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二师战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战友网
查看: 21|回复: 2

《退役兵的天云梦》第三部(移动副总)12章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梁庚森 发表于 2025-6-16 17:24: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12章  达芬奇 最后的晚餐 多经营 实业之窝案
五句头:监管从严休小觑,
除恶贪腐并趋非。
第三产业防虫蠹,
执法测评遵党规,
就会清明世永垂。
第1节  绘画魅力
保卫科科员蓝天波给检察长郑科技讲述了移动副总陆松岭的故事后,接着又说:“陆松岭不但犯了‘万恶淫为首’的大忌,而且在被肢解之前还串通会计从银行套取钱款百万之多。郑州电信实业开发总公司另一位副总经理效仿移动公司的副总陆松岭,在即将被撤消经营单位的前夜,也采取不正当手法贪污了几百万。被扬州媒体称之为‘最后的晚餐’。这个命题来之于达芬奇一幅画的名子。赏析此画,《最后的晚餐》,十三人有十四双手,是达芬奇失误还是另有隐喻?”
在人们心目中,达芬奇是一位世界闻名的绘画大师,他的作品不仅是艺术的杰作,更是社会研究的宝贵资料,价值连城。他是天才中的天才,一个多面手的艺术家。而《最后的晚餐》无疑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幅作品以宗教文化为背景,深深地触动着人们的内心。画面中的色彩运用和线条勾勒展现出他非凡的才华。
然而,《最后的晚餐》也让人们留下了许多神秘的想象空间,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疑惑。在那张餐桌上,耶稣宣告这是他与弟子们告别的时刻。仔细看去,画面上坐了13个耶稣的弟子,然而意外的是,竟然出现了14双手。这是达芬奇故意设计的,还是无心之失呢?这多出来的一双手,是否给这幅画增添了更多神秘色彩?更重要的是,为什么这双手会出现在犹大的身后呢?今天,让我们一同探索这个令人着迷的谜题。
夜幕低垂,达芬奇坐在他的工作室里,细致入微地刻画着《最后的晚餐》的每一个细节。他沉浸在艺术的海洋中,心中涌动着无尽的情感。
在画布上,那张长长的餐桌仿佛是时间的舞台,而耶稣与他的十三位忠诚弟子们则是这场戏的主角。桌上的食物丰盛诱人,细腻的绘画技巧让观者仿佛嗅到了食物的香气。
弟子们坐在餐桌两旁,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对未来的期待与对耶稣的爱戴。他们并不知道这一刻将成为他们与耶稣告别的最后时刻,只觉得与教主共进晚餐是一种无比的幸福。
耶稣静静地站在他们中间,庄严而慈爱的目光扫视着每一个弟子。他知道自己即将面对的艰难命运,心中沉重而坚定。在这寂静的夜晚,他与弟子们一同祈祷,向上帝表达着他内心深处的思念和疑惑。
祷告结束后,弟子们打开了餐桌上的盛宴,享受着美食的滋味。然而,正当大家沉浸在美食和欢乐之中时,耶稣的声音响彻整个房间,如同一颗震撼人心的炸弹。
他宣告着告别与离别的消息,告诉他们自己将面临苦难的死亡,离开这个世界,离开他们所深爱的人们。弟子们听到这突如其来的消息,震惊与悲伤交织在心间。
达芬奇的画面凝固了这一刻,每一个弟子的表情都凝结成了永恒。有的弟子眼中闪烁着不可置信的泪光,有的弟子双手紧握,表达着对耶稣的坚定支持,而还有的弟子则默默低下头,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忧伤。
在达芬奇笔下的《最后的晚餐》中,画面中的真相明亮而刺眼,与作品名相得益彰。这是耶稣与他的弟子们共度的最后一餐。
