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二师战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战友网
查看: 3437|回复: 10

战友集序言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李卞婴 发表于 2009-3-6 13:47: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八一军旗下》序  言(供修改稿)
光荣的八一八一部队
(首长)
   
用建军日为代号的八一八一部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原陆军第二师,这是支英雄的部队,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时期,七十多载春秋,千里万里转战,从抗日战场到解放大西北,从抗美援朝到驻防中原,从东南沿海到抗震救灾一线,部队始终听党指挥,英勇善战,服务人民,为党和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我曾有幸长期在陆二师工作,感觉到这支部队有许多特点,其中最突出的有三条:一是讲实干,能吃苦。战争年代和解放初期,部队长期战斗在大西北; 58年从朝鲜回国后,又驻扎在河南最艰苦的地区;后来调防到了江南,也是驻在条件比较艰苦的山沟里。长期艰苦的对敌斗争和艰苦的生活环境,造就了部队能吃苦耐劳的作风,在这支部队,艰苦奋斗、艰苦朴素不是什么政治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传家宝。二是讲团结,顾大局。二师成立的较晚,战功没有红军部队显赫,但二师始终谦虚谨慎,埋头苦干,精心维护与兄弟部队的团结,训练水平和政治工作的成绩始终走在前列。上世纪八十年代大裁军时,二师又转为武警部队,但始终服从大局,甘于牺牲奉献,在新的序列中做出突出成就,打造成为武警部队的铁拳头。三是讲学习,出人才。二师十分重视理论学习和实践总结,始终抓住培养人才这一建军根本。几十年来,从二师走出了二百多位将军和成千上万的合格军人,为国家和军队贡献出大批优秀人才。
这本书就是二师的部分老兵撰写的,他们有的是身经百战的老战士,更多的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二师服役的老兵。那时他们还是一群刚入伍的年轻人,有的甚至没到18岁。而今他们已经成长为各条战线上的骨干,成为国家和军队建设的人才。从军终无悔,卸甲梦相随。在离开二师多年后,这些老兵们仍然不忘老部队,不忘八一军旗,不忘年轻的战友们。闲暇之余,他们提起笔来寻找远去的岁月。老兵们不是什么作家,没有华丽的文字和奇妙的构思,所写的都是亲身经历的事情,感情真挚,语言朴实,你一言,我一语,从基层的角度,折射出部队的一段历史,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人民军队的热爱,对战友的深厚情谊。
这是一本青春的记忆。青春的基本色调是绿色,象征着青少年的生机和活力。而对年轻军人而言,绿色不仅是象征,而且是表里如一。绿色的军装,充满活力的生命。每个人都有青春,如今大多数年轻人的青春是在学校里度过的,本书的作者们的青春也是在学校度过的。解放军就是这所大学校,二师则是一个分校。一所好学校的标志在于培养的质量,在解放军这所学校里并没有什么文凭,但能学到本领,受到锻炼,能确立对国家、对人民、对战友的态度,学习做人做事的准则。毫无疑问,这都是对人生长远管用的知识。许多国家的青年走上人生的第一步就是走进军队服兵役,想必有一定的普遍性。我军是有崇高政治理想的革命军队,对人生的锻炼更为深远。本书的作者们把一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岁月献给了军队,也在军队学到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这是一本艰苦奋斗的教科书。老兵们当年是吃过苦的,战争年代不用说,即使是在和平时期,每天只有不到五毛钱伙食费,每个月只有六七元钱津贴费。同时担负着繁重而艰巨的任务,国防施工、野营拉练、战备训练、军农生产、边境轮战,这些最艰苦最危险的任务,他们都轮上了。正是这些艰苦的经历磨练了老兵的意志,积累了人生的经验,锻造出部队的军魂。难能可贵的是,他们能在艰苦的从军环境中,以苦为乐,培养和保持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这是一本优良传统的记事本,传统是由一件件具体事情构成的,而且并不都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传统又是需要代代相传的,优良传统,贵在传承。一支部队传统作风的形成,与最初的主官性格有一定的关系,但我军是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建军原则和优良传统是我军的精神支柱。部队优良传统的形成、发展和代代相传,要靠全体指战员的自觉行动。这些老兵和那个时代所有的战友一起,用自己的行动,通过服役期间的一件件普通的小事,继承了前辈们的优良传统,也书写了部队的历史。
当前,军队的责任重大,部队仍然在一线,担负着维护社会稳定,完成急难险重任务的神圣使命,等着年轻战士们的是责任和光荣。老兵没有离去,他们与部队同在。一朝从军,终身是兵;铁打的营盘,永久的兵魂。艰难险阻,老兵和你们共同克服,胜利和收获,老兵为你们感到自豪。
让我们在八一军旗下,发扬优良传统,争取更大光荣。光荣属于人民军队,光荣属于全体战友。
八一军旗,永远飘扬。
注:上文仅为代首长起草的序言初稿,请战友们多提修改意见,并动笔修改.
                                                                                               

