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彭本炎 于 2022-2-14 16:54 编辑
嵩山聚会 好梦成真
(四)
这次登封之行除了见到了数十年没有见到的战友外,还有一个重要收获,就是观看了近几年来新星崛起,闻名的海内外的《禅宗少林、音乐大典》。世界上很多政要、大腕级人物先后到这里观赏,令人大开眼界,啧啧称奇,普遍认为是个不得不看好音乐大典。据此,笔者特将这次观感概况简要发出,供战友们品尝。由于没有进一步的深入调查和了解,仅凭一孔之见,未免有失偏颇,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这个禅宗少林、音乐大典不同于一般的普通音乐会,它集音乐、舞蹈、武术,中西文化,嵩山文化于一身,具有奇、特、大、秀、美之特点。说他奇;是因为中国少见,世界少见,古今中外少见。国际奥运会主席罗格说:这样的演出太棒了,可以获得奥林匹克金奖。说他特;它确有特别之处,整场演出,既不在礼堂,也不在操场,而是依山而建,依山而立,山水相连,融为一体。说他大;是因为演出场所大,舞台背景大,参演队伍大。同场演出一次出场演员达数百人之多,为历史罕见。说他秀;是因为以天、地为背景,山、水、树为屏障,把音乐、舞蹈、少林功夫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构成一道天然的、尝心悦目的神韵。说它美;是因为演出时人、物、景,灯光效果等融为一体,使整个演出场景如同蓬莱仙阁,天宫岁月一般,令人如痴如醉,留恋忘返。
首先,从大典场地的布局来看,他是以嵩山山脉中的三个山头为背景而建立的,中间那座最高的山为连天峰,海拨1500公尺。把天和地、山和水、路和桥、树和房屋等融合在一起,从山下一直到山顶,包括三山中间的山谷、河流、道路、桥梁等全部为演出场所,总体面积估计在万平方米以上。从外表上看,那里好象是三座山,而实际上则是完整的、不折不扣演出场所。观众观看演出的看台就建在三山脚下,与三山相对,呈露天敞开式,看台上方建有遮雨蓬,跟足球场的看台差不多,坐椅则和剧院、礼堂的设置差不多,刮风、下雨、下雪都不受任何影响。
其次,从场地建筑的结构看,三座山头、山梁、山谷、奇石等表演舞台,包括河流、道路、房屋、水上、地下、桥梁等均为演出场所,宽正面,大纵深,多层次,从山的山脚下一直到山顶,整个山头都动了起来,加上灯光效应,看起来很有立体感,完全感觉不到这是在演戏,真好象是走进人间仙境一般。据说,这项建筑总共投资3、5亿元,建设工期达两年之久。
第三,从演出活动的内容看,丰富多彩,亘古未有,既有歌舞,也有音乐,既体现中国文化,也有西洋乐章,嵩山文化和地方特色,既有少林武术中的,拳、鞭、棍、刀、戟、硬气功等,也有菩提达摩,轻歌曼舞靓丽身影,还有那成群的牛、羊、马也加入演出之中,更加丰富了演出效果。牧羊姑娘手拿羊鞭,赶着成群的羊悠闲漫步,微鞭轻举,哼着动听的歌曲,真好象到了美丽的大草原一般,酣畅淋漓,鸟语花香,尽情沐浴着美的享受。人间圣景真是世间少有,使人不得不佩服编剧、导演的创造性和想像力。
美中不足的是10日下午的一场大雨,给这次演出逊色不少,一直下到半夜都没停过,气温急聚下降,冻得人有些受不了,很多战友没有来得及加衣服,仅穿衬衣,还有几个是短袖的,更是抵挡不住,不得不向演出单位租借大衣,找演出单位领取塑料雨衣御寒。值得一提的是,参加演出的那些男女演员,自始至终都在暴雨中演出,女演员身着演出衣服,薄如蚕翼,男演员演少林寺的和尚,大多上身都没穿衣服,光着膀子,又都没有戴雨具,浑身湿透可以想象,她们该经受了多大的考验。在暴雨中演出,仍然一丝不苟,严肃认真,动作到位,硬是坚持演完全程,使人不得不佩服她们的吃苦耐劳精神和职业道德。凡是看过这场演出的同志都大加赞赏,啧啧称奇,普遍认为不枉此行。建议没有看过禅宗少林、音乐大典的战友,应当抽时间去看看,那是确实值得一看的好节目。
{后记}各位战友:我的帖子发完了,感谢毛海根战友提供这次千载难逢的契机,见到了数十年没有见到的战友,了却了多年的愿望,观看了大型音乐演出《禅宗少林,音乐大典》游览了中岳庙、法王寺、少林寺等嵩山名圣,领略了嵩山文化,在人生的道路上写下了精彩一笔。据此,特向河南战友,组织委会负责同志表示诚挚的谢意!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