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二师战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战友网
查看: 4|回复: 0

《退役兵的天云梦》第一部(军歌嘹亮)24章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梁庚森 发表于 昨天 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24章  古牟州 刘巧响郑庵  玩藏品 工余美食尝
五句头:曾看精通说岳篇,
古城中牟名声显,
现属郑州管辖下,
在此高架悬空线,
国防施工镐备战。
第1节  丈量郑庵
在中牟县刘巧的一段架空明线工程完毕 ,架设连的官兵就坐着大汽车前往中牟县的郑庵。蓝天波好奇,凡事总院刨根问底。弄个所以然来。对于郑庵的“庵”字,有何来头?他多方了解得知:这个地方的原有郑姓人在此设庵卖茶,后来陇海铁路在这里设郑庵站。1979年铁路北移,撤站辟为居民点,称郑庵,故得名。郑庵曾被被省政府批准为“工业卫星镇”。荣获“河南省卫生镇”、“郑州市科技示范镇”称号。蓝天波站在郑庵高处,向北望去,但见一片郁郁葱葱。他在心里想,这里还有这么的好庄稼?一打听,原来这是黄河大堤附近。从大堤到渡口,要经过种植着麦子和夏季农作物的河套地。这河套地也是很有说头的,因为黄河的水量时大时小,枯水期在河床里露出大片大片的土地,这种土地因含有大量的黄河淤泥,非常肥沃,这种土地就叫河套地,是不统计在耕地中,收获的作物都归种植者所有,所以一到夏季河套地一片郁郁葱葱。
架线班的工作首先是从练基本功和备料开始的。主要指导施工技术的是商丘市邮电局架空明线的技师。他们教蓝天波等练基本功。一是练手劲,练到能把4.0的铁线“嘎嘣”一下就能剪断,二是练上电杆,练到上杆后能依靠安全带并能腾出双手自如的操作。这些对蓝天波等一班年轻战士——在国家困难时期成长起来且大都是小学毕业的农村兵来说无疑是有难度的,但凭着师傅的严格要求和自己的努力,在一个月后倒也都能凑和下来。单手剪起4.0的铁线“嘎嘣”一下也会断了,上到电杆上虽不能像老师那样操作自如,但也会战战兢兢的上杆干活了。似乎迎接艰巨的任务已经有了一些本钱了。蓝天波们掌握技术之后,便兴奋地唱起《练为战》:
练练练
练为战
练成那精兵才是好汉
练练练
练为战
练成那个打得赢的好儿男
练就杀敌硬本领
练得豪气冲云天
从严从难不松劲呀
真打实备练练练
练练练
练练练
练为战
练成那精兵才是好汉
练练练
练为战
练成那个打得赢的好儿男
练就杀敌硬本领
练得豪气冲云天
从严从难不松劲呀
真打实备练练练
练练练
  
完成这些后,对架设连来说可不是享受清闲的时候。是要用各种交通工具将架线的各种器材运到工地现场。100多公里通信线路所需用的水泥杆都要从外地制杆场拉运过来。就这样我们架线班的战士每天早上出发,一天二趟,装运、卸杆,奔波在制杆场与军队仓库到郑庵或刘巧的这条路上,相伴架线班的是风沙和有时作为中午餐的盒饭。待大部分的电杆和其他相应设备,如横担、线架和铁线,几乎走遍了郑庵的所有村落,如大庄、小庄、前杨、台前、砚台寺  黑牛张、东赵、彦张、郑油磨、刘庄  大汾店、刘巧、贾庄、郝庄、 韩河、前路俭、前李庄、后李庄等才备齐材料,拉运到了工地现场,总算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基础。蓝天波等一班战士高兴的是——顺便参观了郑庵的东汉吕伯奢墓、宋朝理学家朱熹避暑读书遗址等。
郑庵还有4个古代遗址,即(1)大庄东南遗址,位于中牟县郑庵镇大庄村东南500米处,东西长400米,南北宽300米,面积120000平方米。调查时采集有泥质和夹砂灰陶片,纹饰有绳纹、方格纹和篮纹,可辨器形有深腹罐。(2)前杨遗址, 位于中牟县郑庵镇前杨村南100米一南北向高岗上。南北长300米,东西宽130-150米,面积约37000平方米,西临万三路,北临生产路。断面可见大量红烧土块,调查时采集有素面泥质灰陶,(3) 路庄遗址,位于中牟县郑庵镇路庄村北50米,东距万三公路200米,航海路从其中部穿过,南北长220米,东西宽200米,面积4.4万平方米。遗址地表有泥质、夹砂灰陶和红褐色陶片以及少量泥质黑陶片,(4)前杨东遗址,位于中牟县郑庵镇前杨村东700米处,南北长500米,东西宽300米,面积150000平方米。采集有泥质、夹砂灰陶片和红陶片,纹饰有绳纹-纹,可辨器形有盆、豆和罐。以上是根据采集标本分析。蓝天波爱好游玩,对于在中牟的刘巧和郑庵等地施工期间,没能够参观与瞻仰的名胜古迹,他在电信局机关的政工科与保卫科等单位工作时,到所属的中牟县邮电局检查或联系工作中,都满足了心愿。待蓝天波一班战士进入到施工现场,看到挖好的杆坑,战士们扛着或抬着用黑柏油浸泡过的电杆,一根根送到杆坑旁,然后用人字架和长绳将杆子竖起来。