138923138923 138923 [/img]  ̄  ̄

该用户从未签到

毛海根 发表于 2009-3-6 14:27:1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是网络丛书,加一点网络特色的内容是否可以,其余 顶

[url]  ヾ ヾ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10-2 21:59
  • 签到天数: 1198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杨铭志 发表于 2009-3-6 15: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段:“这本书就是二师的部分老兵撰写的”——可否改为:“这本书就是二师的部分退役老兵勇敢地跟随时代,留在今天“网络空间”的纪实”?

    [url]  ; ;

    该用户从未签到

    南征 发表于 2009-3-6 17:35:0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段很好!顶!:“闲暇之余,他们(提起笔来)(换或加句借助网络技术的话?)寻找远去的岁月。老兵们不是什么作家,没有华丽的文字和奇妙的构思,所写的都是亲身经历的事情,感情真挚,语言朴实,你一言,我一语,从基层的角度,折射出部队的一段历史,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人民军队的热爱,(对老部队的关爱?),对战友的深厚情谊。”
            这是一本老兵新传的纪实录(?)。这本书是二师的部分退役老兵勇敢地跟随时代,留在今天“网络空间”的纪实。他们有的是...
            这是一本青春年华的记忆册。青春的...
            这是一本艰苦奋斗的教科书。老兵们...
            这是一本优良传统的记事本。传统是由...

    138901138901 138901 [/img] 忄 忄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10-2 21:59
  • 签到天数: 1198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杨铭志 发表于 2009-3-7 21:54:04 | 显示全部楼层
    1# 李卞婴

    就“前言”一事,我再说几句供参考。

          卞婴的文章写得好,我特爱看,但这次写的“前言”我却觉得“火药味儿”不咋浓,所以就想说说,我是“引火烧身”哦,不对,请大家批评!
    现对“前言”提提看法:
         1· 作为“前言”,似乎觉得长了,可否短一点?
         2· 首长的“口气、语言味道”不足,“书卷味”太浓。

         建 议: 加重一点“工农出身老首长”的气质,口气大一点,粗犷一点,带点“打土豪分田地的味道”也不为过。比方我瞎说一段:

         这些都是俺那时带过的兵,那时“小鬼们”都年轻,上进、听指挥、好带。平时训练“磨爬滚打”都还行,“滚打”就甭说了,军人嘛,天职就是靠敢拼敢打来保卫和平的。可这“磨爬”就有点讲究了,磨,那时候主要是磨练意志,对于有的纪律性稍差点的“愣头青”来说,还要“磨磨性子”呢;爬,那时候军事训练主要是在操场、田野、山坡上爬,肚子里有点“墨水”的嘛,也就经常“爬爬格子”,可今天更不得了了,科技大发展了,都“爬上网”了,要说这群当年的“小鬼们”现在也都老大不小了,可还是当年那股子劲儿,个个都不甘落后,谁也不愿服输。你还别说,还真让他们捣鼓出一点名堂来了,你看看他们爬在“战友网”上发表的……”

         哈哈!仅供参考哦,若说的不对,只当我没说,好吧?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3-24 21:11
  • 签到天数: 764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陈学义 发表于 2009-3-10 15:54:5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正经上,是否为“摸爬滚打”?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李卞婴 发表于 2009-3-10 18:5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式出版时候一定吸取大家意见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15:07
  • 签到天数: 3347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张忠权 发表于 2009-3-10 21:53:12 | 显示全部楼层
    1# 李卞婴

    老李你的文章写得好,老杨和南征的建议是可以参考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李卞婴 发表于 2009-3-12 00:27:0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后记中已经遵命加了重笔,前言中似乎应尊重出版物的基本特性,生于网络,升华于书籍。

    该用户从未签到

    阿布 发表于 2009-3-12 07: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又增加了对老部队的历史知识.谢谢!!!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5-8-21 00:08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张吉明 发表于 2009-3-16 06:48:03 | 显示全部楼层
    “用建军日为代号的八一八一部队”,是否可改为“用两个建军日重复合成为代号的八一八一部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战友网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怀念战友|小黑屋|手机版|陆二师战友网 ( 京ICP备14052381-2号 )

    GMT+8, 2025-5-11 14:13 , Processed in 0.06892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