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二师战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战友网
查看: 2141|回复: 3

绥东告捷 攻打包头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5-8-23 12:57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xnbc 发表于 2010-3-3 07:28: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步兵第2师及所属部队战斗历程之十二:                
                                        
                  绥东告捷 攻打包头             
                                        
                     张济堂                
                                        
                       一                   
                                        
      1945年8月日本侵略者无条件投降后,国民党军第12战区傅作义部,奉
    蒋介石的命令,从我绥蒙军区夺去归绥(今呼河浩特)、武川、陶林、卓资山、集
    宁、丰镇之后,又攻占兴和,逼近天镇、柴沟堡,并有进攻张家口之态势。在这样
    的情况下,我党中央军委9月初指示晋绥军区和晋察冀军区共同组织绥远(今内蒙
    古)战役,反击傅作义的进犯,消灭傅部主力,解放绥远,以解除我军西顾之忧。
    整个战役由两大军区负责同志统一指挥。                  
      当时,傅作义部不仅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东线国民党军急于侵占东北无暇西
    顾;南线阎锡山在晋中吃紧),且傅部主力八个师约四万七千人,分散配置在丰镇
    至包头四百公里的狭长地带,相反,我军收复张家口后,士气高涨;不仅兵力稍占
    优势(晋察冀三个纵队九个旅,晋绥四个步兵旅一个骑兵旅,共三十九个团约五万
    三千余人),而且主力集中,背靠解放区,已从东、南、北三面对敌形成包围的有
    利态势。然而,这个战役经过五十多天,二十余次大小战斗,虽取得很大胜利,却
    未能达到预期的战役目的。正象《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简编》中指出的:“此役共
    歼敌一万二千余人,收复了绥东广大地区,减轻了敌人对张家口的威胁,但未能完
    成歼灭傅部主力,解放绥远,以解除西顾之忧的战略任务。”曾参加过这个战役的
    一些老同志至今谈及该战役时,心情仍不能平静,深感遗憾。据我所知,关于这个
    战役的评价,在为什么没有达成战役预期目的的问题上,却还存在着这样那样不同
    的认识。                                
      毛主席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论述:“说战略胜利
    取决于战术胜利的这种意见是错误的,因为这种意见没有看见战争的胜败的主要和
    首先的问题,是对于全局和各阶段的关照得好或关照得不好。如果全局和各阶段的
    关照有了重要的缺点或错误,那个战争是一定要失败的。”毛主席的这一论述的精
    神,我认为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绥远战役问题的症结所在。           
      我是此次战役的参加者,当时担任独1旅2团(现步兵2师4团)2营营长,
    对于战役的全局了解不多,仅就我记得的独立第1旅在这次战役中的作战行动和经
    历作一些忆述。                             
                                        