据传,耶稣备受犹太教众人的迫害。作为上帝之子,他拥有预知的能力,早已预见自己将面临死亡的命运。因此,在那最后的夜晚,他召集了他的十三位弟子,共同品味这场别离的晚宴。
画面中,盛放着丰盛的晚餐,充满了耶稣的精心准备,诱人的食物让人垂涎欲滴。弟子们坐在餐桌旁,欢快而喜悦。他们并不了解这顿晚餐的意义,只感到与耶稣同席令人兴奋不已。
晚餐开始前,耶稣带领着弟子们虔诚地祷告。他们模仿耶稣的举止,合上双眼,交叉双手放在胸前,默默地诵读《圣经》中的祷文。虔诚的祷告终了,众人开始品尝美食。
然而,正当弟子们尚未尽情享受美味时,耶稣突然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他宣告着告别与离别的消息,告知他们自己即将经历痛苦的死亡,离开这个世界,远离深爱之人。这个消息对于弟子们而言,是如此的震撼,如此的难以接受。
然而,在众弟子中,有一个人的情绪与众不同,那就是犹大。他的表情流露出内心的不安与恐惧。犹大为何感到心虚呢?因为他背叛了耶稣,而耶稣已经洞悉了他的背叛行为。这个事实笼罩在犹大心头,让他无法安宁。
在那个宿命将耶稣推向悲剧边缘的夜晚,犹大心怀沉重的忏悔,深陷内心的痛苦之中。他站在一旁,战栗的眼神无法掩饰内心的纷乱。他的脸上交织着矛盾的表情,仿佛一只迷失在黑夜中的孤狼。
耶稣明了犹大的所为,但他深知宽恕之力。他转过目光,凝视着犹大,从他的眼中洞悉了一切。虽然知晓犹大即将背叛,耶稣的心中仍满是慈悲。他洞察犹大内心深处的恐惧和迷途。
然而,一个可怕的设计隐藏在背后。在犹大的身后出现了一双额外的手,如同恶梦中的幽灵。这对手在整个画面中显得异常可怖。有人说,这是达芬奇刻意布置,以揭示犹大的阴险。那双手象征着背叛与罪恶,正是它们引领耶稣走向悲惨的命运。
当然,也有人声称这只是绘画的错误。或许在达芬奇创作的时候,他不小心多画了一双手。又或者,绘画经过修改,原本画手的位置被擦除,但并未完全清除,才导致了这奇特的画面。
然而,无论真相如何,这些只是人们的推测。历史中的犹大一直是一个复杂而矛盾的人物。他的内心充满无尽的悔恨和痛苦,同时也是那双神秘的手所引导的背叛之源。无论是故意的设计还是偶然的错误,这段历史将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成为一段悲剧般的故事,将人们带入一个迷失与忏悔的世界。
绘画的魅力是无尽的,它不仅在于作品本身的美感,更在于它所能唤起的深入思考。就如同那幅《最后的晚餐》,它引领我们进入宗教文化的世界,让我们探寻其中的奥秘和思索人生的意义。
这种魅力不仅仅属于绘画,也是艺术的魅力。艺术拥有广阔的边界,它能够赋予我们珍贵的精神财富。艺术家们以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通过他们的作品,我们得以窥探他们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他们对于人生、宇宙和存在的探索。
《最后的晚餐》是一幅富有戏剧性的画作,它讲述了一个关于背叛、宽恕和救赎的故事。犹大的背叛和耶稣的宽恕成为了这幅画作的核心,也成为了人们思考的对象。当我们凝视着画面中那个心神不安的犹大,我们仿佛能感受到他内心的痛苦和后悔。而耶稣的慈悲与宽容则让我们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原谅和救赎。
这幅画作背后的故事是如此引人入胜,它让我们反思人性的复杂性和道德的纠结。它唤起了我们对于忏悔、悔过和反思的思考,使我们对于善恶、道德和宗教信仰产生更深刻的理解。
艺术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它通过绘画、音乐、文学等形式,给予我们超越日常生活的体验。它打开了心灵的门窗,让我们在作品的世界里追寻真理和灵感。《最后的晚餐》正是如此一幅艺术杰作,它引领我们走进一个充满哲思和感悟的世界,使我们对人性与信仰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第2节  电信窝案
