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战友网 登录
陆二师战友网 返回首页

杨铭志的个人空间 https://www.leszyw.com/?2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艰苦甘甜相结合——回复一位家长说学校伙食(四)

热度 4已有 166 次阅读2014-2-22 18:21 |个人分类:2. 生活有感| 家庭教育, 社会, 学校

             艰苦甘甜相结合——回复一位家长说学校伙食(四)
 
不想读书 发表于 2014-2-21 13:56 
杨老先生:
      很遗憾,我不认可您的看法。
      对一个帖子进行评论,首先要看这个帖子的基本诉求是什么。您评论的那个帖子,只是一位学生家长对学校食堂的工作提出意见,并希望自已孩子的健康能得到保障。学生家长丝毫没对学校的伙食提出过高的要求,只希望学校能提供热饭热菜,不糊弄学生。“文昌阁”先生则故意用家长对学生家教态度的偏差(也即没提倡艰苦朴素)来混淆了学生家长的诉求,以期帮助学校逃避自身应承担的责任(是否是故意,也可能我理解上有偏差)。您的帖子,看似公允地谈论对孩子的教育,实则也是帮助学校成功地避开了公众对它的批评,而将讨论内容变成了一场家教观点的口水战。我想,不管主观意愿如何,客观上您帮助学校逃避了责任,可能让学生的健康继续受到损害。
      同时,我对“艰苦朴素”也有和您不一致的看法。我认为,随着时代的进步,“艰苦朴素”的内容也应不断更新。以往炒菜能有油就是不得了的事,不会有人对油的质量有过高的要求,现在人们则希望吃健康油,以期身体健康;以往学生能有书读,就是天大的好事,现在学生则希望能通过听音乐、看电影、旅游等等活动,陶治自己的情操,增长自己的见识。学生及学生家长的要求,只要是在自己家庭条件允许之内,并且不浪费,就无可厚非。如果明明条件能达到,却故意制造艰难的景象,象过去“吃忆苦饭”样,以期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我想最终结果只会适得其反,即教会了学生作假和虚伪。
      而且,我还认为:被您和我们视为蜜罐里长大的80后、90后、00后,他们以后的成就不会比我们差,对社会的贡献不会比我们少。因为,时代总是在不断地进步的。
      谢谢您能看我的回复。...
 
 
回复 不想读书

      很高兴看到你的函复,也感谢你知书达理而诚恳地和我交换意见!你这样说来 ,我心服口服,毫无异议。赞同你在“我对‘艰苦朴素(艰苦奋斗)’也有和您不一致的看法。我认为,随着时代的进步,‘艰苦朴素’的内容也应不断更新。以往炒菜能有油就是不得了的事,不会有人对油的质量有过高的要求,现在人们则希望吃健康油,以期身体健康;以往学生能有书读,就是天大的好事,现在学生则希望能通过听音乐、看电影、旅游等等活动,陶治自己的情操,增长自己的见识。学生及学生家长的要求,只要是在自己家庭条件允许之内,并且不浪费,就无可厚非。如果明明条件能达到,却故意制造艰难的景象,象过去‘吃忆苦饭’样,以期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我想最终结果只会适得其反,即教会了学生作假和虚伪”这段文字中表述的意见;尤其赞同你的“我还认为:被您和我们视为蜜罐里长大的80后、90后、00后,他们以后的成就不会比我们差,对社会的贡献不会比我们少。因为,时代总是在不断地进步的”观点。



      看来我们的分歧在于“各站各的道,各唱各的调”,对这个事情的议论我们选择的角度和切入点不同。你主要是说:学校有条件、有义务为学生提供热饭热菜,保障学生健康,不要搞得学生吃不下去而浪费。这个我们没有争议的理由。我们是看到原帖及跟帖中几位家长说:“本想送孩子住读,大家都说别让孩子过早受苦了……”,“学校食堂都那样,确实不咋的,有条件还是接孩子回家吃饭吧!”,还有反映怕孩子住读吃不好又另外给孩子送饭的,加上也曾看到其它网站有“住读期间,家长经常乘车到学校去给孩子盖被窝”的报道,因此才引出了我发的关于放开手让孩子锻炼一下吃苦能力,由此引申到增强孩子将来步入社会的耐抗能力和坚韧毅力的讨论,不同角度不同主题,焦点和目的还是一个,共同点是为了孩子身体、心理全面健康成长。



      我们走到现在知道自己的时间不会很多,就像我第一次看到我母亲鬓角开始有白发一样,有点惊讶,可就像没隔几年,她老就作古上十年了。我在家是独儿子,她老活着的时候,总想为我补贴过好点,我出来工作好多年了,条件不算好,但是可过,但她老还是常常深更半夜到自留地种菜浇水,勤巴苦做,用大热天卖冰棒的钱补贴给我买电视机和冰箱,可社会发展得快,要吃的、要买的好东西多得很,光靠老人用力气赚钱也跟不赢哪,我叫她不要顾我,她听不进,结果为了送200元钱给我女儿过生日自己却弄得意外伤残卧床不起,没几年就去世了。老人的精神价值实现了,但生活价值没实现,与我们做儿女没有尽孝有关,也和老人的旧观念约束了自己有关,看来也该转变一下传统观念了,讲孝道也要得法,要奉劝父母自己多顾惜自己一下。“水往下流”,“为儿孙积福积德”是中国人千百年的老观念,有的家长拼体力、拼能力,有的家长拼经济实力,有的家长不顾国家法律,铤而走险拼权力,为儿女贪占徇私,反而想好不得好,拿到老了搞“栽了”。



