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二师战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战友网
查看: 2733|回复: 11

我所知道的三年自然灾害(一)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9:41
  • 签到天数: 3349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彭本炎 发表于 2010-5-31 12:43: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言】在全国人民热烈欢庆“六一儿童节”之际,我想起了我在孩童时代经历了“共产主义天堂”和“人间地狱”(三年自然灾害)两重天。尤其是三年自然灾害,其艰苦程度不是城市和青年战友能体会到的。前段时间我国西南地区久旱无雨、粮食歉收,引起部分物价上涨和抢购的现象。现在农村大部分青年外出打工,农民不愿意种粮食,很多土地荒芜,我真担心再来一个三年自然灾害,如果全国大面积粮食歉收恐怕连运输都来不及了。这不是危言耸听,现将我所知道的三年自然灾害情况提供给战友们品尝。看是否从中受点启示,为了说清这个问题,还是从1958年说起。
          【正文】1958年初,全国推行人民公社化,高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宣布共产主义社会提前到来,普遍推行吃公共食堂,吃饭不收钱,全湾的老百姓都集中在一起吃饭。食堂就设在彭家驹、彭家骏、彭富香等三家的那排房子里。做饭在彭富香的家里,全是大锅、大灶、大蒸笼。吃饭在彭家驹的家里。屋子里摆满了棹椅板凳,以户为单位每10人一桌,每桌一脸盆菜,饭是用钵子蒸的,分别为三、四、五两一钵不等,依人定量,饭量大的可以多吃,以吃饱为原则。食堂四周贴满了标语口号:“吃饱吃好理应当,不可浪费一粒粮……”。伙食团的团长是彭家远。
        由于当时全国普遍推行共产主义社会制度,人们不论到什么地方,也不管认识、不认识,都有地方吃饭、有地方睡觉,而且分文不取,好象共产主义真的提前到来。真可谓“点灯不用油,耕地不用牛,吃饭不用愁”,人们从此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在这种错误思想指导下,左倾冒进的思想愈演愈烈,发展到令人不可思议的地步。一是农田基本建设无人管理,粮、棉、油浪费惊人。1958年本来是个丰收年,却因为人为的原因使很多即将到手的农作物烂在田里无人问津,为以后的饥饿埋下祸根。二是提倡全民大炼钢铁,建小高炉。一时间所有大、小队都建有小高炉,象样的、不象样的,石头垒的和土砖砌的到处可见。不管你懂不懂炼钢技术,有没有炼钢设备,反正全民都得参予。没有原料就把成片的树林,甚至几十年、上百年的大树砍去炼钢,使过去的青山绿水变成荒山秃岭,多少年的森林资源被破坏殆尽,严重影响水土流失,生态平衡,而钢也没有炼出一斤。三是搞深翻土地,精耕密植,提出“亩产万斤粮”,“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村里的民兵把所有的祖坟都铲平,把岗地改为平地,把水田翻一公尺多深,将不长庄稼的粘土翻上来,长庄稼的壤土翻下去,结果放水平田时由于泥脚太深牛进不去,进去了又上不来,只好用人工平整。到了秋天不但没有产万斤粮,产量还没有过去一半高,受到了自然规律的惩罚。四是大搞浮夸风、说假话,欺上瞒下骗百姓。一些基层干部为了得表扬,加官进级,谎报粮食产量,层层加码,本来没有收到那么多粮食,却向上级报告收了几多几多,结果国家收了过头粮,到年底生产队仓库没有粮食,人们没有饭吃,这就是浮夸风所造成的恶果。
          1958年的公共食堂昙花一现,随之而来的就是灾难。到了年底,库存的粮食不多了,虽然每天仍象过去一样吃公共食堂,却经常看到一些大人在那里议论:“再过一段时间看能拿什么东西吃?如果说全国都闹饥荒我们连讨饭都没地方去”。
        1959年过春节时,大队干部为了使大家吃顿团年饭,特地准备了一些好菜,蒸了一锅钵饭让大家美餐 一顿,三天年还没过完,食堂就没米下锅了,干部们东拼西凑弄来一点粮食,但只能吃稀饭,从这时起食堂再也没有 蒸过钵饭了。半月以后米越来越少,连稀饭也吃不到口,只能把米磨成粉子煮糊糊(俗称搞粑)。再以后连糊糊也没有吃的,只能喝青菜汤,说是青菜汤,其实并没有多少菜,基本上照得进人影,没有一点油腥味,真是人们形容的那样,“瓢在中间晃,四边浪打浪”。
        记得有一天晚上,我们白天一整天没有吃饭,肚子饿得实在受不了,干部们不知从哪里弄来一点米做成菜糊糊,尽管很稀但终究能抵肚子,当时是晚上九点多钟,煤油灯下光线很暗,当我把菜糊糊打回家后,发现脸盆里有一条七、八寸长的死老鼠,经开水一煮胀鼓鼓的,要是在以往这顿饭是无论如何不会吃的,由于这一天饿的实在太狠,也不管他什么死老鼠不死老鼠,全家人将一脸盆糊糊吃的精光。由于生活没有保障,长时间填不饱肚子,哪里还有心事读书,学习成绩直线下降。
        1958年的共产风的苦果还没有尝完,紧接着是三年自然灾害。尤其是1959年的百日大旱,河塘全部枯竭,庄稼全部干死,只要点把火就可以全部烧光,由于粮食收不进来,食堂无米下锅,社员的生活越来越苦,一个个饿得面黄饥瘦,有气无力,全国各地都是如此。正应了当初大人们的预言“连讨饭的地方都没有”。由于全国都在受灾,国家收不到粮食,国库是空的,粮店没有粮食卖,市场上更是冷冷清清的,根本上就没有卖的,100元钱买个馒头不算奇事,拿着金元宝饿死人那绝对是真的。各级政府都自顾不暇,根本作不了指望,各生产队的困难只能由各生产队自已解决。湾里有些老人饿得实在受不了,就去找大队书记扯皮,大队书记一家也在挨饿,他哪里有现成的粮食,如何能解决全几百口人的吃饭问题?一些老人都把责任推给大队书记,把他撵得到处跑,几天几夜不敢回家。
         由于社员长期饿饭,吃了上顿没下顿,为此,全湾都有意见,一到饭堂不是吵嘴打架、通七骂八,就是大的哭、小的嚷,食堂秩序相当混乱。这时干部们决定不再集中吃饭了,仍旧由食堂集中做,开饭时各家打回家吃。有时干部们饿的顶不住,就利用职务之便开点小伙,理所当然地遭到群众的反对。有的还编成顺口溜教给小孩子们到处唱,“胜英社,办得强,一个社,两个食堂……”。那时干部们掌握着社员的吃饭大权,一个个都很凶,活象土皇帝,谁也不敢得罪他们。只要队干部看着哪个不顺眼或稍有得罪,马上就会遭到报复,其杀手锏就是——一家人都不准吃饭。“如果谁胆敢跟我们作对、不听招呼,就叫你全家钵子跳舞”(即:指把钵子翻过来、底朝天),这就是当时干部们普遍流行的口头语。
        自从吃公共食堂以后,全湾社员家的灶都被扒光了,不准群众单独起伙,有时饿的实在受不了,尤其是那些不谙世事的小孩子饿得顶不住,不停的哭闹,做父母的心里更是难受,便想办法偷偷弄点粮食,也只能等到夜深人静才能做,如果白天做必然冒烟,很可能被队干部发现,一旦败露不是收走粮食,就是被抄家等严厉处罚。群众对干部们的所作所为大多忍气吞声,敢恕而不敢言。(待续)

