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二师战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战友网
查看: 15|回复: 8

把泪焦桐成雨——回忆奋战在兰考的日子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0-5-15 12:14
  • 签到天数: 394 天

    [LV.9]以坛为家II

    余敦山 发表于 5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把泪焦桐成雨
    ——回忆奋战在兰考的日子
    余敦山
        一场春雨,万木争荣。泡桐花又开了,千万只内白外紫的小喇叭低头垂笑,把一棵棵高大的泡桐树变成了一把把大花伞。公园路两旁的百株泡桐,花开如云,就像披在公园肩头的彩色哈达,风动飘香,秀色醉人。
    每当泡桐花开时节,我的思绪就会飞回五十五年前,回忆起在兰考改天换地的四十八个日日夜夜。
    1966年2月7日,新华社播发了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那天中午,我送电报稿去通讯连。当时,营区里的广播喇叭正在播放通讯,我就站在大喇叭下,边听边流泪。焦裕禄,太感人了!
    十几天后,我团接到上级命令,全团开赴兰考县,帮助兰考人民改天换地!那时,我在司令部作训股当兵,我们全股分头到各营连通知和送达命令,各单位紧急动员,迅速做好了一切准备,下午两点,部队就从驻地商丘市出发了。部队行动之快,绝对是雷厉风行。
    这年早春,豫东大地风狂雪猛,营房里的树枝冻断了不少,原野上的木电杆东倒西歪,冷的出奇。但官兵们热情很高,顶风冒雪,向西疾驰。
    行军开始后才发现,由于修水利和农田基本建设,有的路段和我们绘的行军路线草图不符,原来我们用的是兰封、考成(合并为兰考)的老地图。为此,随我团行动的副师长南海和团首长商定,指派我带领步话机和骑兵通讯员各一名,突前三、五公里探路,发现道路有变就及时向指挥部报告,并用文字和草图立马送达指挥部。一路上,发现了几处变化,我都及时传给了指挥部。为防意外,首长们特意给我们派了一名警卫员。
    2月24日下午,我们到了兰考。各营连迅速进入预定的驻地。我们做训股就住在县公安局闲置的一间阴冷的平房里。南副师长说我“火力强”,和我合打通铺,睡在地上。
    “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26号下午,根据焦裕禄同志的遗愿和兰考人民的要求,将焦书记的灵柩从郑州迁回兰考安葬在城北一座光秃秃的沙丘上。当时,别人都参加葬礼去了,只留了一个望远镜让我值班。我站在一个土堆上,远眺了全过程。
    这一刻,小小的兰考县城,绝对是万人空巷,连同赶来的普通百姓,送葬队伍竟达十万之众!百姓们自发披麻戴孝,分立街道两旁,哭天喊地,我离着老远都听见了。当灵车驶出兰考车站后,人们哭喊着他们的“焦书记”,长跪叩头,许多人冲到街心阻拦灵车,哭喊声撕肝裂肺,令天地动容。从车站到墓地,仅仅只有三华里,而灵车却走了两个半小时,因为长跪不起的人太多了。到达沙丘墓地,有十几个农民跳进墓坑,请求不要埋葬它们的好书记。经县里的干部们劝说“让焦书记入土为安”,才把他们劝上来了,安放了灵柩。
    一个多月后,就是清明节了。没有人组织安排,老乡们不约而同地来扫墓。当时交通不便,多数都是步行几里、几十里来的,有的背上馍馍,有的拉着架子车扶老携幼,来祭扫他们的“恩人”。这第一个清明节,来扫墓的人数也达十万,陵墓周围哭声不绝于耳。什么叫“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这就是注脚。一个仅仅在兰考工作了四百七十五天的县委书记,死后竟被父老乡亲如此追捧,天下有几?“百姓谁不爱好官”?难怪总书记“把泪焦桐成雨”。
    我参观过焦书记的遗物展,当时是在县农机站库房的一角,只有一张很破旧的极普通的办公桌,还有茶缸、旧热水瓶。最令人震撼的是一把破了一个大洞的旧藤椅,仿佛向人们诉说:主人生前肝疼时常发作,为止疼,常用右手顶住肝部,右肘顶在椅上,楞把藤椅顶破了一个大洞!人们看了这把椅子,能不流泪吗?正如兰考的百姓所说:“焦书记是为俺兰考人民累死的!”
    焦裕禄的人品好,家风也好。我们机关炊事班刚安顿好,就有一高一矮两个女孩抬着水送来了,手脸冻得通红,抬了一桶又一桶,是从附近井里打上来的,井绳都结冰了,井水苦涩,但感人哪,那大小两个女孩是焦裕禄的大女儿守凤、小女儿守云!炊事员给他们馒头、让他们烤火,她们都跑了。炊事员们告诉我:“她们还是孩子呀!”
    焦裕禄的夫人徐俊雅是水利局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员,有一个连队就住在水利局,徐夫人经常来给战士们缝补浆洗晒。
    随团行动的军部新闻干事马午总想拍照,但都被徐夫人躲开了,她和孩子们都“躲”着马午不让拍照。后来,马午多次“埋伏”才偷拍了一些照片,在当年的《解放军画报》上刊登了。
    在焦裕禄家人的身上,也闪耀着焦裕禄精神。“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两袖清风来去”。这样的好官谁不称赞!
    我部的任务就是堵风口,用泥巴封住沙丘,在麦地边挖一米五宽一米七、八深的沟,纵横交错,以降低地下水位,使盐碱不能升上来,免得烧死庄稼,然后,在沟两边的土堤上栽泡桐树吸收盐碱。这都是焦裕禄生前的法宝,行之有效。他亲手栽的泡桐后来被兰考百姓称为“焦桐”。战士们跳进结冰的水里挖泥巴封沙丘,寒冷刺骨也无人退缩。挖大沟的官兵更苦,越挖深越难将土撂上来,甚至拼了全身气力,撂上去又滚下来了,但没有人装怂,九连九班长一天挖、撂24立方米!他说“不拼命对不起焦书记”。挖完沟栽完泡桐,完工了。
    指挥部给我的任务是,每天收集汇总各营连上报的进度数据和好人好事,亲自到县城附近的各工地收集情况。晚上写出文字报告,经首长审签后交保密员备案,送译电员翻译,再送通讯连八一电台直接报告总参。每天吃睡很晚,但总是在感动中度过。
    清明节后不久,我们悄悄离开兰考回营房。我们每个人的作用有限,但终能“绿我涓滴,会它千倾澄碧”。在兰考,官兵们泪洒大地,汗流热土,献出了一段青春。回商丘后,经武汉军区派人检查,有九十多名官兵肋骨断了一根以上,但他们说:“焦裕禄为人民累死了,我们这算什么!”
    如今,兰考人民脱贫了,致富了,粮果年年丰收,泡桐树也成了兰考一大产业,制作各种高档乐器远销海外。
    每当总书记去兰考,我总要守着电视仔细看了又看。兰考,我终生难忘的地方。
    在焦裕禄安葬一个月时,我来到了陵墓,留下了一张照片。当年的条件不行,照片灰暗,但我一直保存至今。
    五十五年过去了,泡桐花又开了,千万只内白外紫的小喇叭,低头轻语:“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
    (此文大前年发表在《石油金秋报》头版,并评为建党百年征文一等奖)。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7-14 00:47
  • 签到天数: 6 天