《最后的晚餐》这幅极赋哲理名画的名字被引用到市级通信丁继平总经理的案件中来了。
近年来,一些涉及国计民生的国有公司相继进行改制、撤并,进行体制和资金的重组,以求更快更好发展。与此同时,一些贪婪的“蛀虫”趁国企撤并之机对国有资产进行大肆侵吞和变相占有,由此引发的一系列职务犯罪问题成为反腐败领域一种新的现象。国企撤并好像成为他们“最后一顿丰盛的、免费的、权力性的腐败晚餐”。河南省郑州市检察机关查办的原河南电信实业有限公司郑州市分公司(以下简称郑州电信公司)有关人员利用公司撤并之机,大肆贪污、挪用公款、私分国有资产案便是其中一例。
该案涉案人员达10人之多,涉案金额千万元,仅10人贪污、挪用公款、私分国有资产就达800余万元。截至今年11月,10人全部被判刑,其中2人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其余8人分别被判处五年至十二年有期徒刑。“虽然犯罪分子最终得到了严惩,但此案暴露出来的一系列问题令人深思。其中公司在撤并过程中审计监督制度的缺失、财务管理的混乱,以及涉案人员敛财的肆无忌惮和法律意识的淡薄,都让人触目惊心。”办案人员用“触目惊心”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此案件波及面之广、危害之大可见一斑。
散伙前“最后的晚餐”?
(1)以事初查 大笔款项为何异常支出
2006年,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检察院在侦查原郑州电信公司下属维护公司经理李某贪污案时发现:在2004年底郑州电信公司撤并,将资金上划河南电信实业有限公司的前两天,也就是2004年11月18日、19日,郑州电信公司除应付款外,所有支出均是当日开票、当日入库、当日审批、当日入账、当日付款,资金流量高达1700余万元。
两天时间内支付这么多款项,明显有悖常理,敏锐的办案人员决定进行深入调查。为此,该院指派专人调查分析电信行业的运作规则、内部工作制度、企业改制的有关政策规定,以及该公司当时的经营状况、人员构成等情况。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秘密调查,今年初郑州市检察院与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检察院组成联合办案组,对案件展开全面初查。围绕1700余万元的巨额异常支出,办案人员以事初查、由果溯因,组织专业的审计人员对郑州电信公司下属的23个部门的大项开支逐一进行核查。
随着初查的深入,一笔714万元的款项浮出了水面。这笔公司最大的款项仅有一张发票,没有工程施工合同,更没有工程预决算书。这笔钱究竟去了哪里?
(2)胆大妄为,一张收条鲸吞178万元
4月1日,通过以账理事、以事找人,办案组锁定了几名以原郑州电信公司领导、各分公司留守负责人、工程经手人、财会人员等为主的嫌疑对象。原郑州电信公司负责工作的常务副总经理T继平,副总经理张向武、朱培春,以及财务部经理冯爱荣等6人被传唤到案,几经周折,他们在证据面前相继承认了罪行,714万元的来龙去脉也渐渐清晰起来。
就在公司撤并的前一天,郑州电信公司下属线路工程公司,曾以支付农民工工资名义通过一家“开票公司”虚开工程发票714万元。原本是想借此机会多套点钱出来,没想到财务部经理冯爱荣出国回来后发现了线路公司玩的猫腻。于是,她马上责令线路公司经理陈鸿毅查清这件事,并将虚列的工程费上交。但是,冯爱荣以财务监管之名要回了178万虚列款项后,并没有上交,而是打起了小算盘。她先是将钱交给了部门的出纳保管,后又让出纳以个人名义存入银行,然后又让转到自己一个亲戚的账户上。就这样,冯爱荣玩转花样,经过几次转存,硬是把从别人手中要回的公款堂而皇之地收归己有,用于炒股长达三年之久,直至案发。