    [url]  攵 攵

    该用户从未签到

    毛海根 发表于 2010-5-31 13:25:17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 确实如此!  “盼着孩子快点长 ,长大当个司务长,人家吃半斤 ,咱吃12两(16两一斤)”

    138293138293 138293 [/img] ヰ ヰ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7-9-18 08:34
  • 签到天数: 390 天

    [LV.9]以坛为家II

    陈北平 发表于 2010-5-31 13:47:22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喜欢读彭参谋的大作,原因是人、物、事准确,叙述生动,常赋予深刻的哲理,同时事例引人入胜。又见彭参谋的长文,想必是"我所知道的三年自然灾害"一定会发到之x期,谢谢!

    138691138691 138691 [/img] 囜 囜

    该用户从未签到

    张同林 发表于 2010-5-31 15:07:59 | 显示全部楼层
    彭老总敢说真话!当年,俺当过大队食堂的会计,亲自体验了"共产主义生活"的兴衰,读来历历在目哬!

    [url]  i i i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9:41
  • 签到天数: 3349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彭本炎 发表于 2010-5-31 17: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杨铭志秘书长给我升了个官,战友们开玩笑要我请客,大家都住的分散,很难聚在一起,这客也实在没办法请,只好按老哥的意见搞点精神食品,大家都吃一点。本来这样的贴子是不打算发的,我也是被逼上梁山,战友们的盛情实在难却。

