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二师战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战友网
查看: 8|回复: 0

《退役兵的天云梦》第一部(军歌嘹亮)14章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梁庚森 发表于 昨天 18: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14章 翰墨曹 因性被葬送  诗豪刘 运超诗仙李   
五句头:性格决定人命运,
气度决定格局论,
成就未来亦性格,  
时来云去名古人
曹植禹锡李白真。

第1节 任性悲剧
蓝天波尽管思想波动,性格乖张。相信性格决定命运的道理,并亲有体会。但他尽量控制自己,尽力集合在军旗下,何况目前正是在军队的领导之下。因此,蓝天波会唱起《军旗下》的军歌在鞭策自己。
军旗下的我们是热爱和平的人
军旗下的我们是建立功勋的人
军旗下的我们用阳光擦拭着宝剑
军旗下的我们用热血报答着人民
军旗下的我们是热爱和平的人
军旗下的我们是建立功勋的人
军旗下的我们用阳光擦拭着宝剑
军旗下的我们用热血报答着人民
让硝烟远离孩子的梦境
把平安捎给远方的母亲
护卫祖国安全地远航
肩上永远是天职 永远是重任
军旗下的我们是热爱和平的人
军旗下的我们是建立功勋的人
军旗下的我们用阳光擦拭着宝剑
军旗下的我们用热血报答着人民
让硝烟远离孩子的梦境
把平安捎给远方的母亲
护卫祖国安全地远航
肩上永远是天职 永远是重任
军旗下的我们我们永远向前进
军旗下的我们我们永远向前进
前进
前进
向前进
向前进
永远向前

蓝天波曾看过一首自由诗:
我们可能无法改变方向,但我们至少可以调整风帆;
我们可能无法左右事物,但我们至少可以调整自己的心情。
有人会因为失败一蹶不振,有人却能吸取经验、奋发向上;
有人在人情世故中处处碰壁,有人却能把日子过得风生水起。
你是什么性格,就会拥有什么命运。
海子说:“来人间一趟,你要看看太阳。”
人生在世,多看开、多包容、多大笑,你的命运,自然就会洒满阳光
在中国文学史上,建安文学以其崭新而爽朗的风格备受后世关注。以三曹(曹操、曹丕和曹植)和七子 为代表,各位作家成就非凡,各领风骚。其中最负盛名者莫如曹植。曹植,为曹操第四子,曹丕同母兄弟,累封为陈王,谥为“忍”,世称陈思王。曹植文学才华在其兄曹丕之上,政治才干却比不上,加上性格的率性纯真,导致在政治争斗的失败,开始其后生的颠沛生活,报国无门,郁郁而终,可以说,是他“不自雕励、任性而行”的性格酿成了他的悲剧。   
曹植他生于汉献帝初平年间,时值天下大乱,植自幼随父转徙于军旅,如其自言是“生乎乱,长乎 军”。他亲历战乱,接触了广阔的社会现实,为其创作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素材。建安年间,曹操逐渐统 一了中原,他网罗了不少文学之士,为文学的发展提供方便。曹植在这种文学氛围中极大地发展了自己 的文学才能。以建安为界,他的创作分前后期,前期宽闲安逸,后期抒写个人的不幸遭遇。这完全与其 性格分不开的。   
曹植曾经是一富贵公子,过着斗鸡走马、宴饮无暇的糜烂生活。《斗鸡篇》里说:“长宴坐戏客, 斗鸡观闲房。”可以说是整日无所事事。《名都篇》有:“斗鸡东郊道,走马长揪间。”不过他并没有 完全沉迷在这种整日斗鸡走马的把戏里,前期有些诗篇可看出积极进取之精神,如《白马篇》描写渴望 征战沙场,为国捐躯的英雄精神。有些则有慷慨之气,如《赠丁仪》。雅好慷慨为当时建安风气,不独 曹植有。这与当时天下大乱人们建功立业的机会多而快,慷慨豪迈的情绪四溢,加之曹操这个活样板的 榜样力量,时人渴创一番事业。这也是曹植念念不忘去上表自试,望能一展政治抱负的原因之一。   