                       二                                   
                                        
      1945年10月15日,我晋绥军区独1旅奉命北出杀虎口,越过长城,进
    到绥远境内。首战厂汗营,旗开得胜。向厂汗营开进的那天夜间,我们第2团是前
    卫,当接近杀虎口时,口传团长傅传作命令,让在团部后面跟进的两个营的营长到
    前边来。我迅速跑到团长跟前接受任务。团长说:“没有发现什么新情况,因为傅
    作义部有不少骑兵,让你们跟我一起行军以便于在紧急情况下能迅速展开部队。”
    同时,团长还命令前卫营把轻机枪集中在营本队的前面,以便发生情况时能即使展
    开火力。攻打厂汗营的那天夜间,天气突变,秋风骤起,阴云密布,到后半夜就下
    起小雨来,战士们的衣服全打湿了,一个个象水鸡似的。当战斗打响后,部队利用
    田间一堆堆的麦捆隐蔽接近村镇时,忽而卧倒,忽而跃起,每个人全身上下弄了许
    多泥巴,但战斗士气很高,发起冲锋后迅速突破了敌人的防线,经过一个多小时的
    激烈战斗,将驻守厂汗营之敌--东北挺进军骑兵第5师一个大队基本消灭,毙伤
    敌百余名。残敌约五、六十人,趁我准备爆破,竖梯强攻之际,利用夜暗雨声的掩
    护,挖通寨墙逃跑了。                          
      10月18日,我军发起了绥远战役。我独立第1旅与第358旅并肩作战,
    连克凉城、天成、新堂。独1旅攻打凉城,由第714团担任主攻,第2团配合。
    该城守军为东北挺进军骑兵第5师主力,已于前半夜撤走,留下掩护百余人,被我
    旅第714团歼灭。                           
      随着战斗的胜利发展,我军声威大震,傅传作见势不妙,令其主力迅速收缩回
    撤,将原驻官村之第67军军部、特务营及新编第26师于10月21日撤至卓资
    山组织防御;原驻丰镇、红沙坝之新编第32师撤至三道营、福生庄地区。鉴于敌
    情的变化,晋绥野战军首长决定:迅速截断傅部退路,消灭其主力于绥东地区,命
    令独1旅和358旅立即向卓资山急进,坚决消灭撤至该地之敌。       
      10月22日,我两旅部队进抵卓资山以南之教场村、毫切、查汗不浪地区。
    野战军首长命令:以358旅对卓资山之敌发起进攻,歼灭该敌;以独1旅(欠第
    714团,该团去旗下营南之三道沟、斗金山活动,以保障主力左侧安全)为预备
    队,准备阻击由集宁撤退之敌并协同358旅进行战斗;以独3旅进占卓资山以西
    福生庄及其以北灰腾梁地区,截断敌之退路,并准备阻击从归绥、三道营方向增援
    之敌。10月24日下午6时,卓资山战斗打响了,358旅部队逐个夺取了前西
    营子、新民街、车站、龙山湾、西山顶等敌军阵地,敌人开始动摇,敌第67军军
    长何文鼎率其特务营乘夜暗和包围圈的空隙,向百纸厂汗、金盆湾方向逃窜。新编
    第26师之第76、第78两团,经我358旅一夜猛攻,已毙伤俘大部,残敌于
    拂晓前猥集于卓资山北侧高地集团工事内,企图固守待援。          
      25日拂晓前,我第2团堵截向卓资山以东溃逃之敌,在二号村附近俘敌二百
    余人。后听到东北方向有枪声,团首长即令3营沿三道沟东侧高地向东北运动,查
    明情况。当3营进至少代沟北侧时,适与从集宁方向撤回企图援救第67军的傅部
    主力第101师遭遇,该敌立即展开向我进攻,我3营坚决予以阻击。天亮后,发
    现敌第101师已占据少代沟东侧一个高地,使3营侧翼受到严重威胁,团首长当
    即令我2营攻占这个高地。我营冒着敌人炽烈的火力,迅速通过少代沟以东凹地,
    以勇猛的动作发起冲击。排子手榴弹在敌阵地上爆炸,当即炸死炸伤十几个敌人,
    守敌抱头回窜,这时发现敌两挺轻机枪还在顽抗,我营5连2排机枪班一个扫射将
    其射手击毙,机枪落在我手,阵地被我占领。接着敌人多次反冲击,均被我5连击
    溃。后又发现敌人一个连的兵力向阵地右侧迂回,我营立即命令4连在右侧先敌占
    领阵地,阻止了敌人的反冲击。我2团指挥所位于我营左前方山梁上,对我营与敌
    争夺高地的战斗看得清清楚楚,曾两次收集团部机关人员携带的手榴弹送到我营及
    时补充了消耗,对提高士气、巩固阵地起了重要作用。我营占领的这个阵地,同第
    358旅攻击的卓资山北侧高地遥遥相望,不仅相互可以听到枪炮声,而且视野清
    晰。上午10时许,在我山炮四门向卓资山北侧高地集团工事的守敌猛轰下,守敌
    大乱,358旅趁机发起冲击,迅速突入敌人阵地,将守敌全部歼灭。援敌101
    师遭我独1旅2团阻击,又见第26师被我歼灭,遂于下午4时左右向西北方向撤
    退,我一直追击到登苏鲁附近。至此,卓资山战斗胜利结束。此次战斗共计毙伤敌
    副团长以下官兵两千余人,俘敌少将副师长以下官兵一千八百七十四人。我独1旅
    2团在此次战斗中完成堵截溃敌和阻敌援兵的任务,共歼敌六百余人,俘敌四百八
    十名,缴获各种枪支三百余件。                      
      在胜利欢呼声中,得知晋察冀野战军已于21日攻占丰镇、红沙坝、隆盛庄、
    官村等地,23日收复集宁,25日下午4时左右,冀察郭天民纵队先头团进至卓
    资山以东少代沟口与我2团胜利会师。两大军区部队胜利会师,标志着战役第一阶
    段的结束。从10月18日开始至25日攻克卓资山为止,经过八天的作战行动,
    收复了绥东广大地区。                          
      战斗胜利结束,全营上下皆大欢喜。一方面由于又打了一个胜仗,完成了上级
    赋予我营的战斗任务,而且还是和傅作义的王牌101师较量一番,大家能不高兴
    吗?另一方面团首长把战斗缴获大部分装备补充了我营--新组建起一个重机枪排
    (两挺);补充二百多名解放战士,这批解放兵全部来自何文鼎的26师,大部分
    是河南、河北被抓丁入伍的农民和青年学生。他们有文化、有军事技术,不满国民
    党。这批解放兵,经过政治教育,阶级觉悟提高很快,其大部分以后成为我军战斗
    骨干,在46年9月我营坚守卓资山南山顶阵地时,不少同志光荣牺牲。    
                                        
