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二师战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战友网
查看: 2929|回复: 0

608 除夕小说 二 —— 张吉明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10-2 21:59
  • 签到天数: 1198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杨铭志 发表于 2009-2-28 18:24: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张 吉 明
      
    级别:入学了
    积分:188
    除夕夜 小说(二)楼主 2009-01-16 07:40:03 除夕夜    小说(二)

    (上接《除夕夜》一)

    “一天三不见面。”
    是啊,在全国人民合家团圆的除夕夜,娴静的妻子连个和我说话的机会都没有。健民边往连队走边想。
        ……   
    人在痛苦之中,最思念亲人,结婚三年,好不容易、怀孕,又遭夭折,心里委屈极了。这段身体不好,心情更是忧郁,也更加思念亲爱的。但这种思念很快就变成气,气你为什么不能到我身边来?爱得越深,恨得越切,因为我的爱没有得到应有的慰籍和补偿。思念之苦是多么地折磨人!自然如果你能回到我的身边,那么一切恨都会烟消云散。唉,女人啊,谁叫我是女人呢?正如小王开玩笑时说得那样:
    当女人盼丈夫而盼不到身边时,真恨不得咬下他身上的肉;但当心上人盼到身边时,又恨不得把自己的心掏出来捧给丈夫。从春节到现在我掐着指头算你的归期,我多么盼望这一天早点来到啊!可是,“正当归时又不归”,当收到你不能回的来信时,心顿时碎了,我实在受不了这种精神摧残。春节盼你回,你说不能回,要等到三月。眼巴巴三月到了,又不能回。我真恨你,恨我不该认识你,不该和你结婚,不该受这种牛郎织女的思念之苦。越思越想越恨你,但越想起你对我的关心、体贴和恩爱,你为什么那样好呢?每逢恨过之后,我又感到你也很苦,很可怜的,有胃病还得吃大锅饭,又不会料理生活,真叫人牵挂,又怪自己怎么这样糊涂呢?你一心扑在连队又有什么错呢?
    噢,这是八二年因工作忙一年没休假时惠茹流产后写来的。唉,想这些干什么呢?健民有点恨自己的感情脆弱。
    健民走后,惠茹安顿好女儿睡觉,自己总感到屋里空荡荡的,心想一时半会儿睡不着,不如找点事占着手(在学校她又带孩子又上课,总是在十点后哄睡孩子睡了再备课,熬夜已成习惯),便从健民的“百宝箱”一一唯一的一只木箱里拿出前几天拆洗的毛线,织起毛衣来。
    “吱呀一一”虚掩着的门推开了,她头也没抬,“不是八点半晚会才结束吗?怎么这快就回来了?”
    “咯咯咯一一七仙女啊,你又在想你的董郎哪!”薛教导员的家属风英一听惠茹的话便笑弯了腰。
    “唉呀,是薛家大姐啊,快坐,快坐。”惠茹赶忙站起来让坐。“咳,我还以为是他呢?一天不着家,你怎么有空过来坐坐?”
    “咳,俺那口子和你家老郑犯得一个毛病,都里野地里捉得,在家呆不住。这不,说到连队转转,咱也不知道他天天在连队,这大年三十的还转悠个啥劲哩!”
    象是遇到知音,又象是同命相怜,这位薛大姐话匣子一打开便絮絮叨叨地数落起来:“哎,不是说咱这临时来队家属没出息离不开男人,他们也太狠心。就说我吧,结婚十二年,在一起生活还不到十二个月,伤心的事,贴心的话儿,就只能对着那信纸说呗。就这,俺单位那些嚼舌根的还说俏皮话呢,讲什么军人家属信多,厚得象小说,说不定以后还当作家呢?哼,她们是穿鞋的不知光脚的苦,咱写十封信也不如他们夫妻一晚上说得话多啊!”说着,凤英不无感伤地“唉一一”了一声。
    “说来,咱们嫁给当兵的也真可怜,不要说像人家夫妻朝朝暮暮耳鬓厮磨在一起生了腻烦,咱们就是临时来队探亲和他见一面,说几句开心话,也成为一种不可多得的精神享受啦!”说着,风英习惯地抬起腕。“乖乖,都八点半啦!惠茹你坐,我那混小子跑出去跟人家放炮去了,我得回去。哎呀,光顾拉磕了,我连门都没关哩!”说着风英起身风风火火地走了。
    是啊,军人妻子有关思念的体会和感受最丰富,一个个脑海里储存着纷繁无穷奇妙绝伦的故事,任何艺术大师不仅不能完美地表达,也写不完书不尽。
    凤英的一席话,诱发了惠茹用全部女性的情感和心血著成的关于思念主题的无字长书,她手里织着毛衣又想起八二年健民一年没有探亲,在中秋节自己盼他归时的情景:
    接到健民的信,惠茹明知她回到自己的身边还有好几天,但心早象飞到半空中的风筝,悠悠荡荡无法平静。不是戴着手表找手表,就是拿着钥匙找钥匙,她偷偷笑自已,说不清是一种什么。不提他回来,自己的心象镜子一样平,可是,一提他回来,自己的心反倒七上八下的,盼他到身边强烈愿望真有点急不可耐,总恨时间为什么过得这样慢?她掐着指头算,估摸他怎样从部队驻地坐汽车,走多长时间又乘几点火车,现在已经到达什么地方。因为,这都是她走熟了的路啊!猜测着此时此刻他是怎样兴高彩烈,想象着他回家后又是怎样的调皮而高兴。因为,他每次回来都是那样的不老实。甚至她想用恶作剧的办法来迎接他、逗他,等他快进家时,自己故意躲起来。把门锁上,然后藏在不远的地方瞅着,看着他碰上铁将军把门时着急、惋惜、又好笑的样子,最后自己突然出现在他的面前,让他喜出望外,情不自禁,那该是一种多么美好的享受啊!
    “惠茹,收发室有你的电报!”正在惠茹想入非非时,隔壁 祁 老师告诉她。一听电报,她美好的想象又插上金色的翅膀,翱翔起来:“哼,没志气的,你不是来信说,不让我接吗?(她不要他带东西,怪沉的,只要人回来)怎么又来电报呢?”她边想,边兴冲冲地跑到收发室。当她从收发室老赵头的手里接过电报时,身上一股暖流,脸上热烘烘的,心像敲小鼓一样“咚咚”地跳起来。她羞涩地扭转身,然后回头望了望老赵头自顾忙他的事,并没有注意她时,才急急取出电文,顿时,她飞翔着的想象的翅膀折断了,几个毛辣子一样扎眼的大字刺进眼帘:
    “工作忙,不能回”
    “工作忙,工作忙,天底下就你革命?世界上再没有你这么狠心的男人了,你根本不知道北国还有你的老婆!”惠茹暗暗骂道。两滴酸楚的泪珠早已滚过脸颊,她用手背胡乱一抹,跑出收发室,委屈的用手绢掩着嘴暗暗哭了一路。一到家里,看着为健民回来泡好的木耳,黄花菜,想着他在连队的艰苦生活,不由产生了一种怜悯,“唉,能怨他吗?”
    “小郑什么时候回来呀!” 祁 老师问。
    “唉,人家在那和尚群里图清静,早把咱忘啦!”惠茹委婉地笑着说。说不清是怨还是夸。
    时过境迁,回忆那可笑的往事,似乎也是一种幸福,心里总是甜甜的。唉,怎么错了这么多针?