“这笔钱他们都知道,如果公司要,俺交回来就是了。”面对检察官的讯问,冯爱荣不以为然。的确,这笔钱至少郑州电信公司副总经理、线路公司经理等4人知道。但是,在企业撤并之后却无人过问。在线路公司经理至今保存的那张收条上,冯爱荣写道:“收到线路公司178.051727万元,用于解决遗留问题。”仅仅十几个字,冯爱荣就轻而易举地将巨款据为己有。
这只是冰山一角。办案人员随后在侦查中发现:大量的账外资金有的被合伙贪污,有的被以农民工工资等名义套取,有的直接留在了个人手中……
(3) 团伙犯罪,散伙前“最后的晚餐”
郑州电信公司要被撤销的风声一传出,副总经理T继平等掌握公司一定权力的人感到公司就要解散了,贪婪之心蠢蠢欲动,几人或者多人遂开始使用各种手段,肆无忌惮地套取公款。
2003年11月的一天,时任郑州电信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的T继平召集副总经理张向武、朱培春,财务部经理冯爱荣,经营部主任苏军等人召开会议。会上,冯爱荣提议公司快要撤销了,从公司账上套些钱出来大家分分。T继平听后表示赞同,认为以后想捞也没机会了,在场的其他人员竟无一人反对。于是,套钱私分之事就此列入几位公司高管的工作日程。
此后,T继平安排由冯爱荣具体从财务上操作此事,苏军负责四处找公司虚开发票、在入库单上冒充材料员签字,而T继平则利用手中的权力给这些虚假的票据大开方便之门,使得冯爱荣能顺利将虚开的发票入账,并将套出的现金以其亲戚名义存入银行卡中伺机私分。而其他几人,则静静等待不义之财“飞”到自己的账户上。短短几个月内,他们以购买小灵通名义,虚开增值税发票、伪造材料入库单,从公司账上套出170多万元。为达到个人套取现金的目的,他们不惜支付了20多万元的税款和套现手续费,其中140多万元被5人侵吞。
一次次得逞,使T继平等人更加疯狂,敛财的速度、数量越发令人吃惊。“公司就要撤并了,都趁机搞点钱花花”成了他们的普遍心态,甚至成为了一种习惯性行为。上至公司常务副总经理T继平(实质意义上的“一把手”),下至普通员工,只要有点权力的人都卷入其中。公司撤并留下的一点老底儿,俨然成了大家散伙前“最后的晚餐”,大家都通力合作,一口一口地吞噬。变“国有”为“私有”,成了他们最快的发财方式。
2005年8月,在发放农民工工资时,冯爱荣暗示留守人员宁伟利“把民工费造得宽敞点”。于是,宁伟利想尽办法把钱往上算,他从一家公司虚开发票达430万元,T继平大笔一挥就全部入账。发完农民工工资后剩余的59万余元,T继平分得25万元,冯爱荣分得16万元,宁伟利分得18万余元。
“由于每一笔业务都涉及到几个部门,他们都是两人或者多人参与作案。如果其中一个人的法律意识强一点,能够洁身自好,哪怕仅是出面制止一下,可能就不会出现如此大规模的腐败行为。”办案检察官痛心地说。
(4)制度漏洞 套取公款随心所欲
“由于国企的撤并面临对原有管理体制的重大调整,在新旧交替之际,企业人事、资金变动大,监督和管理存在‘真空’,成为诱发职务犯罪的重要外部原因。而企业领导人员的权力过于集中、‘小金库’私设成风、财务运作混乱,以及审计评估工作不到位等制度漏洞,也是犯罪分子能够得逞的直接原因。”办案检察官说,此案的查办为正在改制或者准备改制的国有企业敲响了警钟。
办案人员在查办案件过程中发现,郑州电信公司下属近20个分公司都设有“小金库”。这些公司的经理或经理助理手中一般都掌握着一个或几个银行账户,资金少则几十万元,多则上百万元。线路工程公司则是更甚,其存续期间“小金库”资金累计数额高达2000多万元。而这些国有资金一旦被巧立名目转入“小金库”,就完全脱离了财务制度的监督和控制,极易滋生腐败。犯罪分子往往以“小金库”为中饱私囊的中转站,并进一步将“小金库”资金转入个人腰包。