                       三                  
                                        
      10月26日,两大军区首长在卓资山会面,共同研究决定了下一步的作战部
    署:向归绥进军,先肃清外围,合围归绥,然后再行攻城;并派一部分兵力西进包
    头,切断傅作义后路,孤立归绥之敌,以利在其恐慌动摇时予以歼灭。     
      10月27日,我独1旅从卓资山出发,沿平绥铁路西进,经过福生庄、三道
    营从白塔以东绕道进至归绥南郊。一路行军好不热闹,有的部队乘火车,有的部队
    “走铁路”,步兵和骑兵时而并行,时而遥望,一会儿碰到火车疾驰而过,一会儿
    赶上骆驮队缓缓慢行,真是一派人欢马叫,胜利进军的景象。11月1日,我独1
    旅、骑兵旅以及冀察纵队骑兵第2团奉命组成西路挺进军,由挺进军司令员、独1
    旅旅长王尚荣统一指挥。其任务是向西急进,夺取敌军后方补给基地--包头城。
      11月2日,我独1旅攻克毕克齐,击溃敌骑兵第4纵队,俘敌二十余名;3
    日,骑兵旅占领陶思浩,独1旅攻占察素齐,在骑兵旅配合下,毙伤王有功骑兵三
    百余名,俘敌八百余名,缴获长短枪六百余支,战马三百匹。5日大军继续西进,
    7日击溃萨拉齐之敌后,进至沙尔沁集结,8日晚直捣包头城下。挺进军一路上摧
    枯拉朽,势如破竹,锐不可挡。七天之内行程三百里,作战四次,解放城镇六座,
    歼敌一千五百余人。由于我军纪律严明,买卖公平,所到城镇、乡村,受到群众热
    烈欢迎。总之,一路上部队士气旺盛,求战心切,都想在攻打包头的战斗中,大显
    身手,杀敌立功。                            
      包头是绥远省两大城市之一,当时人口约十万余,位于平绥铁路西端,为通黄
    河后套地区首要门户。日寇投降后,傅作义在该地设立各种仓库囤积大量物资,是
    敌军一个重要后方补给基地。该城守敌总兵力约一万二千人,傅作义令第67军军
    长何文鼎为司令,暂3军副军长王雷振为副司令,统一组织各部队进行防御。包头
    城墙高约五至六公尺,厚二至三公尺,城周长十公里,有原日寇修筑的钢筋水泥工
    事,碉堡林立,有的地段设有电网,城内有巷战设备,较坚固建筑物均作为支撑点
    有部队防守。                              
      我挺进军总作战兵力在三千人左右:我独1旅两个团五个营约两千人,骑兵旅
    两个团十个连,加上冀察纵队骑兵第2团的五个连,共计三个团十五个连,约一千
    人左右。这三千人除骑兵部队担任侦察、警戒以及保障侧翼和准备打敌增援外,直
    接参加对包头作战的只有独1旅的五个营约两千人,以当时我军的装备,两千人要
    攻打一万二千敌军防守并有坚固设防的城市,谈何容易。兵力虽然如此悬殊,任务
    虽然如此艰巨,但我独1旅英勇健儿无所畏惧。11月9日肃清外围的战斗序幕拉
    开,2团1营首先向城东北能控制东、北两面的制高点玉皇庙发起攻击,激战一昼
    夜未克,3营占领了刘堡窑子。714团1营攻占东二里半、薛家营子等地,迫敌
    伊盟保安师三个骑兵团二百七十余人向我投诚,第3营攻占南北二里半并控制了南
    海子、官渡口及飞机场等处。俘敌团长以下百余人。10日,714团1营攻占火
    车站,攻击电灯公司未克。至此,独1旅部队与敌形成对峙态势。       
      鉴于以上情况,为迅速攻占包头城,野战军首长令晋绥部队358旅除716
    团及715团1营仍留归绥作战外,其时8团、715团2、3营于11月9日下
    午自归绥地区西调,该部以急行军速度,日夜兼程,于11月11日下午2时进至
    包头城东。12日,独1旅和358旅首长组成联合指挥所,研究决定:以2团、
