,每家每户到处都堆满了红薯。地里、路边、晒场、小树丛中等到处都晒着红薯干。老百姓一年四季都吃红薯。什么红薯煮稀饭,红薯窝窝头,红薯油饼,红薯粉条,干蒸、水煮等。不论怎样变化,都没有超出红薯范围。由于红薯过剩,根本就不值钱,每百斤红薯才卖二元钱还没人要。老百姓常常主动找上门来,要求用红薯换小米,每7斤红薯换一斤小米,双方都很满意。因部队长期吃小米,也想换个味口,既改善了连队伙食,又照顾方便了地方群众。

        一个月后国家政局发生了很大变化,下连蹲点的军、师、团领导干部大部分都回去了,也不再强调打仗的事了。只是向我们传达了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办公会的指示精神,“经毛泽东主席提议,中共中央政治局研究决定:由叶剑英同志主持中央军委办公会的工作”,并反复强调用毛主席亲自为我们制定的“六个三”建设部队。(即:党的三大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三大民主:政治民主,军事民主,经济民主;政治工作三大原则: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和宽待俘虏;三句话、八个字: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重申用毛主席《古田会议决议》建设部队的指导方针。通过传达这一系列指示精神,干部战士普遍感到疑惑。过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的常设办事机构是军委办事组,现在怎么变成了军委办公会?过去主持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是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林彪,现在怎么变成了军事科学院长叶剑英?林副主席干什么去了?过去建设部队的指导方针是两个决议,即:《古田会议决议》,《军委扩大会议决议》。现在怎么只提《古田会议决议》,而不提《军委扩大会议决议》?过去只提“创四、争五”运动,而且执行了很多年。每年都有相当部分的干部战士因为评不上“四好”连队、“五好”战士而闹思想问题,现在怎么突然不提了?……这一系列问题太不正常了,很值得我们深思。当时我就感到这里边一定大有文章,但不敢对任何人讲,担心祸从口出,只好闷在心里。

        军、师、团领导和解放军报社来四连蹲点的几个记者,不断地给我们放风,暗示中央出了修正主义,但又不敢说得太露骨,只要求我们看近段时间的报纸。为什么中央领导人接见外宾时文官多,武官少?武官到哪里去了?是什么原因?请你们自已思考。其实,这时的中央文件已经传达到到正团一级,团以上首长都是清楚的。只是中央有规定,逐级传达,任何人不得私自泄露。否则,将受到党纪政纪处分。

        又过了十多天,中央文件才传达到部队。团首长把二营全体官兵拉到远离村庄的一块空地里,由副团长马如芝宣读中共中央文件。直到这时我们才明白这次紧急战备行动的奥秘,不觉倒吸了一口凉气:啊!原来真的是有仗打呀!


    138903138903 138903 [/img] s s s

    该用户从未签到

    毛海根 发表于 2009-10-9 14: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5.71工程纪要》是在山东拉练回来的途中传达到连排一级的。当时离商丘还有几十公里,离9.13已经有两个多月了,保密工作是滴水不漏.

    [url]  ㎞ ㎞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3-24 21:11
  • 签到天数: 764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陈学义 发表于 2009-10-9 14:44:06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极具吸引力,妙极妙极!

    [url]  ě ě ě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5-8-24 15:34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李国强 发表于 2009-10-9 15:48: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为彭参谋的回忆文章叫好!

    [url]  0 0

    该用户从未签到

    刘小军 发表于 2009-10-9 16:04:39 | 显示全部楼层
    豫东多盐碱地、沙地,而且黄河故道上多为流沙。能将防御洞挖到五米之深,而且还能住一个加强排,确实不易,需一些工程建筑知识。
    匿名  发表于 2009-10-10 08:29:08
      毛指,您大概是记错了,“913”事件发生在1971年,10月底、11月初,部队在疏散地时就逐级先后传达了中央文件。这年的冬季没有进行野营拉练。去鲁西南地区拉练是在1972年的冬季。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9:45
  • 签到天数: 3383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彭本炎 发表于 2009-10-10 09:44:5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战友说的是正确的,七一年没有拉练,拉练是七二年的事,到山东羊山集返回。
    请问楼上战友,您是哪个连队的?能否报个名?我们认识一下。
  • TA的每日心情
    难过
    2023-10-6 06:45
  • 签到天数: 30 天

    [LV.5]常住居民I

    张志涛 发表于 2009-10-14 00: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 TA的每日心情
    难过
    2016-5-11 20:48
  • 签到天数: 88 天

    [LV.6]常住居民II

    何幼鹏 发表于 2009-10-16 09:27: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何幼鹏 于 2009-10-16 09:35 编辑

         原汁原味,还原了当年那惊心动魄的场景!彭参谋记述的是部队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发生了这样特殊的事件的时候从上到下、从干部到战士以及战士家属等各种人等不同的心态,很实在。最关键的一条,那就是不管在什么时候,部队永远保持了一条铁的纪律“一切听从党指挥”,永远的“党指挥枪”!
         当年发生这样的事件的时候我还没到军营,我们是在工厂参加的文件传达。那可是十分的严肃、十分的严格的纪律呀!在文件传达之前,各种小道消息已经满天飞,但都是在十分隐蔽的环境和十分小的圈子内秘密进行,大家都知道,搞不好就不是一个简单的态度问题,搞不好就惹上杀身之祸,最不济也有一个牢狱之灾在等着你呀。表面上该干什么的干什么,但是,三个一群、五个一党的说悄悄话、见到人来便嘎然而止的现象实在是太多了。人们也见怪不怪了。等到正式传达文件之前,要把单位的“五类分子”全部集中起来,由工厂民兵进行看守。(我就曾担任这样的工作)然后,全部停工,集中到大礼堂,宣布大会纪律“不准交头接耳、不准随便走动、不准抽烟、不准大声喧哗、喊口号”礼堂门外也是大量民兵把守,生怕泄漏机密!
         文件传达后,便以车间为单位开始学习、批判,人人要表态,人人要参加,宁愿生产不搞也要把学习搞好。但不准刷标语什么的。不久之后,报纸上发表了公开文章,这样,满大街的打到林彪反革命集团的大字报、大标语就开始满天飞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战友网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怀念战友|小黑屋|手机版|陆二师战友网 ( 京ICP备14052381-2号 )

    GMT+8, 2025-9-17 08:24 , Processed in 0.069176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