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二师战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战友网
查看: 3932|回复: 15

重看《洪湖赤卫队》我要说给战友听……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10-2 21:59
  • 签到天数: 1198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杨铭志 发表于 2009-12-27 05:00: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重看《洪湖赤卫队》我要说给战友听……

           最近,湖北省委、省政府、省文化厅为湖北特别是武汉地区老百姓办了一件开天辟地的大好事——开展“文化惠民、免费看戏”活动两周,使我有幸重新看到了大型革命歌剧《洪湖赤卫队》,主角韩英由湖北新一代楚剧.歌剧著名双栖演员刘丹丽(第三代韩英)饰演,她的演唱风格与老演员王玉珍大有不同,但演唱得非常好,特别是在狱中的中心唱段“娘的眼泪……儿要看,天下的劳苦人民得解放”这一段最后大胆放腔,气宇轩昂,令人热泪流淌,激情奔放,感动异常,引来全场观众掌声长鸣。
           这是我1962年看到该剧拍成的电影、1977年我们军宣传队和一师宣传队联袂排演慰问演出《洪~赤~~》剧前后间隔47年和32年后再次重温这一巨幅红色经典,感到无比快慰!此前据我原所在部队军直机关的干部说:70年代有一段时间,趁“文革大批判”暂时处于低潮的间隙,军区及我们军有首长们在三师所在地明港集训时,曾将《洪》剧中饰演韩英的湖北民间歌唱家王玉珍悄悄地,说白了就是偷偷地接到那里唱了“洪湖水浪打浪”和“看天下劳苦人民得解放”两曲精彩唱段,观看那次文艺演出是要求高度保密的,因为贺龙元帅当时正处于恶劣的政治迫害环境中,《洪》剧“赤卫队歌”就有“贺龙领导闹革命,红旗飘扬打胜仗”歌词,在那个“极左”思潮泛滥的时期,只能说是“毛主席领导闹革命”,如果泄密出去,让外人知道了,那还了得!再看现在我们的陆二师战友网开播时也用了主题歌《洪湖水浪打浪》,网上战友听后无不感到特别优美,特别亲切,足见我们一军和《洪湖赤卫队》非同一般的感情。
           今年11月16日——歌剧《洪湖赤卫队》诞生50周年,整整半个世纪呀,能再次重温欣赏这一历史经典,怎不叫人心潮澎湃,激动不已?!
           可以说,《洪湖赤卫队》最值得骄傲的就是她是在那位“旗手”1964年召开“部队文艺工作者会议”,提出“要在全国范围内掀起演革命现代戏高潮”之前的主动创举,因为《洪》剧是在50年代酝酿,60年代初期集体创作、演出成功并定型的。每个经典剧目的成功,必然有她的时代背景,付出艰辛的策划人,还有那些动人的故事………

    一· 湖北最美的音乐在哪里?歌剧团长梅少山一语惊人

           现年84岁的梅少山老人原是湖北楚剧艺人,早年毕业于重庆“国民大学音乐系”,1952年入党,现住在湖北省艺术研究所宿舍。据他老人家回忆:1950年初夏,梅少山和省文联文工团一起随同中央“中国南方革命根据地慰问团”到洪湖慰问,毛主席的亲家张文秋任中央文化慰问团团长。梅先生第一次来到洪湖,眼前的湖光水景,一眼望不到边的芦苇荷叶,使他感到格外新鲜;1951年秋冬季节,梅少山又正好被派到洪湖地区参加土改达半年时间,与房东陈爹爹同吃同住同劳动,和当地百姓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也正是这次与当地农民、渔民“相结合”,使他对老区革命暴动的历史梗概有了初步了解,尤其是老苏区人民的质朴、豪爽、对党和子弟兵的深切爱戴之情给他留下了至深的印象,一种莫名的冲动开始在心中时隐时现。
           1956年,梅少山调任湖北省歌剧团副团长兼党委书记(团长魏开泰,湖北省著名书法家,民政部门退休)。当时年轻的梅少山是个敢想敢为敢说的人,他说:“歌剧团成了人家的‘代销店’,演来演去都是吃人家炒的剩饭,没有自己的原始创作怎么行呢?”因此梅少山到任后的重点任务就是抓创作。湖北音乐的特点主要就是黄孝楚剧(黄陂. 孝感)、天沔花鼓戏(天门. 沔阳)和湖北小曲、道情说唱。曾就读于重庆“国民大学音乐系”的梅少山先生,对“国乐”及“地方民族音乐”有一定的熟知基础和研究,他在经过一番考察之后对创作人员说:“湖北最美的音乐在哪里?就在江汉平原的天门. 沔阳!”此言一出,满堂皆惊!他又多次反映建议,力主要以天沔民间音乐为基调,创作一部反映洪湖地区斗白匪打土豪的革命歌剧,第一稿就叫《洪湖赤卫军》,可惜写得不大成型,被搁浅了。
           人是有梦想的,梦想没能实现是“吃不香睡不安稳”的,这是常规,梅先生也不例外。
           春风来了。1958年,文化部号召全国文化艺术团体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力争尽快拿出好作品向国庆10周年献礼!梅少山又立即派出张敬安等创作人员再次深入洪湖采访写作,这一次的剧本就成熟得多了。同年,梅少山有幸被派到京剧大师梅兰芳任名誉院长的“中国戏曲研究院”进修半年,得以向参与创作了新歌剧《白毛女》的戏曲理论家张庚面请赐教。张庚直言:“中国的戏曲就是中国的歌剧,《白毛女》就借用了西北地区的戏曲和民间小调……”这一观点竟与梅少山先生不谋而合,这次进修使梅先生得益匪浅,为后来湖北的歌剧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回到武汉后,梅先生亲自参与原剧本的修改润色,其中“生我是娘,教我是党,为革命砍头只当风吹帽,为了党洒尽鲜血心欢畅”的精华名句就是出自梅少山先生的大手笔。经反复修改,一部反映湖北老区人民抗敌斗争的现代史剧《洪湖赤卫队》终于诞生了。
    二· 《洪》剧主角韩英由谁扮演?就选民间戏曲演员沔阳姑娘王玉珍