    715团(欠第1营)由西北门攻城;714团仍向电灯公司之敌攻击,得手后从
    南门攻城,由第8团接替独1旅2团之玉皇庙和刘堡窑子阵地。        
      2团和715团联合指挥所设在白草梁北端(实际上白草梁紧靠西北门外,叫
    北关更确切),由2团团长傅传作统一指挥。我第2团的任务是:从西北门及其以
    北地段攻城,以3营为突击队,1营为二梯队,2营为预备队,突进城内沿大街北
    侧向东发展攻击,首先占领西营盘,尔后夺取敌之炮兵阵地,协同715团全歼城
    内之敌。12日黄昏时,部队运动至白草梁,22时许各分队占领进攻出发地。我
    营首先占领白草梁高房大院,以重机枪排和一个连的兵力登上房顶,准备压制城墙
    守敌之火力,掩护突击队登城,以一个连协同炮兵分队进入发射阵地。当时有四门
    山炮,因炮弹很少,规定每门炮只能打十几发,要求绝对命中目标。怎么办?经过
    大家动脑筋想办法,团首长决定,将炮兵阵地推进到白草梁南端房屋内,将墙壁掏
    开,距离城墙一百公尺左右,直接瞄准射击。山炮这个庞然大物怎样运到发射阵地
    去?那时部队中无工兵,完全由步兵借用老百姓的十字镐和铁锹由这个院打通墙壁
    到那个院,再由这个房子挖开后墙到那个房子,就这样拐弯抹角于22时左右占领
    了发射阵地。担任突击任务的3营8连排以上干部,此时分批分组爬到接近城墙处
    侦察地形,还指定专人压了路标,并把木梯子(登城用)和大铡刀(砍铁丝网用)
    事先就送到接近外壕处。                         
      24时,我炮兵开始向西北城门楼及其两侧城墙射击,炮兵阵地离城墙很近,
    炮弹出口的声音与爆炸的声音混为一体,不到十分钟就摧毁了城门楼,并在规定竖
    梯登城点打开两个缺口。这时我们的轻重机枪一齐开火向城墙目标射击。突击队在
    火力掩护下,各组按规定的顺序迅猛前进。当敌人的火力已被我压倒时,破坏组战
    士们拿着大铡刀跑到铁丝网跟前,砍倒两根柱子,铁丝网倒在地上了。8连张副连
    长马上指挥突击队迅猛前进,一直冲到城墙根。这时炮火向城里延伸,敌人用浸透
    煤油的棉花团点着火一团一团的往城下抛掷,火药味加上煤油烟熏,使人喘不过气
    来。敌人的手榴弹密集地从城墙上掷下来。在浓烟中,突击队员已把梯子抬到城墙
    根,架到缺口处,张副连长第一个爬上梯子,爬到半腰,头上挂花跌了下来。突击
    队阎队长见此情况,立即和几个战士接连派上梯子,这时阎队长左胳膊也挂了花,
    但他知道此时此地事关重大,没有吭声,咬紧牙关用最大的毅力忍着巨痛,终于爬
    上了城墙。一阵手榴弹和刺刀的拼刺,突击队突破了敌人的阵地。这时担任突击营
    的营长田德隆也上来了,他一面指挥7、9连赶快上城,一面派通信员去团指挥所
    报告我突击队(8连)已于13日0时36分仅仅用了二十分钟占领城墙阵地。 
      由于敌人还不晓得我军已经登上城墙,还糊里糊涂的问:“哪部分?口令?”
    在这种情况下,突击队趁势急奔向前,不等敌人再说话,刺刀哑已经刺进敌人的胸
    膛,战士段文田一气刺死五个敌人;张方全的刺刀都刺弯了。突击队的勇士们除牺
    牲重伤七、八个人外,其余十几个人大都负了轻伤,但仍继续战斗,携带的手榴弹
    早已打光,马上拾起敌人的手榴弹向敌人掷去,他们击退敌人两次反冲锋后,顺着
    城墙向西发展,一直打到西北门跟前,残敌七十多人集中在城门楼顽抗,被我突击
    队一阵猛打猛冲,敌人向城内逃窜。2团3营占领西北门城楼后,迅速打开城门,
    接应后续部队入城。该营以一个连沿城墙向东发展,其余向西营盘进攻,占领西营
    盘后继续向东发展。2团1营从西北门进城后,即沿大街及其北侧向前发展,于拂
    晓前占领包头面粉公司。715团于2团打开城门后,即令第2营及第3营从城门