2002年9月,线路工程公司前任经理白文玉离职前,掌管“小金库”的经理助理李端阳与白文玉合谋,将92万元“小金库”资金侵吞平分。到了公司撤并时,李端阳再次与新任经理陈鸿毅合谋,将150万元“小金库”资金共同侵吞。在公司撤并人员分流时,陈鸿毅又将“小金库”资金150余万元给职工发奖金。
制度不健全,各种管理的漏洞自然不小。在郑州电信公司下属各分公司承揽的工程施工过程中,他们用了大量的农民工,由于与农民工结算工资没有任何票据,各分公司负责人不惜交纳高额的税款或者手续费找税务部门或者其他公司代为虚开发票套取资金。而郑州电信公司财务部门只要求入账票据合乎规范,对发放手续是否健全等问题根本不过问。这样各分公司轻而易举地就从中收集了大笔的虚报人工费放入“小金库”中,随意支配。
“财务审计、工程审计、专项审计、离职审计在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是再平常不过的事,然而在郑州电信公司却几乎没有。”办案检察官介绍说,尤其是在公司撤并前后,他们见不到任何有关公司撤并期间财务状况审计的资料。试想,若是财务制度健全,财务及审计监管到位,李端阳等人怎会轻易将“小金库”的资金侵吞?冯爱荣又怎能一纸收条鲸吞178万元?
从一线索中挖出10人,郑州市检察机关办理的这起特大窝串案在当地电信系统引起了极大震动。案件查办结束后,郑州高新区检察院针对办案中发现的制度漏洞和管理问题,撰写了近万字的检察建议书,帮助发案单位建章立制,排除隐患。
新闻日期: 2010年02月27日 10:35:11
河南电信实业有限公司郑州分公司原副总经理丁继平等人贪污、私分国有资产、挪用公款案

第3节  基本情况
丁继平,男,59岁,原任河南电信实业有限公司郑州分公司(以下简称郑州电信)副总经理。
  冯爱荣,女,48岁,原任郑州电信财务部主任。
  张向武,男,43岁,原任郑州电信副总经理。
  朱培春,男,55岁,原任郑州电信副总经理。
  苏军,男,49岁,原任郑州电信经营部主任。
  宁伟利,男,49岁,原任郑州电信工程维护部工作人员。
  龚宏,女,47岁,原任郑州电信出纳。
  李端阳,男,60岁,原任郑州电信线路工程公司经理助理。
  陈鸿毅,男,53岁,原任郑州电信线路工程公司经理。
白文玉,男,62岁,原任郑州电信线路工程公司经理。
二、诉讼情况
该案系郑州高新区检察院在侦查李玉琴涉嫌贪污一案时发现,经初查于2008年4月2日立案。郑州高新区检察院先后对10名被告人提起公诉。2008年11月14日,经郑州高新区人民法院审理,对10名被告人判决如下:以贪污罪分别判处冯爱荣有期徒刑十五年,并处没收财产30万元;丁继平有期徒刑十二年,并处没收财产20万元;张向武有期徒刑八年,并处没收财产15万元;朱培春有期徒刑六年,并处没收财产10万元;苏军有期徒刑六年零六个月,并处没收财产10万元;宁伟利有期徒刑六年零六个月,并处没收财产10万元;以贪污罪、挪用公款罪,数罪并罚判处龚宏有期徒刑五年。
李端阳、陈鸿毅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上诉。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撤销原判,发回重审。经郑州高新区人民法院审理,2009年10月17日作出判决:以贪污罪、私分国有资产罪分别判处李端阳有期徒刑十五年,没收财产30万元,并处罚金2万元;陈鸿毅有期徒刑十一年,没收财产30万元,并处罚金2万元;以贪污罪判处白文玉有期徒刑五年,并处没收财产10万元。
三、基本案情
(1)2003年底,丁继平与张向武、朱培春、冯爱荣、苏军共同谋划,由冯爱荣、苏军具体实施以虚列成本的方式从公司账上套取公款140.9万元分次进行私分。