建安的前期,曹植因才干与文学造诣的不凡得到曹操的宠爱。当铜雀台建成时,曹操让各子作 赋,“植援笔立成”,一下子引起曹操的注意,“异之”。“每进见难问,应声而对,特见宠爱”。曹 操因此想立曹植为继承人,认为他是“最可定大事”,对他寄以很高的期望。本来,如果按此照样发 展,他会接替曹操之位。但是,偏偏他的诗人的纯真率性慢慢为曹操所看不惯,失掉了宠爱,并招来曹 丕对他的猜忌。   
曹操爱惜文才,这从他网罗各文人学士于府中和到大漠去赎回蔡文姬可看出来。但是,作为政治 家、军事家,他更看重政治品质。他不愿意他辛苦一生的江山拱手让人。他逐渐发现了曹植“任性而 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等坏毛病。作为诗人,曹植的做法和性格无可厚非,常人会认为此乃诗人之 特殊。但作为政治家的继承者,太不稳重,易授人话柄,难以服众。   有以上的缺点,在曹操眼中算是已失掉了资本,即使没有曹丕的“以术相倾”,抬高自己,贬低曹 植,曹操也不会考虑把王位传给曹植。加上善于机心的曹丕“御之以术,矫情自饰”,收买人心,致使 宫人左右纷纷为他说好话。曹操逐渐把天平倾向曹丕也是必然的。曹丕这一手段后来为隋炀帝所效仿, 同样是铺平了通往皇座之道路。不同的是杨勇终于没能逃出生天,曹植则保全了性命。   
曹植空有政治抱负而无政治头脑,在失掉父亲的宠爱后仍不自知,继续任性罔为,不自雕励。如有 次他居然私自“乘车行驰道中,开司马门出”。这显然是不按制度而为!已经触犯了“王法”,使原先 认为曹植是“儿中最可定大事者”的曹操大为恼火,彻底改变了对曹植的看法。
大概是想对曹植作个警告,也提醒下属们别忘了自己的本分,曹操杀了曹植的得意谋士杨修。在 《三国演义》里,杨修一句“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宣言,猜透了曹操心事。让曹操感受到威 胁,借动摇军心的罪名把杨修的头挂到营门上去。曹植深受震动。此时此刻,曹植已失去父亲的信任 了。   
曹丕趁机落井下石。当曹操派曹植带兵去救被关羽围困的曹仁时,曹丕在曹植将行前“逼而醉 之”。曹操要召见曹植,醉到成泥的曹植当然不能接受命令,这无疑让曹操对曹植的坏印象又加了几 分。曹植的缺乏政治头脑于此又见一斑。   
曹丕称帝之后,对曹植的猜忌越来越深,老想找机会杀掉心头大患。一次,他苛刻地要求曹植七步 成诗,故意刁难。曹植作《七步诗》:“煮豆燃斗箕,漉豉以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 根生,相煎何太急?”以箕豆相煎喻骨肉相残,内中有无限感伤,其实又是对曹丕的冷嘲热讽。最后, 如果没有太后的维护,估计曹植亦难逃大难。因为以曹丕的为人和能力,要在诗中找点什么破绽,不是 什么难事。   
从此,曹植诚惶诚恐,屡次遭贬,四处迁徙,生活困顿。但肉体所受之苦比不上心灵创伤之苦。黄 初四年,诸侯王入京朝见皇帝,任城王曹彰突然死了,死得不明不白;与白马王同归藩地又遭有司横加 干涉,兄弟间生离死别,倍感凄酸。《赠白马王彪》说“苍蝇间白黑,谗巧令亲疏”,对兄长曹丕仍有 所保留,一来环境险恶,二来内心仍存在幻想,那种对骨肉亲情的幻想。在黄初三年写的《洛神赋》, 就表达了美好愿望幻灭的失落、伤心和苦闷,有冤无路诉。   
在其侄曹睿在位时,曹植仍没有放弃“建永世之业,留金石之功”的努力,先后上《求自试表》、 《求通亲亲表》、《陈审举表》。言词激切,发夫至诚。在经历了曹丕的铁笼统治后,曹植的思想虽有 含蓄一面,但对其侄,又露出其率性一面,尽管不如以前的“任性而行”,有点兵行险着之感。或许是 想来个激将法之类。可惜曹睿并不在意,于是曹植只得怅然绝望而死。   
曹植的一生,勋绩在翰墨、赋辞之中,有远大政治抱负,却受自身性格所困,率性而行,结果是葬送了自己。

第2节多舛命运
