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凌晨,印度以“反恐”为名发起“辛多尔行动”,向巴基斯坦境内发射导弹并出动苏-30MKI、“阵风”战机突袭。巴铁迅速反击,关闭全国空域48小时,并在克什米尔上空展开猎杀——歼-10C凭借260公里探测距离的相控阵雷达,在120公里外锁定4架“阵风”,配合预警机数据链发动电子干扰,未发一弹便逼退敌机;而红旗-9P更是在阿万蒂普拉地区成功拦截印度“布拉莫斯”巡航导弹,拦截率高达92%。
巴基斯坦三军公共关系部直接放出铁证:阵风战机的M88发动机残骸和机头加油装置照片全网刷屏,法国达索公司连夜沉默。反观印度,一边坚称“零战损”,一边紧急撤换上任仅7个月的空军副司令,莫迪更从“全面进攻”秒变“避免冲突”——这脸打得啪啪响。
印度砸80亿美元买来的36架“阵风”,为何被中系装备按在地上摩擦?三个致命短板暴露无遗:
1. 雷达缩水:阵风的RBE-2雷达探测距离仅160公里,而歼-10C的雷达视野足足多出100公里,搭配射程200公里的霹雳-15导弹,堪称“空中狙击手”。
2. 数据孤岛:印度预警机是俄制A-50EI,阵风却是法系血统,两者数据链不兼容,指挥靠吼;巴铁则用中国ZDK-03预警机串联歼-10C、枭龙Block3,实现“发现即摧毁”。
3. 后勤崩盘:印度70%弹药依赖进口,阵风维护成本堪比吞金兽;巴铁通过中巴经济走廊每周接收20个集装箱军备,VT-4坦克48小时就能完成大修。
更讽刺的是,印度吹嘘“亚洲最强”的苏-30MKI,因雷达抗干扰能力拉胯,全程躲在后场不敢参战——毕竟在俄乌战场,这货曾被乌克兰老式防空炮击落。
这场冲突绝非局部摩擦,三大连锁反应已现端倪:
1. 中系装备封神:红旗-9拦截率碾压印度S-400,歼-10C体系化作战吊打法系王牌,中国军工的“实战广告”直接拉爆军售市场。
2. 美国战略破产:印度“联美制华”梦碎,F-16因美方限制成摆设;而中巴联合防空指挥系统却打通“侦-控-打”全链路,白宫连夜开会讨论“技术脱钩”失效风险。
3. 核战阴云密布:印巴双方关闭空域、调动导弹部队,若印度铤而走险扩大报复,1971年全面战争噩梦或将重演。
最后一句话,将来,我们对付的是漂亮国,技术水平还要提高,才能跟上我们的需要。等待我们的技术再提高。
结语:
当歼-10C的雷达屏锁定阵风那一刻,南亚的天空已悄然变天。这场冲突留给世界的,不仅是中系装备的封神之战,更是对盲目军购的当头棒喝——与其砸钱买面子,不如踏实建体系。毕竟在核弹的阴影下,能活下来的从来不是最贵的武器,而是最聪明的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