关于“黑柏油浸泡过的电杆”,在抬和扛的过程中,一不小心若弄到脸或脖子上,不但很难洗掉,而且还有疼痛的感觉,严重的情况下会引起红肿。但架设兵不顾这些,一心为了国防施工任务早日完成,脏苦累疼又算得了什么!蓝天波在艰苦中得到磨练。为此,他特意编写了几个小节目,在当年的连队春节娱乐晚会上进行了表演。请看请听:随着 歌曲振奋,舞姿妙曼,鼓掌喝彩声声震耳、欢笑热泪动人心扉,为架设连官兵们注入了无穷的力量,让大家在为国防建设的征程中更加充满激情和豪迈。
青春的梦想,特邀地方邮电局和营部与连队演员们精彩亮相,激情洋溢,通信兵团结一致,为保国强军一定要完成通信任务。
昌盛万里,党恩播福泽九州;亲如一家,与当地民政同哺鱼水情。
来自架设连官兵,主要是蓝天波自编自演的节目,从艺术水平上虽然赶不上商丘市邮电局职工演员表演的节目,但两相融合就取长补短,可算是节目表演互相媲美了;关键是传统节日欢聚一堂,载歌载舞,在场的所有人都仿佛享受到了一场精彩纷呈、有声有色的联欢文化大餐。
由蓝天波主编的节目开始表演,自任报幕员。反映了近两年在架空明线施工中现实生活小片段和军民共建的丰硕成果。来自少数苗族战士被提拔的排长杨明彩,以男扮女装的苗族舞《阿妹》开场,那婀娜多姿、亦真亦幻,象征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燕舞》激情满格、活力四射,凸显了在电杆线担隔电子上扎线的青春朝气;拉丁舞《抬杆》和《打洞》黑油抹脸,鎬锹并舞,热烈奔放、跌宕起伏,架设国防架空明线,如鹰似燕,燃爆了全场火热与奋战的氛围。
男声独唱《我是架设兵》节奏明快,喜庆祥和,寄予了军民双拥的战地祝福。军民合唱《军民各一头》旋律优美,雄壮有力,抒发了民助军共抬柏油泡过的黑电杆,脸上鼻子上粘上黑油的鱼水情怀:
这个杆子像巨蟒,装死躺在路一旁。
小弟民兵抬小头,大兵哥我大头扛——
民兵小弟没抓紧,差点溜肩滑地上。
兵哥急忙抢一步,中间紧抱才稳当。
一不小心脸贴杆,脸蛋鼻尖油渍赏。
小弟帮擦不能擦,陪哥抬杆往前方——
竹笛独奏《我是一个兵》情真质朴,轻快有力,深沉含蓄,寄托了战士的豪情壮志。口琴独奏《说打就打》表演者那两只手在口琴两头上下左右翻弄,像两只蝴蝶在耳边飞舞……引得观众络绎不绝地掌声。蓝天波的诗朗诵《为祖国奔走四方》自诩气势磅礴,血脉贲张,展现了人民通讯兵为国防架线的飒爽英姿。
军营我兵哥,人帅特长多。地方的快板群《班长与民兵》三句半《我要当兵》由当地民间艺人根据身边人身边事临时改编而成,自导自演,集中体现了架设连官兵抢救落水群众后,安居和大洪山地区人民群众拥军爱兵的精神面貌与火热的军民情感。
昂首迈进新时代,军民共建谱新篇。整场演出节目丰富、寓教于乐,整台晚会内容丰富、精彩纷呈,演员与观看者互动感染、充满温情,呈现出了军民联欢一家亲的动人场面,描绘了军民携手昂首迈进的美好画卷的。
架设连战士扛抬黑油浸泡过电线杆,是一种不怕苦不怕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而自编自演的文娱节目又是一种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一段插曲写后,再回到工地现场——当电杆竖好后,就轮到架线班的人员工作了。放线、挑线、紧线、绑拉线,随着战士们的上杆、下杆,一对对的通信线齐刷刷地架起来了。一排排电杆在祖国的大地上,在陡峭悬崖,在平原的农村庄稼地、在农民的菜田间竖立起来了。伸向远方的一对对电线,蓝天波真是非常感慨,觉得通信线路架起来了,自己也长高了,不但学到了部队通信部门的一项专业知识,为国防事业作出了贡献,同时还开阔了眼界,浏览了祖国美丽的山川河流和名胜古迹,享受了当地风俗人情和土特美味,呵,看祖国的每一寸土地都是一块宝啊!
