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二师战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战友网
查看: 2285|回复: 9

海归博士跳楼自杀留遗书称学术圈残酷无信(转载)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崔亚萍 发表于 2009-11-11 20:36: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海归博士跳楼自杀留遗书称学术圈残酷无信

  在美国西北大学土木工程系拿到博士学位并进行博士后研究的涂序新,在今年6月,回到国内。却在9月17日凌晨,从浙大综合楼顶楼跳下身亡。其遗书中写道:“国内学术圈的现实:残酷、无信、无情。”
  事发一个月后,才有媒体报道此事。关于涂的死因众说纷纭。
  涂序新坠楼之前留下一封6页遗书。他留下了这样一段话:“在此时刻,我认为当初的决定下得是草率的,事后的发展完全没有预计,感谢一些朋友事前的忠告。国内学术圈的现实:残酷、无信、无情。虽然因我的自以为是而忽视。”
  浙大校方称涂因病坠楼。此后,一封校方“讣告”流传网上,这封被网友称为“史上最牛的讣告”中罗列了校方给涂的生活用品和家电设施,引来网上一片口水。
  事件引发对中国国内学术环境、教育体制以及海归心态等问题的各种讨论,甚至直指涂是现行职称评审制度的牺牲品。
  涂的事件暴露了海归博士的“水土不服”,这种“水土不服”包括国外与国内、自身期望与社会现实的落差所带来的诸多问题。一个生命的逝去,虽不应承载太多的猜测与揣度,但却应有对现实人群的关怀,以及对肇因的反思与改进。唯有如此,这样的个人悲剧,才不会成为群体症候延续下去。
  海归博士坠楼
  没有人知道,涂序新是怎样度过生命最后时光的。唯一可知的是,当时他抱着必死的决心。
  在万籁俱寂的凌晨,涂走出三楼的宿舍,锁好防盗门,然后径直走到综合楼顶楼11层,拉开走廊上的玻璃窗,跨上窗台,纵身一跃……
  10月下旬,《民主与法制时报》记者在浙大玉泉校区调查时,多名大学生包括工作人员对此事毫无所知。一名已就业的浙大毕业生说,只要是浙大发生负面新闻,浙大都会封锁,这是惯例。
  涂坠楼当天,浙大官方BBS就有帖子,但马上被删除。此后,只要相关帖子出现就会马上被删除。
  但国内一些网站论坛上陆续出现网友的帖子以及对此事件的评论,直到一个多月后,才有媒体披露此事。
  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的涂序新,从少年时代到青年时代,一直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高中毕业保送进入清华大学水利系,“9·11”之前拿到签证,全奖学金就读于美国西北大学土木工程系,6年后拿到博士学位,留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两年,今年6月到浙大工作。
  