刘禹锡(772-842),唐彭城人(今江苏徐州),字梦得。刘禹锡少年天才,才华横溢。22岁就中进士步入仕途,但他命运多舛,在其一生70年的岁月中,竟有23年是在被贬謫(即刘禹锡所说的“弃置”)中度过的。“巴山蜀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古代官吏贬谪在外相当于流放,常常九死一生。连白居易也说“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大为刘禹锡的悲惨遭遇鸣不平。那么刘禹锡为何会受到如此不公平的待遇呢? 这先得从“永贞革新”说起。
永贞元年(805年)唐德宗驾崩,顺宗即位,太子成了皇上。原太子侍读王叔文马上进入了权力中枢并在皇帝支持下开始了一场著名的“永贞革新”运动,刘禹锡与好友柳宗元和王叔文交好,都加入了其中,是革新派得力干将,但是改革遭到保守势力的顽强抵抗,革新仅仅持续一百多天就宣告破产,皇帝也被逼下台。“永贞革新”失败后,保守派开始镇压革新领袖,刘禹锡被贬为郎州司马(今湖南常德),从此开始了他长达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活,人们常常把刘禹锡不公平的命运归结于政治迫害和党争,那么仅仅是如此吗?请接着往下看!
元和十年(815年)正月,被贬为郎州司马长达十年之久的刘禹锡终于被召回了长安!当时政治形势已经好转(要不然也不会把刘禹锡召回),按理说经过十年磨难的刘禹锡棱角早该被磨平了,可是当他看到执政者权倾朝野横行霸道时,刘禹锡的拧劲儿来了!游玄都观写下了一首著名的诗《元和十年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全诗如下:
紫陌红尘拂面来
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
尽是刘郎去后栽
这首诗表面上写玄都观赏花胜景,实际上是一首深刻的政治讽刺诗!可谓是骂人不带脏字的经典之作。诗人以“桃千树”暗指得势的政治新贵;“尽是刘郎去后栽”是说我刘禹锡在的时候你们还不知道在哪儿呢?特别是“戏赠”更是格外的刻薄讽刺!“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你们这些小人啊,得势莫要太猖狂!此诗一出,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连好友柳宗元也说你刘禹锡这是自找苦吃啊。果不其然,刘禹锡很快又被贬到了更偏远的连州(今广东连县),此后刘禹锡接连被贬,在蛮荒之地一呆就是13年,直到828年在宰相裴度的举荐下才又被召回长安,此时皇帝已经换了四个,时过境迁早已物是人非,刘禹锡也垂垂老矣,他重游玄都观,触景生情,写下《再游玄都观》,全诗如下:
百亩庭中半是苔
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今何处
前度刘郎今又来
“种桃道士今何处”?瞧!你们这些小人我就说你们不会长久吧!今天你们在哪儿呢?我打不死砸不烂的刘郎又回来了!话里话外扬眉吐气得意洋洋,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太高调了!
不仅如此,晚年的刘禹锡还在自传里把当年永贞革新之后宫廷斗争的内幕和盘托出,以此揭露那些权贵们的丑恶行径,这种事情一般人是不会也不敢做的,也只有他刘禹锡!
综上,刘禹锡“二十三年弃置身”的原因固然有政治迫害的因素,但是作为当事者本人,刘禹锡性格刚烈,不懂变通,直言不讳,无所顾忌,甚至尖酸刻薄,得意忘形!这样的人处在权力的中心怎么能不碰壁呢?作为一个积极革新的政治家,刘禹锡不懂平衡不善变通不知妥协,显然是幼稚的、不合格的,但他又偏偏参与了政治。是他的性格造就了他多舛的命运。然而幸运的是这种桀骜不驯、永不服输的性格却又意外的造就了一个名垂千古的“诗豪”,大唐诗坛又多了一颗耀眼的明星!
