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二师战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战友网
查看: 4|回复: 2

童年雀趣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7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758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张健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童年雀




    童年的回忆里,总飘着几声清脆的鸟鸣。那些蹦蹦跳跳的麻雀、屋檐下筑巢的燕子,还有和小伙伴一起追鸟、逗鸟、护鸟的日子,一想起来心里就暖乎乎的。此次,美篇《忆童年交流天地》发起的《童年鸟趣》征文比赛,一下子勾起了我深埋心底的回忆 —— 尽管过去几十年了,那些画面依旧清晰如昨。今天,我就想把这些与鸟儿相伴的旧时光,慢慢分享给大家。
    01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住在上海杨浦区玉田新村,那是一栋三层楼公房,居住的是公安系统和邮电系统的干部和家属。新村后有一条窄田埂,还有片荒农田,老榆树下到处都是鸟儿的影子,也藏着我和伙伴们最真的时光——有一楼的小娜、小妹,三楼的“弟弟”,还有我的弟弟,再加上那些灰扑扑的麻雀、剪尾的燕子、带伤的画眉,凑成了我童年里热闹的一段时光。





    “弟弟”是小名,其实他比我大几天,却因病留了一级。他兜里经常揣着弹子糖,见了我就给一粒;玩“官兵捉强盗”,我当“司令”他当“小兵”,我抢他的糖,他也只笑说:“我要下次赢回来”。七八岁那年,一个午后,我和“弟弟”、小娜溜到田埂,远远就看见一群麻雀在荒地啄食,圆滚滚的身子一颠一颠,尾巴翘得像小绒球,嘴角还沾着金黄的土颗粒。

    我们屏住气轻手轻脚往前挪,“弟弟”走在前回头给我们做“嘘”的手势。脚下的碎石“咔嚓”一响,麻雀“呼啦啦”全飞了,翅膀扑棱的声音像撒了把碎银,泥土落在头发上、衣领里。我们追着跑,它们飞一段就停下,歪着黑亮的眼睛看我们,透着股调皮劲。跑到田埂尽头,我们蹲在草地上喘气,“弟弟”掏出弹子糖分给大家,甜味混着泥土味,心里别提多快活。

    02




    小娜和我住一个楼层,也是同班同学,经常一起上学。她有双月牙眉,眼睛亮得像浸了水,齐耳短发衬得少女眉眼灵动。她父亲是交警系统的,和我家算是“公安世家”,我们自然接近。关于鸟儿的善良,还是她教我的。她心眼特别好。有次在她家阳台玩,看见一只麻雀在花盆里啄草籽,我赶紧翻出捕虫网和铁丝笼,“啪”地一下扣住了它,兴奋地喊小娜来看。

    小娜突然收住笑,抿着嘴唇不说话了。她盯着笼子里扑腾的麻雀,睫毛轻轻颤着,还带着点心疼:“鸟儿也有妈呀,关在笼子里见不到妈,肯定会哭的。”说完她攥了攥衣角,扭头就往外面跑。我低头一看,那只麻雀正用小身子使劲撞笼子,“咚咚”的声响听得人心慌,灰褐色的羽毛都乱了,小脑袋一个劲往铁丝上蹭,黑亮的眼睛里满是慌张,看着可怜得很。





    这时,住在同一个楼道的小妹也来了,扒着笼子看了两眼,急忙劝我:“快放了它吧!我上次抓了只小鸟,我妈说关着它会饿死的,放了它才能回家找妈妈呀。”她的话像根细针,扎得我心里发紧。我赶紧打开笼门,麻雀看了一眼扑棱棱飞了出去。我攥着空笼子去找小娜,她正在外面跳皮筋,看见我就笑着说:“你是好孩子。”那笑容单纯活泼,直到现在我都还记得。

    03

    燕子是屋檐下的老邻居,开春便拖着剪刀尾在梁下盘旋筑巢,“笃笃”啄泥声是清晨准点闹钟。一天雏鸟掉青石板上,扑腾着叫得可怜,我和“弟弟”急着要捡,小娜拦住:“别碰,燕子妈妈会来,咱们碰了它就不认娃了。”我们守在旁,“弟弟”放了颗糖在雏鸟边,没多久燕爸妈飞来蹭着雏鸟,雏鸟借墙劲飞落矮枝,燕妈妈衔虫喂它,我们几个拍手叫好,满心欢喜。





    日子久了,我们和鸟儿有了默契。清晨,我在窗台撒把玉米渣,“弟弟”拿来米饭粒,小娜带来面包碎,都来给鸟儿吃食。经常有两三只麻雀一起来,天刚亮就叽叽喳喳来“赴约”。曾经白头翁也来,吃完还在窗台上跳两下,像跟我们打招呼。每天看着这些鸟儿啄食,听着它们清脆的叫声,成了我们童年里最有意思的事儿,简单又纯粹的欢喜,至今想起还暖乎乎的。

    小学三年级,我们在梧桐树下发现一只画眉,它羽毛油亮,右翼沾着血,眼神怯生生的,叫声微弱。我小心翼翼捧起它,“弟弟”说:“快救它!”我们赶紧跑回家,母亲用竹筐铺干草做暖窝,我和小娜喂它清水、面包虫,弟弟去草丛找虫子。半个多月后,画眉翅膀痊愈能正常飞了,我们带它到梧桐树下放飞,它在头顶盘旋两圈、叫了几声似在道谢,才飞向树林。

    04





    父亲有次出差带回个绿油油的塑料鸟哨,吹起来活像麻雀叫。我常拿它和伙伴在新村里玩,小哪吹一声,我跟着应一声,小娜追着麻雀跑,引得真麻雀围着我们打转,热闹极了。家里曾经有一张照片,是我十岁那年,和“弟弟”去公园喂白鹭拍的(可惜照片丢了)。白鹭雪白的羽毛、“弟弟”灿烂的笑脸就浮现眼前,那些和鸟儿、和伙伴相伴的时光,都定格在这张照片里。

    后来我们渐渐长大,就各奔东西了。我弃笔从戎去了浙北山区,一晃好几年。小娜被分配去了农场,没多久就嫁人了。“弟弟”中学毕业就搬家了,慢慢断了联系。我也搬离了原来的新村,上学、工作、过日子,忙得没功夫再看燕子筑巢、喂麻雀了。可那些和鸟儿相伴的日子,像颗温吞的糖,藏在记忆里,越品越甜。不管过去多少年,那些画面都清清楚楚,好像就在昨天。




       
    如今,我已习惯,闲来便坐在阳台上,望着窗外的梧桐树。偶尔有几只麻雀飞过眼前枝头,叽叽喳喳地叫着,和童年田埂上的那些没两样。每当这时,儿时伙伴一起救画眉时的着急情景,浮现在眼前。那些鸟儿,是童年最特别的伙伴;那些陪我看鸟、救鸟的人,是这辈子最珍贵的念想。鸟儿教会我善良,伙伴们教会我分享,它们一起,把我的童年装点得亮晶晶的,暖到如今。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战友网

    x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5-8-20 09:0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汪文海 发表于 2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童性而童兴,永久永记。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1-9-6 00:07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黄灼清 发表于 1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战友网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怀念战友|小黑屋|手机版|陆二师战友网 ( 京ICP备14052381-2号 )

    GMT+8, 2025-11-8 13:29 , Processed in 0.062223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