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二师战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战友网
楼主: 毛海根

坚持上岗——打造全球第一高楼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9-22 06:49
  • 签到天数: 472 天

    [LV.9]以坛为家II

    朱均良 发表于 2010-12-11 08:55:19 | 显示全部楼层
    战友们上午好!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1-9-12 08:34
  • 签到天数: 180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刘书祥 发表于 2010-12-11 19:07:50 | 显示全部楼层
    zt
    一招降服高房价:“一户一房”
    作者:左斗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1-9-12 08:34
  • 签到天数: 180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刘书祥 发表于 2010-12-11 19:08:19 | 显示全部楼层
    zt
    一招降服高房价:“一户一房”
    作者:左斗
    高房价已是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头一座大山,堪称“新岳父”。高房价如过街老鼠,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怒声讨。然而,房价把愤怒的人民当成了它的拉拉队,把愤怒的声讨声当成了欢呼的掌声,房价的涨势依然一路凯歌。甚至连下车伊始就许诺调控房价的温家宝总理也在前不久语重心长地教导我们:“这件事确实很难,你看内地,左一个(国)十条,右一个(国)五条,就是压不下来。 ” “这里有多方面的因素,也很复杂,如果真的买不到房,可以考虑用先租的办法”。连一个负责人的大国的总理都这般无奈,看来高房价是真的没救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1-9-12 08:34
  • 签到天数: 180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刘书祥 发表于 2010-12-11 19: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zt
    一招降服高房价:“一户一房”
    作者:左斗
    然而房价真就的没救了吗?难道就任由高房价这座大山永久的压在为改革做出了巨大牺牲的工人,农民的头上吗?毛主席说:“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只要对存在的问题认真对待,对人民认真负责,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其实,对于高房价,只需这一招就能降服。这一招就是实行“一户一房”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1-9-12 08:34
  • 签到天数: 180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刘书祥 发表于 2010-12-11 19: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zt
    一招降服高房价:“一户一房”
    作者:左斗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孟子就提出了“居者有其屋”的口号,因此,现在提出“一户一房”并不是什么创新和奢求。不过,现在提“一户一房”和“居者有其屋”是有重大区别的,“居者有其屋”的最大问题在于这个“其”字,对居者有屋的数量并没有限制,而是用了一个笼统的“其”字。现在,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不仅做到了居者有其屋,而且做到了居者有多屋,居者很多屋。正是这少部分人的“居者很多屋”导致了大部分人的“居者无其屋”。因此“一户一房”应该有两个含义,一户必须有一套住房而且只能有一套住房。即一户有且只能有一套住房。正是对居者有其屋的数量限制,才能真正做到“居者有其屋”,否则,“居者有其屋”将永远是梦想(孟子的理想)。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1-9-12 08:34
  • 签到天数: 180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刘书祥 发表于 2010-12-11 19: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zt
    一招降服高房价:“一户一房”
    作者:左斗
    可能有的人对这一招嗤之以鼻,认为是梦想,是极左,不可能做到。且慢,大家回顾一下历史,我国家庭的存在历史至少有五千年了吧,可是真正提出并实行“一夫一妻”制的时间只有新中国的短短六十年,不用再往前提,假使在前清有个人提出“一夫一妻”,我想当时的人可能会骂他疯子,康熙帝很可能对他跨省追捕。然而,“一夫一妻”现在不是实行了吗?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一夫一妻”是家庭的婚姻基础,而“一户一房”则是家庭的物质基础,因此比照“一夫一妻”制,提出“一户一房”制,不仅是天理而且有法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1-9-12 08:34
  • 签到天数: 180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刘书祥 发表于 2010-12-11 19:12: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刘书祥 于 2010-12-11 19:13 编辑

    zt
    一招降服高房价:“一户一房”
    作者:左斗

    诚然,要实现上述目标会有极大地阻力。但是,我们不妨把它作为一个方向,这样至少可以阻断房价升值的预期,从而打消人们炒房的念头,至少房价不会再升高。套用 鲁迅 先生的话就是:“世上本没有低房价,喊得人多了也就有了低房价”。“世上本没有一户一房,喊得人多了也就有了一户一房”。朋友们,房奴们,蜗居族们,柜组们,租房客们,80后,90后,剩男剩女们,让我们呐喊一声“一户一房”。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1-9-12 08:34
  • 签到天数: 180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刘书祥 发表于 2010-12-11 19: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刘书祥 于 2010-12-11 19:15 编辑

    zt
    一招降服高房价:“一户一房”
    作者:左斗

    为便于宣传理解,本文可以归结为下列口号:  

