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标题:虹口区老年大学声乐班有巧思——学歌之余练兰花指,尽显老年艺术韵味
前言: 虹口区老年大学的声乐教学近年愈发红火,美声班的一堂课更是暖了人心。李老师教唱《只留清香春来报》时,歌声伴着雅致兰花指,让老年学员们乐在其中。这首安华作词、王忆作曲的歌,丁晓君唱得妙—— 京剧婉转混搭美声醇厚,把茉莉花的柔美与刚毅全唱透了。适配女声多的班级,音域、和声正合女声细腻气质。多声部交织着“心头绕”“香飘飘”,灵气十足;“只留清香”的高音一出来,情感瞬间拉满,让整首歌满是直戳人心的坚定力量。
一首《只留清香春来报》,唱进老人心里
这学期美声班的课,音乐老师李黛娴总念叨着要给我们“换换新口味”。前两天她一进教室就笑着说:“今天教首新歌,你们准喜欢。”她让学员们拿出《只留清香春来报》歌谱说,这首安华作词、王忆作曲,还是丁晓君老师演出过的作品。随后李老师打开屏幕给我们看,画面里旋律柔缓,歌词里却藏着股韧劲——不追着春光争艳,只把清香留给来年。这意境多像我们这些走过半生的老人,不图热闹张扬,只盼着把往后的日子过得扎实又有滋味。
我们班四五十人,大半是女声,男声也就七个。李老师知道女声嗓子亮,男声偏浑厚,教的时候没分声部:男女声一起唱主旋律,要把那种“柔中带刚的劲儿唱出来;同时不用抢风头,稳住调子就行。一开始我还担心,新歌的调子有点绕,特别是“只留清香”那几句,转音总跟不上。李老师没急着催,弹着钢琴让我们男声这边单独唱,一句一句抠细节:“男声注意,最后一句“只留清香春来报”气息稳住,音色柔润,尾音轻收,透出坚定韵味。”
女声那边细语声格外热闹。李老师正带着她们找“花开”时轻轻舒展带着“嗲一点”的感觉,还特意叮嘱:歌词里的“清香”可不能闷在心里,得像花瓣似的,慢悠悠一层层展开来唱才对。坐在我前头的一位大姐跟我说,以前她唱歌总提心吊胆怕跑调,这回跟着李老师踏踏实实训了两节课,居然能把歌里的高音唱得稳稳当当。她笑得眼角堆起细纹说:“以前在家唱歌,老伴总打趣我是在‘喊山歌’,现在呀,他反倒夸我唱得有股子‘仙气’了!”
女声上台:兰花指比着,歌声飘着
学了不久,李老师说要“检验成果”,让我们分小组上台唱。她还特意提了个新鲜要求:女声一边唱,一边配上兰花指动作。这话刚说完,教室里立马就热闹开了。有位大姐笑着一个劲摆手:“哎呀哟,我这双手粗得很,哪会比什么兰花指哟!”李老师脸上没带笑意却满是耐心,走到屏幕前就一边唱,一边慢悠悠做起了兰花指:“大家仔细看,兰花指一点不难,就像咱们平时端细瓷茶杯那样,指尖轻轻往上翘,不用太用力,跟着歌词节奏走就行。”
李老师边做示范边说:唱到“春来报”时,手指慢慢展开,像花苞迎着太阳开;唱到“清香”时,指尖轻轻晃一晃,仿佛能闻到香味。我们看着简单,自己一抬手就慌了—— 边上资深学员郭维源手指也僵得像“握拳头”,前面两个学员光顾着比动作,歌声就跑了调。李老师没着急,走到每个人身边,握着她们的手调整姿势:“王阿姨,你这手指别绷那么紧,放松点,就像摸家里的小花那样;刘姐,动作不用快,跟着歌声的节奏,慢一点才好看。”
第一组六位大姐,一开始还有点紧张,前奏响起来,她们跟着调子开口,手指慢慢翘起来,竟真有了点“柔”劲儿。唱到“只留清香春来报”时,六位大姐的兰花指一起展开,灯光照在她们手上,连李老师都忍不住鼓掌:“好!这才是把歌里的‘美’唱出来了!”后面几组越唱越放得开,学员徐海燕主动站在最前面,兰花指比得又标准又好看,歌声也亮。下台后她红着脸说:“以前总觉得自己老了,做这些动作丢人,现在才知道,老了也能美美的!”