第3节  文憎命达
李白生性浪漫、豪迈、外向、聪明、自信、奔放、不羁。他天资聪颖,才华横溢,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写起诗文文不加点,倚马可待,喝上一壶酒,大笔一挥,就写出一首首锦绣诗歌,这就是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称赞的“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他的诗歌清新俊逸,豪迈奔放,丰神俊朗,想落天外,简洁的文字中蕴含着磅礴的气势,冠绝古今。
古往今来多少人想从他的诗里偷师,但他的诗是学不来的,因为他的诗是天才诗,不加雕琢,脱口而出,不拘格套,无迹可寻,全都是天赋和灵感的挥洒,要从里面提炼出公式和规律来是不可能的,所以后人无法从李白诗里找出作诗的规律,对李白只能是可望而不可即。虽然我们不能用作品可不可学来判断才华的高低,但可学的作家不计其数,不可学的作家屈指可数,李白位列其中,就可说明其才华的卓越。历史只有一个李白,他是不可复制的。
他的才华引来了世人的瞩目。人们拜读他的诗歌,膜拜他的人格,被他的不世之才倾倒,纷纷成为他的粉丝。
贺知章就是他的著名粉丝,他们相识时,贺知章已是耄耋老人,还是朝廷高官,不管是资历还是段位都比李白高。但见到李白后,便惊呼他为“谪仙人”,还把价值不菲的金龟摘下来送给他。能让诗坛名宿贺知章成为粉丝,李白的魅力可想而知。
相对来说,另一个粉丝更加狂热,他的追星故事脍炙人口,他就是汪伦。有人调侃汪伦是李白的“榜一大哥”,这话并不为过。汪伦知道李白好酒,为了追星,便说他的家乡有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李白一听果然心动,便欣然前往。其实十里桃花是指桃花潭,万家酒店是指万家开的酒店。汪伦是把李白“骗”过去的。好在李白心胸宽广,并不生气,照样欣然地饮酒作乐。汪伦出手阔绰,赠给李白八匹名马和十段织锦(有人考证,这相对于现在的50多万元),李白写出了千古名篇《赠汪伦》,成就了一段诗坛佳话。
汪伦是铁杆粉丝,但不是最狂热的粉丝,还有更狂热的粉丝。这个粉丝名气不大,但对李白的崇拜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就是魏万。为了能见上李白一面,魏万一直追随李白的踪迹,辗转跑了开封、商丘、杭州和天台等地,总是失之交臂,最后终于在金陵(南京)见到李白,拜李白为师,还得李白改名为魏颢。魏万真正是“追星”,可以称得上脑残粉。
李白的朋友圈也十分耀眼。他的朋友圈堪称大唐名人名单。杜甫、王维、高适、贺知章、孟浩然、王昌龄、刘长卿、张旭、裴旻、郭子仪,都在李白的朋友圈里。
前七者都是著名诗人,蜚声古今。
张旭是著名书法家,是唐代草书的代表人物,和另一个书法家怀素有“颠张醉素”之称。
裴旻是著名将领,他的剑舞和张旭的狂草、李白的诗并称“唐代三绝”。也就是说,李白的朋友圈就把“唐代三绝”都包括进去了,能在一个朋友圈里囊括几个大家,恐怕只有苏东坡的“宋四家”朋友圈能够相提并论。
郭子仪是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平定安史之乱的大功臣。
这是李白的一流朋友圈,他的二流朋友圈也同样熠熠生辉。岑勋、元丹丘、李适之、崔宗之、韩朝宗……他们的名气或许没那么大,但在当时也是有头有脸的人物。李白用自己强大的人格魅力吸引了众多朋友,建构了无比强大的朋友圈,李白无疑在其中占据了C位,他与朋友们饮酒作诗、游山玩水、逍遥人间、谈笑论道,上演了唐朝的群星闪耀时。