           大凡圈中人都知道,一个戏曲的流传,除了剧本本身的故事情节、创作质量、演员素质能力外,最难得最难得的就是那曲子那味道怎么样?说穿了,“音乐是歌剧的灵魂,是剧本成功的保障”,音乐是否能被广大观众所认可、所接受,是至关重要的。按照事先构想,由张敬安先生执笔统稿的剧本唱词由梅少山先生按天沔地区民间音乐谱好了唱曲。那么主要演员“韩英”由谁来演呢?即由谁来唱出音乐作者“梦”中的旋律和韵味儿,这在任何文艺团体普遍存在“争主角,挂头牌”的大环境中,不能不让决策者们颇费心思。经过平时演出的观察视听,歌剧团领导们一致拍板,就由沔阳花鼓戏剧团的王玉珍来演唱。王玉珍虽然天生形象并不出众,但她那沔阳姑娘大方、泼辣的天性,干脆利落,爽直果敢的演出风格,加上天赋的“本钱”——嗓音清亮、甜美、咬字清晰,行腔尺寸准确,富有韵味儿,且有一定普通话基础,《洪湖赤卫队》的演唱就是在不失沔阳地方语音特色的基础上,与普通话相结合形成的清新怡人的演唱风格,这与200年前徽班、汉调进京形成了后来的国萃京剧情景十分相似,也为后来《洪》剧主题歌及该剧经典唱段在全国的广泛自行流传起到了不摧自化的积极作用。
           这个戏第一次在汉彩排时,也请了有关方面的领导观看,但因该剧缺乏一定的临场演出经验,在前后场的衔接上出现了一些问题,没能达到预想的效果。在聆听了有关领导和部分观众意见后,为了演好这个戏,剧团又拉到了洪湖,他们请来老赤卫队员手扶大刀讲当年打“白狗子”的战斗故事,带领剧组成员自己扎花圈到烈士坟前扫墓……为保持该剧的地方特色,副团长梅少山还硬性规定:凡剧组人员,无论是哪里人,都要学说天沔地方方言,梅少山是老黄陂人,但他亲自带头,做好表率,以至后来竟能说出一口地地道道的“沔阳话”。据梅先生说,当年的那一群主创人员平均年龄都只在三十左右,他要求剧组人员要在创作演出中不断提高自己,认真体会“四味儿”,即:文字要阅读越有味儿,音乐要越听越有味儿,戏曲要越看越有味儿,看完戏要越想越有味儿。
           经过整理重新排练,剧团决定首场公演就定在洪湖县委大礼堂,以便及时征求当地观众的反映和意见。演出开始时,当大幕徐徐拉开后,只见礼堂的走廊上都挤满了观众,连窗台上也扒满了看戏的人群。演出结束时,一个没有想到的场面意外地出现了——一群老赤卫队员和几位已逝赤卫队员的家属涌上舞台,与演员们相拥大哭。
           剧团在洪湖连演了7场,每场爆满,场外听歌的群众似如潮涌,没有办法,最后不得不用高音喇叭接出场外,让场外的乡亲们也能听到韩英刘闯等剧中人的歌声。到剧团离开洪湖时,当地许多群众都会吟唱“洪湖水浪打浪”、“没有眼泪没有悲伤”及“看天下劳苦人民得解放”等经典唱段的唱词了,《洪湖赤卫队》的优美旋律就这样从她的发源地,湖北南方的老苏区洪湖——慢慢流行开了。
    三· 《洪湖赤卫队》是怎样在北京走红的?第100
    场竟在中南海怀仁堂演出