男声登场:我们的“不完美”也精彩
女声六个组挨个唱完,掌声刚落,就轮到我们男声组上场了。算上我,美声班总共就六七个男学员,平时上课我们爱缩在后排“躲”着显眼,这回要站上讲台,我心里怦怦跳,手心都有点冒汗,实在没底。李老师见状,笑着朝我们抬抬手鼓励:“不用跟女声学比动作,你们把气息稳住,唱得有劲儿、够实在就行。”我心里暗笑,还好她没要求我们唱得“嗲一点”,就我们这粗嗓门,真那么唱,怕是要把大家的大牙都笑掉了,郭老师拽着我上了“台”。
我们六个低声商量,按从高到低分两排站好。前奏一响起,我死死盯着屏幕,手心微汗,脑子里还在飞速过歌词。开口第一句我没敢放声,可听见身旁郭老师唱得格外响亮,我也慢慢放开嗓子。老郭平时就爱唱,还在虹口老年大合唱团待着,这次小组唱,他特意把调子压得低低的,生怕盖过我们几个新手。偏偏有句我唱跑了调,旁边的老郭立刻轻轻碰我胳膊肘,嘴唇悄悄动着比出“春来报”,我心里一慌赶紧跟上,总算没掉链子,没出啥大岔子。
唱到后半段,李老师在下面跟着打拍子,女声学员们还帮我们鼓掌。我看着她们笑着点头,心里的紧张慢慢散了,声音也越来越稳。最后一句“只留清香春来报”,我们六个一起抬着头唱,虽然没兰花指的动作,可那股子认真劲,倒也赢得了不少掌声。下台后,郭老师拍着我的肩膀说:“怎么样?没那么难吧!下次咱们再练练,争取比这次更好!”我笑着点头,心里琢磨着:以前总觉得退休了就该“安分”,没想到上台唱歌这种事,我也能做到。
这样的课,越上越有劲儿
说实话,一开始我原先以为老年大学的课,无非老师教、我们学,凑个热闹罢了。可这堂学新歌还练兰花指的课,真是把“老有所乐”体现透了。李老师教课不只是教唱歌,还教我们自己“找乐子”。教兰花指时她总念叨:“唱歌不光用嗓子,得用心,用动作把歌里的意思演出来,这样才有意思。”以前光张嘴唱,唱着就觉得单调。现在边唱边比兰花指,脑子里想着“清香”“春光”,倒像真瞅着春天的花,连唱出来的歌声都变得有滋有味了。
班里的学员也越学越投入。学员上台演唱,班长孙丽瑛总是热心地跑前跑后、忙着拍照、录视频。“谢谢张老师夸奖,不过讲真的,今天这个队形和角度,不太方便拍摄。”——孙班长如是说。我看见墙边两位大姐在一起练兰花指,你帮我看看姿势对不对;我们男声也会一起哼调子,谁唱错了,大家笑着指出来,再一起练。有位不知姓的大哥说,以前“大老爷们学这个丢人”,现在一起唱没觉得什么。我也每次回家给妻子唱,她说我比以前温柔了。
“虹口老年大学”的教学,不光让我们学会了新歌,班里气氛也比以前热络太多。以前大家都是上课来、下课走,碰面顶多点点头,压根没多少交流。现在不一样了,课前课后凑一块儿聊几句。尤其每次“检验成果”,总有热心学员忙着拍照录视频,完了就发群里分享。小悦、向日葵、彩霞等学员在群里说:“谢谢拍视频照片的同学!”我也跟家里人说,去“老年学校”上课,既能学新东西,还能交朋友,日子过得有滋味,人都越活越年轻!
结语: 老年大学美声课,教会我不只是一首《只留清香春来报》,它让我明白,退休不是生活的终点,而是新日子的开头。此刻,教室里的歌声还在轻轻飘,学员们的兰花指还在慢悠悠比着,李老师的笑声也没停。我琢磨,这样的日子正像歌里唱的——不张扬,却处处是暖意;不闹腾,却藏着实打实的快乐。希望大家在“老年大学”,能开心唱歌,把退休生活过得跟春天的花儿似的,香香的、暖暖的,一天比一天有滋有味——班主任刘老师如是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