    该用户从未签到

    周光轩 发表于 2010-5-31 19:3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时国库有粮!那时亩产小麦100000斤,按当时政策是留下口粮种子其余上缴国库。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7-1 22:04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冯英威 发表于 2010-5-31 19:44:50 | 显示全部楼层
         1953年起,我国的经济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到1957年顺利完成。工农业生产大幅度的提高,完全托赖于当时社会安定、民风良好,完全托赖于为了建设新中国的人民,大家都争先恐后地贡献自己的力量。
         19586月初,国家计委在提交《第二个五年计划要点》时,其中提出了五年超英、十年赶美的计划。中国,既是一个大国但又是一个很穷的国度,多少年因为落后而处处挨打,甚至要忍受割让国土之痛,那个年头真可谓穷怕了!毛主席看到这个计划当然高兴,随即批示:“这是一个很好的文件,值得认真一读”。到了617日,国家计委又提出了“两年超过英国”的方案。能赶超英美成为强国,不但毛主席高兴,全党高兴,全国人民也极为振奋。由于急于求成,加上没有掌握经济发展的规律,简单地想运用中国革命成功的手段,在经济发展中再来一次人海战术,想在短时间内打一场经济翻身仗。于是制订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开展了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五年超英、十年赶美,的“大跃进运动”。工农业生产盲目追求高速度,凡事追求 “大办”“特办”,生产以实现高指标为目标,要求成倍、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增长,希望“一天等于20年,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其结果把国民经济弄得一塌糊涂。
           大跃进时期,在农村全面实行人民公社化,当时没有经过试验的情况下,只用一个多月全国就基本实现公社化,全国74万个农业合作社合并为2.6万个人民公社。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本意,是想促进生产力的大发展。但是由于没有讲求科学发展观,自然就背离了客观经济规律,其结果也必然打乱了正常的生产秩序 ,造成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 、积累和消费之间比例严重失调,正如本炎兄此贴所述的“大锅饭”,那个年代,给人们编织了仿如提前进入了共产主义的幻觉。

    该用户从未签到

    马开训 发表于 2010-5-31 20: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马开训 于 2010-5-31 17:33 编辑

    三年困难时期是指中国大陆地区从1959年至1961年期间由于大跃进运动以及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的政策所导致的全国性的粮食短缺和饥荒。在农村,经历过这一时期的农民称之为过苦日子,过粮食关。官方在1980年以前则多称其为三年自然灾害,后改称为三年困难时期。海外一些学者则称之为三年大饥荒,西方学者也称其为大跃进饥荒。我那时虽小也是那个年代过来的。要是那时营养供上了。。。哈哈。。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9:41
  • 签到天数: 3349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彭本炎 发表于 2010-5-31 20: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冯英威战友虽然比我小几岁,但对时的政策还是熟悉的。当时确实是上文中讲的那样,根本上就是抓着鼻子哄眼睛。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7-1 22:04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冯英威 发表于 2010-5-31 20:47:49 | 显示全部楼层
    经济困难年代,我也尝过挖野菜吃的滋味。也永远忘不了,奶奶带我来回走了超过8公里,去领两个1俩重的救济馒头。(凭出生证只发八岁以下的儿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10-24 17:51
  • 签到天数: 36 天

    [LV.5]常住居民I

    周增恩 发表于 2010-5-31 21:40:3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炼钢铁,深翻土地,村村都吃大食堂,共产主义共了没几天,到了1960年,发生了震惊全国的信阳事件,路边饿死的人连掩埋的都没有,有的村大部被饿死。
  • TA的每日心情
    难过
    2016-5-11 20:48
  • 签到天数: 88 天

    [LV.6]常住居民II

    何幼鹏 发表于 2010-5-31 22:01:54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这个帖子,我准备回帖,但是用拼音打“大跃进”居然没有这个词组,说明这个词组离我们太遥远了,但是,从那个年代过来的我们,仿佛就在昨天。彭参谋敢发这个帖子,说明现在确实是在让我们说真话,不说套话。要放在过去,谁敢说呀!这是其一,如果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当年毛老爷子敢于在中国高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既有国际的原因,更多的还是从国内的当时的实际情况出发,为调动全国人民的积极性而采取的一个急功近利的做法。应该说,“大跃进”的发动是有其历史背景的。建国之初,毛泽东一直焦虑于中国“人口上、政治上是大国,经济上是小国”的现实,迅速把祖国建设好的强烈愿望,落后就会挨打的深刻危机感,是毛泽东发动“大跃进”的良好初衷和直接动因。河北的徐水大家可能不知道,但是,河南的七里营应该我们这个年龄的、在河南当过兵的应该都知道,当年,老人家就是在视察了徐水之后在七里营说“人民公社名字好”,于是乎,下面这些当官的,除掉彭老总(非战友网上的彭参谋,大家一定要搞清楚)谁敢说个不字?所以,就出现大办钢铁(迎合老人家超英赶美的豪情壮志),出现了人民公社的万人食堂。说了这么多,我的感慨就是,老人家举的旗没错,但好经被歪嘴和尚给念了。于是乎就出现了周增恩战友所说的这样一些不该发生的故事。最后,用毛爷爷的话结束我的跟帖“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战友网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怀念战友|小黑屋|手机版|陆二师战友网 ( 京ICP备14052381-2号 )

    GMT+8, 2025-7-14 00:58 , Processed in 0.07252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