    1.一夫一妻,一户一房  

    2,房屋不是商品  

    3,房屋不是投资品

    4,  一房幸福,两房累赘,三房有罪。  

    转帖此贴,功德无量,没有住房,可以有房。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9-22 06:49
  • 签到天数: 472 天

    [LV.9]以坛为家II

    朱均良 发表于 2010-12-11 22: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288# 刘书祥 坚决支持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460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朱炳炎 发表于 2010-12-12 14:31:36 | 显示全部楼层
    盖楼须努力,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1-9-12 08:34
  • 签到天数: 180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刘书祥 发表于 2010-12-12 20:43:29 | 显示全部楼层
    今日起开始用实心大砖盖楼!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1-9-12 08:34
  • 签到天数: 180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刘书祥 发表于 2010-12-12 20:45:05 | 显示全部楼层
    乾坤诗话--99个毛主席的诗话故事
    作者:张承永
    一)毛泽东最早的诗作

    诗曰:韶峰高耸傲苍穹,滴水洞前拥劲松。

    喜看藏龙卧虎地,天生灵气见神童。

    1902年正月的一天,刚满八岁的毛泽东来到外婆家拜年。在阵阵锣鼓、鞭炮声中,一群耍狮子的队伍进村来了。毛泽东兴高采烈地跟随大人去看耍狮。按照当地习俗,狮子耍到谁的身边,谁就要赞几句吉利话以讨个口彩。那些吉利话通常都是整齐押韵而富有诗意的顺口溜。当狮子活蹦乱跳地耍到毛泽东身边时,小小年纪的他灵机一动,脱口赞道:

    狮子眼鼓鼓,擦菜子煮豆腐。

    酒放热气烧,肉放烂些煮。

    这首活泼有趣的顺口溜,从一个儿童的视角,生动地描写了狮子的可爱形象和春节期间烧酒煮肉的热闹农村气氛。“擦菜子”是当地自制的一种腌菜,“擦菜子煮豆腐”是湖南人十分喜欢吃的菜。他的朴素语言散发着浓厚的乡土气息。
    (陈杨桂 :中国教育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1-9-12 08:34
  • 签到天数: 180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刘书祥 发表于 2010-12-12 20:46:12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毛泽东少年被罚作诗

    诗曰:开天辟地创新篇,敢搏风险敢领先。

    万丈高楼平地起,英雄霸气出当年。

    毛泽东从小就胸怀大志,富有诗才,记性特别好,有时简直是过目不忘。一次,先生出去有事,要求学生在教室读书,不许出房间。可先生前脚刚出门不久,毛泽东就把书背会了,也就跟着先生的后脚出去了。先生回来不见毛泽东,便派人把他找来,厉声责问:“为什么跑出去了?”毛泽东回答说:“书背熟了。不信,我背给您听!”先生也明知背书难不倒他,便指着天井对他说:“不让你背书了。你有本事不服管教,那就作一首《咏天井》诗来,做不好我再打你的板子!”   毛泽东不动声色,绕着天井转了两圈,仔细观察着那四四方方的天井:四周围着高高的墙,井水清澈见底,几条小鱼嬉戏在水底卵石间,煞是可怜。由此他想起被先生关在小屋里读书的小伙伴,触景生情,即兴吟出一首《吟天井》:

    天井四四方,周围是高墙。

    清清见卵石,小鱼囿中央。

    只喝井里水,永远养不长。

    学生们听了,高兴地都拍手叫好。先生心中一惊,没想到毛泽东小小年纪就能出口成章。先生先是一阵尴尬,继而转怒为喜,板子自然不用打了。

    13岁的毛泽东吟出这首诗和出自青年毛泽东手笔的《沁园春·长沙》和《湘江评论·发刊词》等诗文中的磅礴大气如出一辙、一脉相承。表明他与生俱来的霸气和渴望挑战艰险,搏击风浪的人生信条。毛泽东的性格极富挑战性和斗争性,愈挫愈奋,压迫愈深、反抗愈烈,鲜明地体现在他的斗争历程和创作生涯中。
    (陈杨桂 :中国教育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1-9-12 08:34
  • 签到天数: 180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刘书祥 发表于 2010-12-12 20:47: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毛泽东《咏指甲花》
    诗曰:出身布衣自农家,人小志高吟小花。
    以物寄情喻弱势,终生未改爱桑麻。
    那是一个夏天,毛泽东到外婆家附近的保安寺玩耍。他看到寺院四周盛开着色彩斑斓的凤仙花。这是一种不择土壤、随处生长的小花,因花瓣可用来染指甲,故俗称指甲花。望着顽强生长、傲暑盛开的指甲花,少年毛泽东不禁萌生写诗欲望,并联想起古人各得其趣的咏花诗文:陶渊明归隐田园,独爱菊花;周敦颐生性清高,独爱莲花。此时的毛泽东却偏爱枝叶弱小、意志坚强的指甲花。从保安寺归来,毛泽东吟成了一首五言诗《咏指甲花》:
    百花皆竞春,指甲独静眠。
    春季叶始生,炎夏花正鲜。
    叶小枝又弱,种类多且妍。
    万草被日出,惟婢傲火天。
    渊明独爱菊,敦颐好青莲。
    我独爱指甲,取其志更坚。
    这首诗以浅近、明快的语言,描写了指甲花的生长特性和笑傲炎夏的坚强性格,结尾点明题旨,寄托了少年毛泽东高尚的理想和情操。
    (陈杨桂 :中国教育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1-9-12 08:34
  • 签到天数: 180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刘书祥 发表于 2010-12-12 20:48: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四)毛泽东仿诗明志
    诗曰:少小离家久未回,峥嵘岁月缤毛摧。
    临行借以诗言志,展翅皓鸿天际飞。
    1910年秋,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要他去做生意,毛泽东却立志走出韶山冲继续求学。经过自己的力争和亲友、老师们的一致劝说,父亲才答应他的要求。17岁的毛泽东考入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学堂读书。
    在离家赴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求学前夕,毛泽东提笔写了一首《赠父诗》,夹在父亲每天必看的账簿里。这是他改写的一首诗留给父亲,以表达一心向学和志在四方的决心。诗的全文: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据《毛泽东年谱》注云:“这首诗曾载《新青年》第一卷第五期,原文‘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死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署名西乡隆盛。”可1910年《青年》杂志(《新青年》前身)还没有创刊。而西乡的全集,里面没有这首诗。又据说作者是江户时代末期的名僧月性,诗题为《题壁》,月性和尚号清狂,在周防妙元寺出家,曾因忧国而周游四方,广交名士。他擅诗,著有《清狂吟稿》一书。《题壁》是他27岁离开故乡时所作,抒发了自已发愤图强的壮志和四海为家的胸怀。
    (《人民网》人民领袖毛泽东)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1-9-5 18:20
  • 签到天数: 148 天

    [LV.7]常住居民III

    蒋庆文 发表于 2010-12-12 21:01:45 | 显示全部楼层
    房价与楼高竞赛!

    该用户从未签到

    孙志民 发表于 2010-12-12 23:13:28 | 显示全部楼层
    加班盖楼

    该用户从未签到

    孙志民 发表于 2010-12-12 23:13:37 | 显示全部楼层
    加一层

    该用户从未签到

    孙志民 发表于 2010-12-12 23:13:47 | 显示全部楼层
    加一层

    该用户从未签到

    云儿 发表于 2010-12-13 07: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盖一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战友网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怀念战友|小黑屋|手机版|陆二师战友网 ( 京ICP备14052381-2号 )

    GMT+8, 2025-7-9 09:16 , Processed in 0.06445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