李白的性格和才华不仅能吸粉,还吸婚。他的三任妻子都是他的粉丝。
第一任妻子是前朝宰相许圉师的孙女。他的岳父许自然一眼就看中了李白,要把女儿许配给他,于是李白成了许家的上门女婿。虽然许家已经家道中落,但根基还在,李白和许氏十分恩爱,许氏为他生下了女儿李平阳和儿子李伯禽。许氏是最懂李白的妻子,她不仅为李白生儿育女,还帮李白打理家政,让李白没有后顾之忧,从来不干涉李白的饮酒、出游和干谒,让李白得以自由自在,不受家庭生活的拘束,但正是因为太纵容,使李白养成了不着家的坏性格,疏于对儿女的教育,为日后的家族衰落埋下了祸根。这样一位贤惠的妻子,却没能与李白白头偕老,生下儿子不久后便撒手人寰,留下李白生活困顿,艰难拉扯儿女。
上天是眷顾李白的,这时他碰到了第二任妻子刘氏。刘氏不是什么世家女儿,但是她家是乡绅,条件还算不错,也很仰慕李白。李白第二次成为赘婿,俩人开始生活得还不错,但不久就出现了问题。刘氏不比许氏,她性格强势而专制,不能容忍李白不着家,要求李白在家好好过日子。可生性浪漫的李白怎么能忍受单调的家庭生活,依旧我行我素,所以俩人经常争吵。最后感情破裂,刘氏主动要求离婚,还骂李白没用。李白的第二次婚姻就此结束,他为了回击刘氏,用西汉名臣朱买臣被妻子休掉的典故自喻:“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后来,李白被召入宫,成了翰林学士,真成了朱买臣。
以前我很讨厌刘氏的专横跋扈,甚至觉得她对李白不是真爱,但后来想,刘氏不是不爱李白,而是太爱李白,她要独占李白的爱,所以不能让朋友、粉丝和山水去分享李白的爱,爱到极端便是恨,过度的爱往往没有好结果。刘氏要求李白好好过日子,这只是一个妻子对丈夫的基本要求,也是一个丈夫应尽的义务,从家庭层面来说,刘氏并没有错。只可惜,爱之花结出了恨之果。
将近知天命的年龄,上天再次眷顾李白,他有了第三次婚姻。第三次妻子和许氏相似,是前朝宰相宗楚客的孙女,父母早亡,幼年失祜,但还有些产业,家境还算殷实。李白已年近半百,宗氏才三十岁,俩人是老夫少妻,但天才的光环不因年龄而黯淡,李白依旧魅力不减,宗氏十分仰慕李白,觉得能嫁给李白是荣幸,俩人十分恩爱。俩人去庐山隐居,日子过得闲散快乐。后来李白因参与永王李璘叛乱,被打入死囚牢,宗氏积极营救,最终李白免于死罪,改为流放。如果说许氏能和李白同享福,宗氏就是能和李白共患难,她没有撇下李白,而是千辛万苦营救,生动地阐释了什么叫患难见真情。宗氏对李白也有了另一个角色,那就是救命恩人,他们真正是“恩爱”。
豪迈不羁和才华横溢是李白性格的A面,高调、清高和显摆就是李白性格的B面。
有才的人总是有资本显摆,李白一向才华外露,狂放不羁,天才的光芒总是掩盖不住的,或许想收敛也收敛不了。对于粉丝来说,他们都争相一睹谪仙人的风采和才华,天才的光环是越强越好;但对于弱者和善妒者来说,李白就是个威胁,天才的光环越暗越好。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李白注定要成为被摧的那棵树。他学到了儒家的入世和道教的修仙,却没学到道家的谦虚和藏拙。还没走进仕途时,对他人构成的实际威胁还很小,张扬倒还无妨。进入朝廷当翰林学士后,就对他人构成了实际威胁,张扬就成了大问题。张垍、高力士、李林甫和杨国忠等人嫉妒他的才华,纷纷在唐玄宗面前诋毁他。但李白高调惯了,多年的游历生涯让他自由惯了,粉丝的崇拜又给他强烈的自信,根本不知道低调两个字怎么写。所以有了高力士脱靴、杨国忠研磨的传说。姑且不论这些传说的真实性,这至少反映出李白的癫狂和高调。