(2)2006年1月,冯爱荣利用处理郑州电信遗留问题的职务便利,分别与丁继平、宁伟利商量将处理遗留问题时剩余57万元予以私分,丁继平从中分得25万元。
(3)2005年3月,冯爱荣利用处理郑州电信遗留问题的职务便利,安排时任该公司出纳的龚宏将线路工程公司上交的工程款1780517.27元及利息1509.88元以龚宏名义私存。后冯爱荣将该款用于个人炒股,龚宏将该款产生的利息9262.38元据为已有。
(4)2005年,根据冯爱荣的安排,龚宏将原郑州电信下属的线路工程公司上交的723443.6元公款和原郑州电信404494元公款私存。2007年3月,龚宏挪用3万元给许汝欣使用,2007年11月,挪用17万元给龚涛用于购房。
(5)2002年9月,时任郑州电信线路工程公司经理的白文玉与该公司经理助理李端阳共同谋划后,将由李端阳保管的该线路工程公司账外资金83万元私分。
(6)2003年4月,陈鸿毅利用担任郑州电信线路工程公司经理的职务便利,指李端阳从其保管的小金库中列出150万元单独记账管理,同年11月,两人将该款侵吞。
(7)2004年11月,陈鸿毅趁公司即将解散分流之际,经与李端阳及副经理韩波、党金钟合谋,以给员工发奖金的名义,将该公司账外资金128.4万元私分。
【人民网-河南频道】责任编辑:赵良峰
从副总到小兵 电信公司里出窝案首席记者 吴倩  电信公司揪出窝案
丁继平,男,59岁,原任河南电信实业有限公司郑州分公司(以下简称郑州电信)副总经理;冯爱荣,女,48岁,原任郑州电信财务部主任;张向武,男,43岁,原任郑州电信副总经理;朱培春,男,55岁,原任郑州电信副总经理;苏军,男,49岁,原任郑州电信经营部主任;宁伟利,男,49岁,原任郑州电信工程维护部工作人员;龚宏,女,47岁,原任郑州电信出纳;李端阳,男,60岁,原任郑州电信线路工程公司经理助理;陈鸿毅,男,53岁,原任郑州电信线路工程公司经理;白文玉,男,62岁,原任郑州电信线路工程公司经理。
经郑州高新区检察院提起公诉。2008年11月,经郑州高新区人民法院审理,上述10名被告人分别被判处5年至15年不等有期徒刑,并分别判处没收财产或罚金。
犯罪的证据一串串
检察院查明:2003年年底,丁继平与张向武、朱培春、冯爱荣、苏军共同谋划,由冯爱荣、苏军具体实施以虚列成本的方式从公司账上套取公款140.9万元分次私分。
2006年1月,冯爱荣利用处理郑州电信遗留问题的职务便利,分别与丁继平、宁伟利商量将处理遗留问题时剩余的57万元予以私分。
2005年3月,冯爱荣利用处理郑州电信遗留问题的职务便利,安排时任该公司出纳的龚宏将线路工程公司上交的工程款1780517.27元及利息1509.88元以龚宏名义私存。后冯爱荣将该款用于个人炒股,龚宏将该款产生的利息9262.38元据为己有。
2005年,根据冯爱荣的安排,龚宏将原郑州电信下属的线路工程公司上交的723443.6元公款和原郑州电信404494元公款私存。2007年3月,龚宏挪用3万元给他人使用,同年11月,挪用17万元给他人使用。
2002年9月,时任郑州电信线路工程公司经理的白文玉与该公司经理助理李端阳共同谋划后,将由李端阳保管的该线路工程公司账外资金83万元私分。
2003年4月,陈鸿毅利用担任郑州电信线路工程公司经理的职务便利,指使李端阳从其保管的小金库中列出150万元单独记账管理,同年11月,两人将该款侵吞。 2004年11月,陈鸿毅趁公司即将解散分流之机,经与李端阳及副经理韩波等人合谋,以给员工发奖金的名义,将该公司账外资金128.4万元私分。
检察建议促公司规范管理
对该案件,郑州市两级检察院反贪局抽调10余人成立专案组,市检察院反贪局局长亲任组长。专案组成员分工协作,分头查找证据,再根据案件走向汇总分析。
办案过程中,检察干警始终坚持实体和程序并重的原则,严格依法办案,保证案件程序合法,定性准确;对犯罪嫌疑人使用强制措施适当,没有刑讯逼供和超期羁押情况;办案人员办案过程没有发生安全、保密事故和违纪现象。