           1959年秋季,时任湖北省省委宣传部长的曾淳率《洪湖赤卫队》剧组前往北京汇报演出。因为是外省来的且剧组规模不大,北京大的剧场并不愿接纳该剧组,经联系安排,剧组最后定在“中国儿童剧院”落脚。当时剧院很小,连续三天都只卖出了几张票,观众稀稀零零。但剧组没有因此失去信心,梅少山心中是有底的,因为剧组已在湖北本地成功演出90多场。功夫加耐心,不负有心人。果然几天后,剧组在为参加全国文化工作会议的著名艺术家们专场演出时,电影界知名人士赵丹激动得直接从前面爬上舞台,和演韩英的王玉珍来了个热情大方的“熊抱”,温厚和蔼地说:“孩子,你把我们这帮老家伙的眼泪都唱出来了呀。”
           后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财政部长的李先念同志特意为《洪》剧剧组请来了两位“特别观众”——中宣部长陆定一和文化部副部长周扬。演出中场休息时,梅少山悄悄溜到剧场贵宾室,想打听到领导们的意见,刚走到门口,就听到周扬在说:“这部歌剧,可以拍成电影,拍彩色的!”李先念请陆定一也谈谈看法,陆定一说:这是一部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好作品。李先念当即调侃地对曾淳指示说:“湖北再穷,在全国怎么也算得上个‘富裕中农’吧?回去和(张)体学(当时的湖北省省长)说说,拨点钱,把演员的服装、台上的背景搞得漂亮一点。”
           演出结束后,首长们大步走上舞台,与演员们亲切握手,还把自己身上的大衣给有的演员披上,演员们也笑声朗朗地簇拥着首长们送到剧院门口。激动中,不知是哪位“吃了豹子胆”的女演员大声喊道:“周扬同志,请你带个信,叫贺龙也来看看!”
           虽然梅少山为这位冒失的女演员挨了一顿要轻不重的批评,但两天以后,他真的接到了国务院的电话,通知剧组到中南海怀仁堂演出。
           ——这是《洪》剧的第100次演出。演出进入到第二场,台上响起雄壮嘹亮的《赤卫队歌》,迎来满场掌声,此后每当演到精彩处,观众席上就掌声不断。待演到第四场“狱中话别”,韩英和母亲的大段对唱时,韩母唱道:“洪湖赤卫队,快跟贺龙回……”首席茶几后靠中间座位上站起来了一个高大的身影,啊,演员们看见了,看见了,那是贺龙,贺龙真的来了!没想到,大家日夜想见的贺龙同志真的来看《洪湖赤卫队》了!!
           说到这里,若问《洪湖赤卫队》是怎样唱响全国的?凡那时候过来的人,大家一定会一起说:我知道—— 因为有了电影
    …………
    !!!!!!!!!!!!!!!!!!!!!!!
           明天就是12月28日了,我要向大家暂时告个假——到洪湖,我们的一个业余楚剧团邀请我参加他们到洪湖地区巡回演出一个月。在外面能方便上战友网吗?尚还是个未知数,战友网上就全仗冀班副、吼猴兄多操点儿心了。请放心,我心里永远装着我们的战友、我们的战友网;我会把我们战友对贺龙元帅的怀念,对洪湖老区人民的深情问候带到目的地,在演出的空隙,发扬我的最大专长——跟他们“吹牛”,吹大牛,一直吹得牛哄哄的!战友们,—— 回来再见!!

        说明:我可不会拍照片哦。照片是我转的“楚天读者俱乐部”楚天高山老人拍的。

    [url]  ⅶ ⅶ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5-8-21 00:08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张吉明 发表于 2009-12-27 06:30:22 | 显示全部楼层
    铭志战友写得太好了!这样的文章,如果是原创,可以发表啊!

    138351138351 138351 [/img] 〕 〕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10-24 17:51
  • 签到天数: 36 天

    [LV.5]常住居民I

    周增恩 发表于 2009-12-27 11:03: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杨老弟一路辛劳,注意保重,等你回来。

    138562138562 138562 [/img] ╆ ╆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3-24 21:11
  • 签到天数: 764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陈学义 发表于 2009-12-27 11: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这家伙把我的眼泪都整出来了,以后见面可不会饶你!