天真烂漫放在写诗上没问题,放在政治上就是作茧自缚。官场看起来文明,却一直遵守丛林法则,你太有才,就是挡了别人的财路,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就要除掉你,要想在官场上混,就必须和光同尘、守雌藏拙,像李白这样恃才傲物肯定是不行的。所以李白即使当了官,也不过是个文学弄臣,只能写些歌功颂德、吟风弄月的诗歌,粉饰太平,博君王一笑,不得重用,又遭到高力士和杨国忠等人的诽谤和中伤,英雄无用武之地,最后落得个赐金放还的下场。
李白的第二次仕途就是上文说的参加永王李璘的幕府,仍然以失败告终。是李白能力不行吗?不是。还是性格问题,太过天真烂漫,太想通过建功立业来证明自己,表面上看起来潇洒自在,实际上放不下入世的执念,处江湖之远,却忘不了庙堂之高,李白活得很撕裂。
李白的性格也决定他做不了一个好丈夫、好父亲。他大半生在游山玩水,待在家的时间很短,在家没待几天,就出去游山玩水,也就是和许氏时在家的时间稍长。虽然据后人的考证,李白靠着写诗、粉丝馈赠等赚了不少钱,但李白没有家庭观念和理财意识,一向挥金如土,仗义疏财,把大量钱财用于喝酒、旅游和馈赠,没有用于养家糊口,他没有成为家里的顶梁柱,一直是他的妻子在支撑家庭。终其一生,他没有担负养家和治家的责任,骨子里没有做丈夫和父亲的基因,在家庭生活中,他是失败的。他只关心自己,不关心家人,他是自私的。
如果生活在现在,他会是大网红和著名作家,即使在体制外,他也能收获无数粉丝和丰厚收入,成为现象级作家,作品风靡全国,甚至有可能获得矛盾文学家那些重量级奖项,成就无人能比,活得相当滋润。无奈古代的上升渠道太少,不能考科举已经断了他一条路,不进体制内就只能一辈子默默无闻,所以他不得不削尖脑袋进入体制内,才有了两次进入仕途的悲剧。
有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人生。
纵观李白的一生,有挫折、失意和排挤,但更多的是幸福。他粉丝无数,朋友满天下,每到一处都能吸引很多人来围观和膜拜,效果不逊色于现在的粉丝见面会。他几乎没上过班,大半生都在旅游和研学,却大多数时间不为钱发愁,除了因为他的家庭是富商,还因为他凭着自己的生花妙笔就可以赚到丰厚的稿费。他的粉丝热情招待他,给他提供住宿,还给他蹭吃蹭喝,不知节省了多少生活成本。他的两任妻子能接受他不顾家的性格,对他充满了崇拜和仰慕,世上崇拜丈夫的妻子凤毛麟角,妻子对李白的崇拜羡煞多少男人。
最幸福的是,虽然他仕途失意,没有实现自己的抱负,但他的诗歌千古流传,刻进了中国文献的图腾里,他的经历和精神让无数后人心生向往。他是不朽的。
“文章憎命达。”李白的性格让他多次碰壁,但也给他创造了诸多幸福,也给我们创造了一个伟大的诗仙。
蓝天波从小就喜欢诗仙李白与他的诗作,所以他就唱着军歌《等我凯旋》献给李白:
等我凯旋
我们的队伍正在点名
月下的钢盔闪着威严
列队的炮群睁大眼睛
你看你看
你听你听
我们的队伍踏上征程
乌黑的钢枪靠着胸膛
铁甲的洪流雷霆轰鸣
祖国啊 母亲啊
不要说我们现在沉默不语
等我凯旋归来
白灵鸟也没有我们唱得动听
祖国啊 母亲啊
不要说我们现在没有笑容
等我凯旋归来
迎春花也没有我们笑得动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战友网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怀念战友|小黑屋|手机版|陆二师战友网 ( 京ICP备14052381-2号 )

GMT+8, 2025-7-10 21:28 , Processed in 0.05443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