    入城,2营沿城墙向西南发展,3营进城后,一个连向南侧发展进攻,一个连占领
    西营盘及凹沟两侧已得阵地。                       
      我攻进城内的四个营,从13日0时30分到5时,与敌人巷战四个多小时,
    发挥了我军夜战、近战,人自为战的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在巷战中2团第1营和
    敌人第1营形成犬牙交错态势,敌营部通信员送信送到我第2连,当即被我捉住,
    获得不少情报,趁机打掉敌人的支撑点。3营9连在2团副政委罗洪标指挥下,一
    鼓作气打了一条街,快接近到敌人炮兵阵地时受阻。3营7连在攻打畜牧场时,同
    美械装备的别动队撕打在一起,勇者得胜,缴获美式卡宾枪和短枪十余支。至拂晓
    前,我军已胜利地攻占城内约三分之一的地区。晨4时许,团长傅传作要我跟他一
    起去城里看地形,准备要我营从1、3营之间加入战斗,直捣财神庙以南高地,夺
    取敌之炮兵阵地。大约在13日7时许,城内之敌见我攻势受阻,并转入防御,即
    组织约四个团兵力、火力向我实施反冲击,首先集中火炮(约八至十二门山野炮)
    向西北门射击,企图以火力封锁我之突破口。这时,2团副团长彭济民同志正在城
    楼观察指挥战斗,不幸中弹牺牲。                     
      敌人一面炮轰我已占的西北门,同时集中兵力从西南侧向我715团2营进行
    猛烈的反冲击。我各分队坚守阵地连续击溃敌四次反冲击后,该敌即改为沿城墙向
    第7连及3营第10连阵地猛攻,也被我7连及10连击溃。14时许,敌人又集
    中优势兵力、火力再向第2营5、6连阵地猛攻,我因伤亡过大(分队干部大部伤
    亡),弹药消耗已尽,最后被迫撤出城外。715团首长当即组织团部机关直属分
    队的勤杂人员及撤出城外步兵分队的机枪手、掷弹筒手和轻伤员等人员,由第3营
    营长和第2营教导员统一指挥,再次突入城内。此时,我第2团各分队及715团
    11连因遭数倍于我之敌猛烈反冲击,亦被迫从北城墙撤出。由于情况急剧恶化,
    团首长改变决心,要我营占领西北门外两侧有利地形,并由我负责指挥四门山炮展
    开,压制敌人的炮兵阵地。我当即带领炮兵干部,选择炮阵地,但此时敌炮火异常
    猛烈,我炮队无法展开,即使展开每门炮只有几发炮弹,也无力压制敌炮。16时
    左右,团首长命令我营掩护部队撤出战斗(包括炮兵在内)。当团部和炮队撤出白
    草梁后,敌人约一个连的兵力由西北门冲出,被我营第6连击溃,城门楼及其两侧
    火力顿时都对我营阵地射击,我营坚守阵地,直到夜幕降临,才撤出白草梁归队。
    至此,第一次攻包头战斗结束。独1旅、358旅于13日夜间撤至包头城东之沙
    尔沁集结,准备再战。                          
      部队在沙尔沁集结期间,敌人几乎每天从归绥往包头空运物资和人员,有时一
    天两趟从我驻地上空飞过。此时上级决定:由晋绥野战军首长率晋绥部队全部西进
    增援包头,争取一举攻克包头。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对从包头城里被迫撤出来的
    部队是一个巨大的鼓舞。当时,有这样一些反映:“上次我们进攻包头的部队太少
    了,四个营占领全城三分之一的街道后,几乎看不到自己的部队,如果那天夜间,
    不用说全部晋绥部队,即再有四个营加入战斗,在天亮以前可基本解决问题。” 
      在我军第二次攻打包头之时,我军也不占绝对优势,且敌人又得到了补给,加
    强了防御工事,而我军则伤亡较大,弹药缺乏,天气已趋严寒,且连续行军作战,
    十分疲惫,良机已失。因此第二次进攻包头亦未奏效。            
