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心理学家认为焦虑是人类面对威胁,希望创造自我的正常状态。近日,美篇《情感领域美友之家》组织“破晓之光——穿越焦虑的旅程”有奖征文活动,邀美友写下藏在记忆里的焦虑瞬间:捕捉那些因生活琐事或个人成长压得喘不过气的夜晚、人际关系等引发的力不从心的挣扎,还是人生岔路口的焦虑故事,每段与焦虑交锋的过往,都藏着自我救赎的密码。让我们在文字里相遇,让曾灼痛你的焦虑,在共鸣中化作照亮前路的星光。
几年前,我因写作经常熬夜、烟酒无度,加上受寒,胸口常常隐隐作痛。带着不安,来到上海一家三甲医院。CT检查犹如晴天霹雳,两肺大面积阴影,还有多枚不规则结节影,最大的竟有 6×4 毫米。就这样住进了呼吸内科病房,被初诊疑似癌症,要进行各种检查:躺在CT机里,听着机械的声响,仿佛被置于一个未知的世界;痰液检查、血液检查,一次次的抽血、留取样本,让我身心俱疲;支气管镜检查更是难受,那种焦虑难以言表。
住院的29 天,仿佛是一段漫长而黑暗的隧道。病房里,医生和病人家属的对话,“癌”字频繁出现,每一次听到,都像一把小锤子重重地敲在心上。病人之间的交流,也总是围绕着病情,那些关于治疗的话题,让空气中都弥漫着压抑的气息。我每天被焦虑紧紧包裹着,吃不下饭,睡不着觉,脑海中总是浮现出各种不好的画面,担心自己被确诊患上癌症。看着病房的病人接受治疗时的痛苦模样,我更是心惊胆战,不知命运走向更添焦虑心。
然而,命运在看似绝望的时候,总会留下一丝希望。一次偶然的机会,上海岳阳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黄海茵仔细为我检查后,诊断为肺结节,并伴有慢阻肺特征。这个结果,虽然也让我有些担忧,但比起之前可能患癌的恐惧,简直是莫大的安慰。接着,继挂盐水,调整中药剂量。我感受着中西医结合的神奇力量,身体的不适渐渐减轻。看着窗外的阳光洒进病房,不再整天胡思乱想,我仿佛看到了生活的曙光,心中的焦虑也慢慢消散。
出院后疫情来袭,中药吃完了,小区封闭得严严实实,胸腔里那熟悉的焦虑又像潮水般漫上来。打电话给岳阳医院张医生说,不会网上操作购药,她听完轻轻地说:“您等我消息”。不过半小时,第三方工作人员的电话就来了,一字一句教我绑凭证、点结算。当“订单提交成功”跳出来的瞬间,我长长舒了口气,后背的冷汗慢慢收了,连房间的空气都柔和了些。焦虑一下子消失了,心里不再发慌,踏实的感觉涌上来,暖暖的,特别安稳。
经历了两次焦虑的日子,我深刻地明白,焦虑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它像天气里的阴天,虽然会让我们感到压抑,却终究会过去。面对焦虑,不能逃避,也不能被它吞噬,要勇敢正视。就像我在治疗中,积极寻求医生帮助,配合治疗,调整心态,最终找到应对方法。每个人都会有焦虑时,重要的是学会与它相处,找到适合自己的缓解方式。可以和家人朋友倾诉,让他们的关心支持成为力量;也能通过运动、阅读等,让身心放松。
我相信,只要我们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不要被焦虑所左右,就一定能在生活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但愿每一个正在焦虑中挣扎的人,都能在自我觉察与勇敢行动中,寻得属于自己的那束破晓之光。它或许微弱,却足以穿透心头的阴霾;它或许姗姗来迟,却终将照亮前路。当我们学会与焦虑共处,便会发现,美好从不是遥不可及的幻影,而是藏在每一个稳步向前的当下。只要不停止脚步,生活自会还我们以温柔拥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