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22-10-2 21:59 |
---|
签到天数: 1198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
陈 学 义
楼主 2008-12-29 09:54:43
牛年说牛谝旧事
腊月已到了,正月还会远吗?正月要到了,那麽,年不就牛了吗?
现已荣升为村长的一瓢,早年就曾在牛市小试牛刀小牛了一把。当年他四川贩牛折道造访时,我求他解惑:你们南阳黄牛闻名全国,为何还要南牛北调,川才豫用?他笑答,牛市太牛又缺牛。听罢我立即后悔我的晕,我的蠢。此牛即彼牛,彼牛即此牛,当时乃至如今,这种异地易物做法都合理合情合法。不能像早年那样划入投机倒把割尾巴的范畴。当年牛市牛的原因,据在牛津大学受过牛b教授培育的牛b专家笑和尚讲,牛不仅为农家的一笔不小的财富,更主要的是因其担负着助人耕耘,运输,磨碾的“神圣职责”。笑和尚说的对。
当初,一瓢最重的是战友家无牛。所以有了路途问牛、写信议牛、复信谎告得牛的连环牛。
但一瓢人并不牛。他没有居高临下地去施舍,只是在心疼情急时去试探老友的狷介值的升降,在尊重的同时,最终搞了个“曲线救国”。这种做法真是牛呀。
牛最终是有了,确实也担负起了助人耕耘,运输,磨碾的“神圣职责”。主人的日子也逐渐牛了起来。
牛日子牛得长了,作为助人耕耘,运输,磨碾的南阳黄牛也好,四川黄牛也好,多换成铁牛了。有了铁牛,人的日子过得是又铁又牛。又铁又牛的日子过久了,冷不防才注意到牛市不牛了。现在世界的牛市都不牛了。尽管用了许多办法,当然也包括“曲线救国”也没能让牛市再牛。那么,许多人也没法再牛起来 。
如今中央大讲“三农”,务实“三农”,愿如牛的庄稼人再进一步解放,以牛劲创万马奔腾之奇观——牛市再牛起来。牛年要到了,在网上试着牛了半天,说了几多牛唇对不住马嘴的话。不能再说了,再拉一篇旧作凑凑吧。
走出“磨坊”拓荒去
(原载1994年《星光灿烂》一书)
我对牛很有感情。
这是因我身为农家子,牛是农家的宝贝,既为宝贝,岂有不喜爱之理?又因我尚算读书人,文豪巨匠的“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名言使我对牛肃然起敬。走出“磨坊”拓荒去
牛,真是农家的宝贝。不仅是因其为农家的一笔不小的财富,更主要的是因其担负着助人耕耘、运输、磨碾的“神圣职责”。尤其在较为落后的农村更几乎为人须臾不可或离!
每当我想到那忍辱负重的牛蒙住眼睛拉磨拉碾时,崇敬之情中不觉又生出几多悲哀来。
牛,驱往磨坊碾道,双眼被蒙,鼻子被一跟“撑棍”所控制。这没有伸缩余地的硬度可靠的“撑棍”,如同“魔棍”使牛因而周而复始地兜着圈子,直至浑身出水,可牛却仍在“轰轰”“隆隆”磨碾声中步步扎实、一丝不苟地走着,走着,尽管终无新的拓展。
这情景又使我想起家乡的庄稼人来,他们与这磨坊碾道的牛何等的相似。只管埋头蒙眼翻黄土,哪晓抬眼向洋看世界?任凭苦死累死也不愿意走出自家的“一亩三分地”。任你死说活劝,照常“翻土”不误。
牛的塌实驯服固然不可苛责,但又不可否认,倘去掉“魔棍”,不再兜圈,让牛到充满希望的田野上、遍布荆棘的荒野上,去耕耘、去拓荒,那意义岂不更大。
同理可得,如果迷信“坐着吃不清,跑着不得够”老话的乡亲们,能改变“好出门不胜赖在家”的死板看法,走出自己设计的“‘鬼’打墙”,只需稍不自在大可“吃饱肚子”,毕竟强似“忍‘饥’忍个自在‘饥’”。因为这样解放了生产力,增强了“战斗力”。
试想当年,牛是极具“战斗力”的。牛的祖先曾与孙大圣斗力斗智,法力无边而称为“魔王”,最终大圣还是在哪咤的协助下将其制住,哪咤以法宝穿“牛”鼻方始放心。自此,“牵牛当牵牛鼻子”成为驯牛、用牛的不二法门。正如此,牛温顺驯服,供人驱使,虽精神可嘉,但战斗力锐减却实令人惋惜。
我爱牛敬牛却也为牛悲哀,所以我要说:给公认高尚的牛以解放吧,不必动辄穿鼻、扯疆,松其鼻而任左右,其自会产生爆发力的,或耕耘良田,或开垦荒野,定将势若奔马,创更大的财富奉献于开明的人类。
我爱家乡,更爱家乡人,所以我要说:岁岁春风已使中国好多好多庄稼人心田解冻,他们已无“掣肘”之手,无“魔棍”之惑,正以牛劲创万马奔腾之奇观。家乡的庄稼人呀!你们也走出“磨坊”,拓荒去吧!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138562138562 138562 [/img] ひ ひ 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