  遗书里的“死因”
  网上较多的声音指出,涂之死与浙大有关。
  涂序新在遗书中说:“在此时刻,我认为当初的决定下得是草率的,事后的发展完全没有预计,感谢一些朋友事前的忠告。”
  事发后,一名自称涂的清华同学叶飞(化名)的人在网上发文证实了涂当初的想法。
  叶飞说,今年5月其在芝加哥为涂回国送行时,涂还很乐观,并说浙大建工学院口头上给了他副教授的职位。当时叶曾提醒他要注意浙大可能不守承诺,有可能只给他讲师职位,因为已有前车之鉴。
  据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提供的材料显示,2009年1月,涂通过电子邮件与该学院岩土所联系,申请教师岗位; 3月24日,由该学院提供往返国际机票和住宿条件,涂来学院面试;4月21日,该学院将《新进人员聘任通知书》发给涂,涂于次日通过电子邮件表示“本人愿意接受你们所提供的岗位和待遇”。据称,浙大的电子邮件中,确认给涂提供教职,但并未明确具体的职称。
  6月初,涂博士提前结束了美国西北大学的博士后工作回国。6月12日,涂博士与浙大签署聘用合同。
  不过,浙大人事处负责人称,涂在去年就与浙大联系了。如果该说法成立,也表露了涂回国的迫切之心。也许对涂来说,回国是报效祖国、与家人团聚的最好选择。
  出生在浙江金华的涂对家乡有深深的眷恋。他的父母都在金华,几年前,他和妻子双双到美国留学,年幼的女儿由在金华的岳父母抚养。对此,涂期望一家三口能在杭州团聚。回国之事,他得到了已取得博士学位的妻子的支持。
  涂来到浙大建工学院后,担任了该学院2009级本科新生班主任。他没有副教授职位,只是一名教师。这也是网上所传的浙大的失信。
  9月8日,浙大启动了下半年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9月11日,涂在学校“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系统”中填写了申报副教授的资料。
  然而,6天后,涂从11层高楼上一跃而下。
  备受诟病的职称评审制度
  有关涂的死因,众说纷纭。但据知情人透露,涂申报副教授职称,必须有论文发表,这是浙大的规定,任何人申报副教授职称,都必须有四至五篇论文发表。
  这显然对涂是个考验。涂到浙大才3个月,扣除暑期,正常工作才1个多月,不要讲没有课题,连情况都不熟悉,怎么可能马上出论文。
  在中国国内,包括浙大在内的高校,都有严格的职称评审制度。但这种制度在现实中被扭曲,发表论文要靠关系,报纸杂志社要有关系,需要导师挂名,剽窃、抄袭、造假成风,形成“产业链”。有的人一年能发几十篇,有的人发一篇都难,只能花钱发表论文。
  对刚从美国回到国内高校教学的涂博士来说,要理清其中的关系显然缺乏经验。
  即使在浙大内部,对这种职称评审制度的抨击声也十分强烈。浙大建工学院的一名讲师透露,浙大评教授、副教授职称每年都有名额摊到各个学院,一般评到的约占申报数的一半,而评副教授比教授还难。如果大家条件都不错,就会抬高门槛,因为名额有限,竞争非常激烈。在评审过程中还要过评审委员会的关,这里人为的因素就多了。
  浙大建工学院的一名教师面对记者一脸愁容:“现在发论文非常难,要有课题和经费,论文从寄出到发表也要排队一两年,要走捷径只能按潜规则办。”
  这也是教师们所认为的学术界的腐败。但这种备受诟病的制度一直根深蒂固地延续下来并严格地执行。“对涂博士来说,短期内要拿出论文通过职称考核,有点不现实。”有教师为涂鸣不平。
  这或许是涂来浙大之前没有想到的。
 


[url]  í í í

该用户从未签到

毛海根 发表于 2009-11-11 22:36: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的教育制度该改革了?!

[url]  ê ê ê
  • TA的每日心情
    难过
    2023-10-6 06:45
  • 签到天数: 30 天

    [LV.5]常住居民I

    张志涛 发表于 2009-11-11 23:05:03 | 显示全部楼层
    浙大办不到的事情就不应该许愿,言而无信造成个人悲剧;如果没有许愿,那就是他对国内情况没有吃透!自身期望与社会现实的落差所带来的诸多问题造成“水土不服”。

    [url]  ┹ ┹

    该用户从未签到

    韦丽丽 发表于 2009-11-12 10:29:24 | 显示全部楼层
    又是一个××××的牺牲品!对家庭太可惜!对国家太可惜!对未来太可惜!对现实......太可惜!

    [url]  凸 凸

    该用户从未签到

    张同林 发表于 2009-11-12 12:05:5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有位老战友旳儿孑读浙大,那年耒深圳玩,当面骂共产党,真不知老师咋教的?!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10:06
  • 签到天数: 2962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彭本炎 发表于 2009-11-12 16:07:2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位老兄看来是眼里容不得沙子,家里花了那么大的本钱让他读书,留学,而他却走向极端,太可惜了,很值得我们教肓部门深思。

    该用户从未签到

    包薇芳 发表于 2009-11-12 21:48:38 | 显示全部楼层
    行业潜规则固然可悲,教育行业有潜规则更悲哀,看多了让人为这个国家担忧~。

    该用户从未签到

    马开训 发表于 2009-11-13 01: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评定职称论文是不可缺少的。为这事想不开?退一步海阔天空~~想想老父母!!!

    该用户从未签到

    聂林根 发表于 2009-12-5 01: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唉,真可惜,中国的教育是个大染缸,非下功夫整整不可,这样下去,中国教育要被毁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战友网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怀念战友|小黑屋|手机版|陆二师战友网 ( 京ICP备14052381-2号 )

    GMT+8, 2024-5-16 14:29 , Processed in 0.058154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