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起失学之后 1961年,是我国三年自然灾害关键的一年。为了尽快摆脱自然灾害对全国人民的困扰,中央采取了一系列的调整措施。其中,紧缩教育开支,精简在校学生就是措施之一。 9月份,我按照学校的惯例到学校报名,带够了报名的费用。轮到报名的时候,看到学校规定这学期报名除了要缴纳学杂费、书籍费、住宿费和伙食费外,还必须交够30斤大米,否则不予报名。 对于这个安突如其来的规定,同学们都是“洋鬼子看戏——傻眼了”。我们的粮油关系本来就在学校,应该由政府供应粮食,为什么还要我们交大米。在没有任何合理解释的情况下,我们实在想不通。当时正是受灾之年,粮食对于各家各户都是至关重要的。很多人当时都是吃不饱饭,要拿出这30斤大米谈何容易。 我分析了家里当时的情况,要想弄来这30斤大米是相当困难的,如果经过努力,这一次可能可以办到。但是,如果每个月都要30斤,那到哪里去找啊!面对如此局面,我只好选择了放弃。 放弃,对于我当时来说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我梦寐以求的大学梦意味着就此破灭了。这对于我来讲,是有生以来的第一次重大的打击。放弃,意味着我从此离开学校,回到家乡务农。这是我当时唯一的去路。 回到家里,我虽然每天跟家人一起参加生产队的劳动。但是,人好像丢了魂似的提不起精神。对于自己失去了学习的机会怎么都放不下,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总是耿耿于怀。一个多月后的一天,我鼓起了勇气要到学校去争取复学。我首先找到同班的同学,了解他们学习情况。同学们告诉我,这一个多月主要是复习上学期的课程,新课并没有上多少,根据你的情况只要努力就可以跟上。现在就看学校能不能让你复学了。于是我找到班主任,他对我只是表示同情,决定权在学校,他无能为力。接着我找到教导主任,他觉得没有可能,可以给我办肄业证,以后有机会再继续上学。对他的说法我感觉是一盆凉水浇到头上,从头顶凉到了脚跟。 这一次我是彻底绝望了。第一次感觉到人生为什么如此艰难?就连想读书都如此困难,将来进入社会又将如何?人在无助的时候多么希望能够有人拉一把,但是这个人终究没有出现。我不得不回到生我养我的地方,从此开始像父辈们一样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时间的磨砺可以让人悄悄地变得聪明起来,我明白了上学肯定没有希望了。一味地去追寻一个破灭了的肥皂泡能有什么意思呢?做人要回到现实中来,奋斗的目标应该适合自己的条件。我必须重新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 当时我最大的优势是年青,能够有从业选择的余地。但是,当时能提供农村青年选择的机会却是微乎其微的。就在这时,我们队里接收了一户姓王的人家,他家老大就是从部队复员回来的。在生产劳动之余,他经常谈到在部队的一些生活情况。他并不经意的话语,却勾起了我从军的欲望。对他谈部队的生活我是听得津津有味,有时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还要刨根问底。这对于我来说无疑是一个启发,我为什么不能去当兵呢?于是,我又想起了当兵这条路。如果能够入伍,我可以到外面去见识一下,开阔自己的眼界。即使是复员回到地方,对自己也是有益无害。再说“好男儿志在四方”嘛! 然而,这个愿望好是好,并不能马上实现,必须有一个耐心的等待过程。原因是部队征兵是有季节性的,通常在每年的冬季;另外我的年龄也不够哇!当时我只有17岁,按照兵役法的规定,应征的青年必须年满18周岁。这样,我还有一年的等待时间。于是,我下决心一面争取能尽早到部队,一面做好劳动一年的思想准备。 自从有了从军的梦想,思想显得轻松多了。劳动的主动性也增强了,一扫过去沉默寡言的局面,常常把久违了的笑容挂在自己的脸上,似乎自己将来必定能成为军人。须不知从军的决心好下,但是从军之路却是曲折而漫长的。
[url]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