    [url]  ﹣ ﹣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3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349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彭本炎 发表于 2009-12-27 11:59:1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读小学时就会唱《洪湖赤卫队》而且全剧都会,那时电影、剧本很多,几乎每月各大队都轮流放映,但不知道歌剧产生还有这么多曲折,谢谢杨管家的介绍,使我对该剧有进一步的了解。

    该用户从未签到

    韦丽丽 发表于 2009-12-27 14:08:0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过瘾!

    该用户从未签到

    冀树青 发表于 2009-12-27 16:0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到元帅家乡带我们战友网,向贺元帅行个军礼!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1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191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杨炜 发表于 2009-12-27 16:31: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杨炜 于 2009-12-27 17:04 编辑

    《洪湖赤卫队》这一经典歌剧是我从小就喜欢并会唱的一部歌剧,那时我还小并不懂得洪湖赤卫队的历史背景,但是他那优美的旋律和唱腔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尤其是那三段主要唱段《洪湖水浪打浪》、《没有眼泪没有悲伤》、《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曾记得中学学农时,我们几个男同学住在老乡家晚上偷偷哼这些歌子,被老师告诫“你们轻点儿”!可是没想到,我们竟来到贺老总的部队里当兵,为此我们感到无比光荣,我们为我们是《洪湖赤卫队》的后代而感到骄傲。76年粉碎”四人帮”后,军宣传队重排《洪湖赤卫队》,一次演出刘闯还把小宝的头套给弄掉下来了。有一次廖汉生政委前去观看,于是我知道了廖政委和《洪湖赤卫队》的渊源。今天我虽已离开了部队,但自己是《洪湖赤卫队》的后代却永记自己的心头,如今每次战友们、朋友们聚会去唱歌,这三首歌永远是我的保留节目。

    该用户从未签到

    马开训 发表于 2009-12-27 16:33:13 | 显示全部楼层
    怀旧经典电影 洪湖赤卫队《小曲好唱口难开》 http://v.youku/v_show/id_XMTA1NDI5ODk2.html
  • TA的每日心情
    难过
    2023-10-6 06:45
  • 签到天数: 30 天

    [LV.5]常住居民I

    张志涛 发表于 2009-12-27 17:38: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张志涛 于 2009-12-27 17:43 编辑

    8# 杨炜 "优美的旋律和唱腔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尤其是那三段主要唱段《洪湖水浪打浪》、《没有眼泪没有悲伤》、《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
          同感,记忆犹新,家喻户晓,最喜欢听,最喜欢唱!
          祝你们演出成功!有机会,有时间最好回咱家看看,转转(上网)。

    该用户从未签到

    张同林 发表于 2009-12-27 18:24:39 | 显示全部楼层
    銘志的文章太感人,我流着泪看了三遍.对于在-军当过兵的"九头鸟",与"洪湖赤卫队"有着双重感情."洪湖赤卫队"的故事就发生在我们的家乡,剧中韩英就是贺帅的亲妹妹,贺龙元帅和家人为革命英勇斗争的精神銘刻在我们心中!还有更深层的感情,那就是我们当兵在-军.一军是贺帅亲手建立的老部队,洪湖赤卫队也是一军的老底子,能在贺帅的老部队当兵是-生的光荣和骄傲!正如杨炜战友所说:"我们是洪湖赤卫队的后代"!我们有责任教育自已的后代,让"洪湖水,浪打浪"永远在子孙后代的心中奔腾!

    该用户从未签到

    梁振江 发表于 2009-12-27 18:32:23 | 显示全部楼层
    等你回来!带来更多故事!

    该用户从未签到

    崔亚萍 发表于 2009-12-27 19:35:28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真好!又上了一堂革命历史课!谢谢!等你回来再带来更多好作品!

    该用户从未签到

    槟榔 发表于 2009-12-27 20:12:35 | 显示全部楼层
    听着《洪湖赤卫队》,使我又回到小时候……,感谢铭志!

    该用户从未签到

    马开训 发表于 2009-12-28 01:03: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杨哥风采光照,战友网不能看不见您。。。

    本帖最后由 马开训 于 2009-12-27 22:13 编辑

           杨哥的风采,回来再见!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5-8-20 09:0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汪文海 发表于 2009-12-28 09:02:4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呀!真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战友网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怀念战友|小黑屋|手机版|陆二师战友网 ( 京ICP备14052381-2号 )

    GMT+8, 2025-7-13 12:43 , Processed in 0.062146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