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毛海根 于 2009-12-1 18:21 编辑
情感密码之五---情断浙大
1977年是恢复高考的第一年,1978年春我们四团接受了去杭州浙江大学训练大学生的任务。我当时任军训十连连长,带领我们连的三个战士(其中有我们网上的上海战友郭林海)负责浙大三分部130多名学生的军训任务。浙大三分部坐落在钱塘江畔,远离浙江大学,和六和塔毗邻,解放前是一个疗养院,大都是老式建筑,环境优雅,风景秀美,在这里读书,简直是进了天堂里的天堂!! 但学生军训都集中到了浙江大学的本部。当时三分部派了徐成祖和周建华两位老师任副连长和副指导员。
经过20多天的军训我们和浙大的师生建立深厚的军民情谊,有徐成祖的词为证:“喜逢部队英杰,相处浙大集训。培育新苗冲天劲,为党赤胆忠心。 今时呕心沥血,来日群雄四生。学生齐记军训情,祈望首长关心。”也是两位老师的一句话:“你应该考大学”,让我动了自考电大的念头,后来拿到了中国广播电视大学的毕业证书。因为是恢复高考的第一年所以那届学生年龄大的30多岁,小的仅14岁,可谓是参差不齐。三分部是浙大固体物理系,是培养高科技人才的地方。
那时我们都是20多岁的年轻人,在相互接触的日子里,不可避免地会掺杂一些个人的感情,我在军中札记里曾写过一些琐事,现也将一些隐藏了30多年的秘码抖漏出来供战友笑谈,我在上集提到此事有些战友已迫不及待了。
在军训快结束时,我们和十连组织了联欢晚会,我五音不全登不了大雅之堂,但又不能让同学失望,就写了一首歪诗献丑。但却引来了女同学的纠缠,非要给她们写一首留念。没办法写了下面的《江城子》
江城子.攀高峰
献给十连全体军训女战士
临别11班学员索句,草偶一首,以求脱身
毛海根
老和山下英雄稠
操枪戈,卫神州.
巾帼英豪,木兰鬓带羞.
英姿飒爽屈指颂,
保祖国,斗敌修.
军训硕果化劲遒,
攀高峰,何需愁.
莫畏艰险,攻关夺魁首.
四化锦程莲指绣,
看欧美,败下流.
第二天她们竟然写了一首和词送给了我。
江城子.英雄赞
十二班女学员读《攀高峰》后,步原韵奉和
钢铁长城英雄稠,
紧握枪,守神州.
虎胆豪杰,吟诗微泛羞.
文武兼备人人颂,
保江山,不变修.
挥笔持刀韧劲遒,
战熊罴,何须愁.
笔描剑刻,雄鹰高昂首.
四化蓝图茧指绣,
看俊杰,数风流.
我真不知道是出于那位才女之手,不过却成了一个导火索,一发不可收拾 。 下面是分别时她们写的一首:
白云拂袖舞,送我离别去,蓝空微洒泪,添我禁上珠。
亲人朝夕处,今朝绘别图,赋诗激情吐,挥手登征途。
(计算机系女同学,78.4.18)
当时我回诗如下:
含笑强忍泣,送君登征途,苍天微洒泪,洗我腮上珠。
车载学友去,归舍静且寂,五人叙别情,泪湿胸前衣。
别离乃常事,学习放第一,栋梁自造就,为国创奇迹。
攻关钱塘畔,彩笔绘蓝图,四载重相聚,个个是明珠。 (当时送她们回三分部时下了小雨,五人是我们十连的当兵的。)
学义曾质疑我把十一班写错了,其实没有错,我是写给十一班的,但回复的确是十二班的学生,因为那时学生都住集体校舍,一个屋要住7.8个学生。我估计就是十二班的哪个才女写的,我还留有一首:
分手方足日,疑是万千载;忽闻亲人至,笑靥淀春色。
昨宵梦中图,恍惚同歌舞;今朝情尚余,谁料又欢处!
我们离开浙大回黄芝山驻地后,这些学生还来信。我在回信中曾写了一首歪诗:
赠军训团十连军训同学
军训分手在浙大, 吟诗微叙离别话。
多读文房千卷书, 少览西湖万枝花。
顶日傲雪勤发奋, 揽月捉鳖震华夏。
放开眼界望未来, 科技新秀满天涯。
这些女同学收到信后的回诗如下:
读罢赠诗壮志添, 七人乘兴寄片言。
文房千卷书嫌少, 西湖万花岂顾观。
发奋钻研是我责, 险峰峻崖待高攀。
感谢亲人一席话, 权当春风励向前。
(七人指她们宿舍的七个女同学)
今知分别倍思亲, 几回梦中聚欢欣。
醒来未听起床号, 只见灯光室中寖。
钱塘江畔攻关紧, 湖州山麓锻真金。
谆谆叮咛刻心上, 来日喜逢报捷音。
书信往来多次都是一些客套勉励的话,可后来一次让我不得不中断了我们的书信来往,那也是我收到的最后一封来信,中断的理由是收到信后,信里寄了两张浙江杭州的风景照,一张是黄龙洞的,一张是玉泉的,这两张都是离浙大最近的景点,在照片的背面写了两行字: 此情此景实难忘,何日何时再相逢!! 并留有名字。 我一看 坏了。如果再这样下去,肯定要出问题。这使我不得不中止了书信的来往。 哈哈 现在写出来也算一个笑谈吧,也满足了志涛战友的好奇心
照片为浙大军训时 凃松山,毛海根,郭林海 王宜照等五人 在浙江大学门口留影

浙大三分部 女同学合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