      从10月27日由卓资山西进开始,到12月2日第二攻包未克及包头、归绥
    两城撤围止,共计约四十天。未能完成战略任务,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在战役指挥
    方面,对包头的敌情估计不足,没有采取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战法。
    当时的情况是:绥、包相比,包头是弱敌。而我军从开始派兵西出包头,到第二次
    增兵攻达包头,一直是采取以主力对主力,以一部对一部的战法,即使最后一次增
    兵(晋绥部队全部),也只有四个步兵旅一万余人,而其他三个纵队九个旅全部仍
    留归绥,保持围而不攻的态势。很明显,我军的战役指挥思想始终是以归绥为主攻
    对象的,归绥成了我军的沉重包袱,同时也忽略了发挥我军善于在野战中、运动战
    中歼敌的优良传统。如一开始我军对归绥留部分兵力实施机动围攻,而集中主要兵
    力、兵器西进,一举攻克包头是有把握的。我军迅速攻占包头,不仅鼓励归绥,振
    奋我军士气,而且包头是敌人的补给基地,许多军官家属住在这里,大量的武器和
    军用物资对我军围攻归绥非常需要。敌军失去包头这个后方基地,士气定会受到很
    大影响。这些,都为我围攻归绥城创造极为有利的条件。可以说,打下包头,绥远
    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半。如果绥远战役完成了中央军委赋予的战略任务,不仅对绥远
    和晋北的形势有决定性的影响,对整个华北形势也有很大的影响。       
      今天,客观地探讨绥远战役的经验教训,我认为是有益的。        
    

    138562138562 138562 [/img] ┦ ┦

    该用户从未签到

    吴军 发表于 2010-3-3 16:24:06 | 显示全部楼层
    党史、军史、近代史俺就喜欢读。

    [url]  ぬ ぬ

    该用户从未签到

    张同林 发表于 2010-3-3 23:13:3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战例更有意义,是后代指挥员的-面鏡子

    138891138891 138891 [/img] ∴ ∴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6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83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彭本炎 发表于 2010-3-4 10:28:1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这是一篇真实客观的历史记录,虽然没有打下包头,但教训还是应当总结的,同样是一笔伟大财富。本文作者张济堂是我团二营老营长,后任保定坦克学校副校长,儿子张路是我四连三排的兵,70年入伍,77年退伍。本来是准备提干的,后来未能提成,应张老的要求退伍后安排到北京。

    [url]  Q Q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战友网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怀念战友|小黑屋|手机版|陆二师战友网 ( 京ICP备14052381-2号 )

    GMT+8, 2024-6-6 15:20 , Processed in 0.06181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