案件办理过程中,正是电信行业第四次改革的时候。为此,检察院向发案单位送达了近万字的检察建议书,得到了发案单位的高度重视,并认真落实、整改。
改制后的发案单位及时召开中层以上干部警示教育大会,开展了一系列廉洁教育活动,使公司管理短短一年时间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正是:浊流扰乱俗尘间,
经营时而生锈斑。
力度加强除伪劣,
和谐相笼正风还


  • TA的每日心情

    2015-8-20 23:01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李建伟 发表于 2025-6-17 10:54: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建伟 于 2025-6-17 14:28 编辑

    这一篇说的故事触目惊心,现在百度一下,郑州,电信窝案,这个案子就看到了。
    案子离我很近,丁总,住我隔壁单元,陈弘毅,住我屋子下边,我7层他6层,李端阳,住我隔壁单元,冯爱荣,曾经一个科室两年.突然,局子里就开始传言了,中层干部开始被一个个的传讯。他们人心惶惶。就是干到河南省邮电管理局的老一调到山东邮电当老一的老楚,也被要求回来说明情况。后来,听说开始没有这么严重。市一级的领导们在一块开会,结束闲聊时检察长和电信局的局长坐在了一起,检察和电信很熟络,检察就说,我那里有个线索,牵扯到你们哪里的人,事情不大可以内部处理,回去说说他们,教育教育,拿个30万保证金,不出事就行了。局长才调来不久,张什么贤吧,局长回去,找到当事人两个,敲打敲打,谁知道人家不认,拍着胸铺子说,用党性保证,还有用人格保证,局长一头火。一段日子过去,没有反应,又一个时机碰到一起,聊起来,局长很硬,开什么玩笑?我们的队伍没问题。可能是自豪不能越过原则吧。回去,检察按照程序走,谁说情都不行,邮电这个行业很肥,要出个典型。于是,开始了,个案各走,牵扯案子的领导们说明情况,退接受的上贡的钱,其他不说事儿。案子的主角则一个一个进去了。那陈弘毅原来是湖北一武装部的参谋,李端阳是航空19师的一营级技师,都是转业干部,钱来的太容易了,眼花了。我们局副局长陆松一军军部的,支局长苏经理军炮团的,人家就立场坚定,不贪钱财,主要还是看个人。
    后来,有了改制,不少的国有资产都流失了。郑州有个华联,就在二七广场,与亚细亚对脸,改制了,最后,零元收购华联,总经理张素云成了收购的董事长,收购吧还零元收购,最后张素云还成了郑州的慈善总会会长。中间环节没人说过。
    现在,见怪不怪,再大的官出事了,也就是那了,身边的事情才觉得很大。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7-14 00:47
  • 签到天数: 6 天

    [LV.2]偶尔看看I

    李晓侯 发表于 2025-6-17 14:5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建伟 发表于 2025-6-17 10:54
    这一篇说的故事触目惊心,现在百度一下,郑州,电信窝案,这个案子就看到了。
    案子离我很近,丁总,住我隔 ...

    多谢建伟详尽解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战友网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怀念战友|小黑屋|手机版|陆二师战友网 ( 京ICP备14052381-2号 )

    GMT+8, 2025-7-8 00:33 , Processed in 0.06302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