    九点钟,健民回到了家。
    正在灯下盼归的惠茹,长长地吁了口气,似乎轻轻放下那悬着的心,脸上荡起甜甜的笑波。她想,忙忙碌碌一年了,不管怎么说,除夕夜能和丈夫孩子消消停停睡个囫囵觉,团圆节过得也不冤枉。
    “茹,你和蓓蓓先睡,不要等我了。”
    “啊……”
    惠茹惊异地“啊”了一声扑到健民怀里,两只微微颤动的手,紧紧抓住他宽宽的双肩,生怕他从眼前飞走似的,眼里噙着泪花,呆呆地看着健民的脸。这是婚后第八个除夕,也是第一次在一起,每年春节他都要安排其他干部休假,而自己寒假短,还要与他年迈的父母过节,就这他也要……想到这里,惠茹心里暗暗骂着:好你个狠心的呀,你心里真的没有我和孩子啦!她嘴里没讲,只是嘴唇歙动着像轻轻飘出几个字:
    “你又要走啊!”
    “茹,连队战士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夜都站岗放哨,没睡过一个囫囵觉,今晚我们全连五个干部要替战士站夜哨,除夕夜好让大家痛痛快快地玩,舒舒服服地睡个够。炊事班的张文强,低情绪,怕是想家啦,我得先去安慰安慰他,你说说。
    “我跟你是‘秀才遇见兵,有理讲不清’。离了你地球就不转了,你快去吧!”惠茹向来支持丈夫的工作,但还是不忘挖苦了一句。转而她关切柔声地问:
    “几点的岗?”
    “十一点到两点的一班。”
    “唉呀,那太冷啦,不要忘了穿大衣,还有棉鞋也要穿上,对了,再换上前几天我刚给你织的毛线袜呢!”
    “放心吧,冻不坏的,我两点多就能回来,有你这个大‘暖水袋’一会儿就热乎乎的了。”健民嘻笑着凑趣说。
    “没正经的,谁希罕你,没你倒清净!”
    夜深了。
    远处乡村偶尔传来阵稀落的鞭炮声,它是惜别旧岁时留恋的絮语,是迎接新春的欣喜的啭鸣。
    惠茹揽着小女儿躺在暖暖的被窝里,她想到了城市中春风里,花前月下的少男少女,夏夜晚,湖畔柳荫幸福漫游的对对情侣。想到故乡静谧安宁的山村,想到乡亲们围坐在熊熊炭火边熬年时的喜悦情景。想起童年老辈们过年时讲:闺女要花,小子要炮,老太太没得要,要了二尺半的破裹脚……想着这一切,她有一种异乎寻常的安全感,因为有他在为自己站岗放哨…
    她思维的翅膀渐渐沉重了,慢慢地凝住了,她进入了梦乡,神态是那样的酣甜,坦然,舒展。
    啊,明天,一个艳阳灿烂的新年!
                                                            全文 完