    [LV.2]偶尔看看I

    李晓侯 发表于 4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余老哥又回来了!再见大作十分兴奋!提起兰考就想到商丘,提起焦裕禄就想起当年干部的好作风,看到泡桐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焦裕禄。现在的泡桐粗壮高大已经成为豫东具有高经济价值的植物。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0-5-15 12:14
  • 签到天数: 394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余敦山 发表于 4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友雅评!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0-5-15 12:14
  • 签到天数: 394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余敦山 发表于 4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李晓侯 发表于 2025-7-7 15:39
    余老哥又回来了!再见大作十分兴奋!提起兰考就想到商丘,提起焦裕禄就想起当年干部的好作风,看到泡桐第一 ...

    多谢老甘!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7-14 00:47
  • 签到天数: 6 天

    [LV.2]偶尔看看I

    李晓侯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老老乡不客气啊!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1-9-6 00:07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黄灼清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兰考一别六十年,
    余兄忆文展眼前。
    五团老兵皆耄耋,
    欣喜兰考换新颜!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0-5-15 12:14
  • 签到天数: 394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余敦山 发表于 1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黄团老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战友网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怀念战友|小黑屋|手机版|陆二师战友网 ( 京ICP备14052381-2号 )

    GMT+8, 2025-7-7 20:28 , Processed in 0.06166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