      每个家长总想给孩子幸福,但不可能一天到晚跟倒照顾他们,何况自己也有失去能力的一天,回过头来我们看得很穿,传统观念也淡了些。孩子生下来,只是给社会又增添了新人,他们不可能完全属于家庭,操再多的心也是有限的,“父母难保子孙全,儿孙自有儿孙福”,说来说去,还是要靠孩子自己吃得一点苦头,受得一点夹磨,发得出一份力来,磨练意志,锻炼成熟后,自己在社会中去打拼才能赢得他们自己的幸福,还是要靠社会总体发展进步带来生活好转。



      又啰嗦了一番,冒得别的意思,就是交谈一下。原谅打扰。



                                                                     老杨 又及




路过

鸡蛋
3

鲜花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8 个评论)

回复 胡作凯 2014-2-23 00:05
杨班文章写得好,中国本来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加之独生子女面大,如何对待和教育下一代更要值得重视。春节期间咸宁网有篇报导,一个单位居住在一大院内,按习惯大年初一相互拜年。集到一起后,无意中大家一看,说巧也不巧,这也祘是必然的吧,来拜年的二十多人中,来的大人全是独生子女的父母,而来的年轻人都不是独生子女。这一下父母们都相互议论开了,好象非常感概万千似的,说什么孩子懒得做亊,也不会做亊哟,吃要吃好的乱花钱哟,沒有亲情观念哟......,这大概是抱怨和后悔交炽在起了。我们战友中的独生子女的父母是否有这样的感受呢?我们也经常听说外国人如何对待和教育子女的,子女成年后就让其自食其力,不给子女留財产,这是应值得借鉴的。
回复 汪振全 2014-2-23 09:58
杨班,你不啰嗦!
回复 杨铭志 2014-2-23 13:01
胡作凯: 杨班文章写得好,中国本来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加之独生子女面大,如何对待和教育下一代更要值得重视。春节期间咸宁网有篇报导,一个单位居住在一大院内,按习惯大 ...
非常感谢你带来春节拜年同院邻居大妈小辈们的家长里短。独生子女教育有一部分失误,总体看来多数还是很成功的。50后、60后晚婚的子女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这代父母两个趋向都显示出来了:一种是基于传统“忆苦思甜”似地教育,对孩子要求比较严,这种方式教育成人的孩子在后来的工作和事业中成功率比较高,这批后代有的已经做了大老板,有的在部门里面担当了重任;另一种是感觉以前自己吃的苦太多,发大水、饿饭、下放农村等都赶上了,于是不愿意再看到孩子受苦,因此对孩子百依百顺,比较姑息,这种方式教育出来的孩子有一部分很懂事,知道父母不容易,工作后很感父母的恩,有少部分孩子却养成了唯我独尊,工作后比较自私,与人相处往往关系紧张或不合。我国居民经济条件普遍比较差,80后、90后的孩子结婚要求提高了,要有房子甚至车子才能成家,而他们工作年限短,如果是工薪阶层收入不会很高,所以有没有条件,父母都得继续艰苦地为他们贴一点,所以还不可能和西方比。“家庭教育”及给子女留财产的“方式转型”若干年内还不大可能。
回复 杨铭志 2014-2-23 13:03
汪振全: 杨班,你不啰嗦!
谢谢你的飘扬!你那套滑稽图片做的真好玩,向你学习,振奋精神,全力以赴!
回复 胡作凯 2014-2-23 13:59
杨铭志: 非常感谢你带来春节拜年同院邻居大妈小辈们的家长里短。独生子女教育有一部分失误,总体看来多数还是很成功的。50后、60后晚婚的子女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这代父 ...
我看你的孩子还是很懂事的。我总是看不顺眼我那独生崽子。我发现独生子女在吃苦精神、关心他人、孝敬长辈以及对待亲情关系,还有那弧僻任性的性格等方靣,与不是独生子女的孩子比有很大不同处和差距。之所以有这种结果,不仅仅取决于教育,还有其必然要形成如此结果的因素,这是实践所证明了的。
回复 汪振全 2014-2-23 15:20
杨班.杨班我们喜欢!
回复 杨铭志 2014-2-25 00:36
汪振全: 杨班.杨班我们喜欢!
祝 振全.振全 好事连连!
回复 杨铭志 2014-2-25 00:50
胡作凯: 我看你的孩子还是很懂事的。我总是看不顺眼我那独生崽子。我发现独生子女在吃苦精神、关心他人、孝敬长辈以及对待亲情关系,还有那弧僻任性的性格等方靣,与不是 ...
可不能“这山望着那山高”哦,相信你的孩子也一定不错, 只不过男孩子没有女孩子心细,相对来说女孩懂人情世故早一些,但真正一旦处理大事,从胆略和魄力及决断的布置能力还是比女孩来得果断爽快,只是不一定都在你面前表现出来啰。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战友网

站点统计|怀念战友|小黑屋|手机版|陆二师战友网 ( 京ICP备14052381-2号 )

GMT+8, 2024-5-18 10:55 , Processed in 0.032442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