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人一茶,挺好·系列七—— 怀念战友点赞的默契,深夜里屏幕忽亮的一瞬间,老同学敲出的旧时光余温
前言:一人一茶,挺好。下雨天,泡一杯龙井,喜欢看杯里正舒展着蜷曲的叶芽。抿口茶,划着抖音,“点赞里的温柔”几个字忽然浮在茶香漫——一个点赞,并不是你的作品有多优秀,而是那个优秀的人在为你加油鼓劲。这些年,笔者格外留意那些沉默的点赞者,他们虽然不发一言,却在每条动态下留下浅痕。点赞无关作品内容优劣,只是这世间藏着种深情,叫不必言说的牵挂。笔者敲打着键盘,愿将这份暖意与诸君分享。
一、军绿色的点赞
笔者有许多战友群,每天早上问候非常的热闹。其中,《似水流年》《陆二师上海战友群》《志同道合战友群》《松江老兵合唱团》《四团通信连战友群》等七八个老兵群的问候总带着钢枪磨过的克制。那些曾经着戎装并肩的身影,如今隔着屏幕,用小红点代替碰杯。他们不发长篇大论,却在谁晒出战友会、谁提到站岗的雪夜时,准时出现。那不是客套的应酬,是穿过绿戎装的默契——就像当年在战壕里递过香烟,不必说谢谢。
前两年,我偶然加入了《陆二师战友网》。每天进入网站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陆二师上海战友会会长杨炜的问候语,我也写上一句问候语。虽然话语不多,‌却饱含了我对《战友网》战友的深深祝福和关怀。现在,我已成为《陆二师战友网》论坛元老,经常发表文章,深受网站老首长、老战友的好评和点赞,体现了对昔日战友的深深祝福和关怀。‌我知道,‌在这个特殊的平台上,‌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承载着沉甸甸的情感和期待。‌
二、深夜的小红点
朋友群的点赞像巷口的路灯,总在最暗时亮着。天津的兵妹夜下直播间,顺手点了个赞;旧金山珲姐盯着凌晨三点的手机,借着屏光按下红心;内蒙古大姐戴起老花镜,戳了戳屏幕。这些散在时区里的光点,凑成了暖融融的小太阳。它们从不是刻意的讨好,更像寒夜里递来的暖手宝,知道你写作时手冷。那些沉默的点赞者,比谁都懂成年人的体面——不追问难处,不戳破疲惫,只用一个小红点,轻轻接住你没说出口的喜与委。
记得前两年,我因病住院,主任医师说排除重症那天,我蜷在被子里,指尖在手机屏上敲下“虚惊一场”。不一会,朋友的头像旁跳出小红点,时间正好是凌晨一点。上午,朋友提着保温桶来到病房说,煲的乌骨鸡汤。“看你点赞时间,猜你没睡好。”我捏勺的手有点抖,鸡香混着药味漫上来。他望着我喝汤的样子,笑着说,不是重症太好了……我哽咽着说,谢谢,谢谢。看到那个小红点,裹着暖意,在寂静病房里悄悄发着光。
三、未褪色的校服
曾经,同学群的点赞总裹着旧时光的温度。如今,同学群早成了沉底的旧相册。红包炸不出几句新鲜话,节日祝福复制粘贴,虽然有人每天发问候语,像扔石子进死水,连涟漪都懒得荡。如此,笔者还是怀念毕业照里扎马尾的女生、总被老师点名的捣蛋鬼袖口沾着黑板报的粉笔灰的男生,如今都藏在点赞列表的头像后。偶尔点开同学群,那些熟悉又陌生的头像,像散落在角落的旧邮票,曾贴满青春的信封,如今只剩泛着的黄。
有一年回校,,我写了篇纪实报道,附了几张照片。发出去后,屏幕上的小红点寥寥无几,其中一个头像,是总借我橡皮的同桌女生,毕业后再没联系。傍晚手机震动,她发来消息:“我们曾经坐过的靠窗位置还在,窗外那棵小树早长成参天大树,枝叶都快到三楼了。”指尖划过屏幕上那个陈旧的小红点,忽然懂了:有些惦念从不用多说,就像当年她悄悄把橡皮塞进我铅笔盒,如今用一个点赞,轻轻接住了跨越四十多年的旧时光。
结语:感谢战友群、朋友圈、美篇等网络平台给我点赞,给我评论的朋友,不管是滴水之恩,还是举手之劳,我都铭记于心。因为,这些缀在屏幕角落的小红点,都是时代最柔软的语言。也是隔着岁月的牵挂:不必寒暄,不用刻意,只消指尖轻触屏幕,就把没说出口的“看见你了”“为你高兴”悄悄递到对方眼前。原来点赞的意义,从不是敷衍的符号,而是让那些沉默的温柔、细碎的惦念,都能找到一个安稳的去处,静静安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