    1984年春节于江苏宜兴川埠部队营房

    [引用此帖] [回复此帖] 南征
      
    级别:入学了
    积分:134
    其人其事?1楼 2009-01-20 21:48:52        小说中的郑健民是真人真事?还是吉明老兵您的真实写照? 84年,老兵当时也是那个岁数吧,感情细节描写的很真切。[引用此帖] [回复此帖] 张吉明
      
    级别:入学了
    积分:188
    回复:其人其事?2楼 2009-01-21 00:06:35
    引用:南征
           小说中的郑健民是真人真事?还是吉明老兵您的真实写照? 84年,老兵当时也是那个岁数吧,感情细节描写的很真切。
    谢谢南征战友对我这一作品的关注,小说中的郑健民是塑造的人物,不是真人真事,和阿芳那篇散文的真人真事不同。小说中的主人公郑健民是所有部队指导员形象的集中代表,当然也有我的影子,但与我的事相差甚远,我曾在一篇构思而没有完成的小说《凌波仙子》中有我更多的影子,但是那个因为没有时间,没能完成。那个指导员郑健民不是我,我没有当过连指导员,当时我是营副教导员,我1979年当得副教导员,1984年当时我还没有孩子,我的孩子是1985年出生的。那里边的情节、细节大都是部队的来队家属和战友们在一起时念叨的,加上我的联想、想象和切身体会综合起来编排的故事。凡是经过“牛郎织女”生活的军人军嫂们都有他们的影子,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嘛!创造、塑造,做的就是这种工作,作品是生活的反映,但比生活更集中、更典型、更丰富,仅此而已。谢谢您!祝您全家春季快乐,万事如意!
    [引用此帖] [回复此帖] GO 到第页 下一页 | 上一页 第1页/共1页 共2条回帖

    [url]  х х 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战友网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怀念战友|小黑屋|手机版|陆二师战友网 ( 京ICP备14052381-2号 )

    GMT+8, 2024-6-8 16:04 , Processed in 0.05463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