奔腾的山川,绵延不断,
陡峭的悬岸,攀登艰难。
看——
是岩鹰在翱翔?
不,那是咱们的放线组。
是燕子在飞舞?
不,那是咱们的扎线班。
架设兵在国防施工,
架起条条髙空明线。
穿越丛山峻岭,
踏遍千里平原。
打洞的士兵,
艰苦勇敢。
放线的绞车,
声响轮转……
瞧——
是力的平衡,
裁起一排排电杆。
是美的造型,
扯上一条条电线
辛勤的架设兵呵,
在丈量着祖国每一寸河山。

第2节 中牟古县
蓝天波莫名其妙?河南中牟县的中牟,不知怎的都叫他“开元兄弟”?中牟县是河南省省会郑州市的下辖县,郑州市东部新城组成部分,古称圃田、牟州,地处中原腹地、黄河之滨,西邻省会郑州市中心城区,东接八朝古都开封市。战国时置中牟邑,属魏国。秦代复名圃田,属三川郡。西汉初袭中牟邑之名置中牟县,属河南郡。其后名字多有改动,最终还是改叫“中牟”。 “中牟”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  相传上古时期,人们得到火种不容易,便不想让它熄灭,于是就派人专门看管火种。祝融就是专门为黄帝看管火种之人。后世把他尊奉为火神。由于祝融还有其他很多功劳,黄帝还封赐他有专门的领地,地址在今天的新郑县境内,史书记载叫祝融墟。祝融去世后,他的子孙们就四下迁移,演变为诸多姓氏。其中有一支向东北走,来到一个很大的湖边,这里有广阔而清澈的水,水中有成群的鱼虾,湖边茂盛的草木,草木中有数不尽的飞禽走兽。在那个农业还很不发达的社会里,这里无疑是极好的生存场所,于是这一群人就在这里定居。后来因为这群人帮大禹治水有功,大禹就把这片地封赏给他们。这就是后来被大家称呼的中牟国。之所以说是后来叫做中牟国,是有原因的。牟姓在早期是一直到处迁移的,他们每到一个地方都把当地命名为牟。随着时间的积累,迁移的地方多了,叫牟的地方也多了,很难分辨清楚。为了区分这些牟地,便给它们重新命名,于是就有了中牟、东牟、来牟(莱芜)、牟平等等地名。在古代中间为尊位,这里又是牟姓的发源地,所以命名为中牟。
古代中牟,是春秋战国时期赵国首都。历经桓子、献侯、烈侯、武公、敬侯等国君,赵国于公元前423年由都城山西晋阳迁至河南中牟(今河南鹤壁山城区一带),后于公元前386年迁至河北邯郸。中牟曾为赵国首都达38年,是赵国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的重要转折时期。为以后赵国进取河北平原、攻灭中山国、拓扩西北边陲疆域,乃至最后定鼎邯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春秋战国时期,战争纷起,各国都城屡经迁徙,韩、赵、魏三国也曾先后迁都。公元前425年赵襄子立三十三年卒,浣立,是为献侯。献侯少即位,治中牟。由于赵都中牟的时间短,没有赵都邯郸时间长、影响大,几乎被忽视。
中牟约始建于春秋初年。当时,有赤狄、白狄、长狄等种姓部落,散居在太行山脉东西山麓的山间谷地一线,不断侵扰华夏诸国。齐桓公联合中原诸侯国,曾举"存鲁救燕"、"迁邢封卫"的善政,赢得诸侯们的拥戴。齐桓公伐戎年代约在公元前664年至前660年,又于前 659年"为卫筑楚丘(今河南滑县东)"。
晋国在春秋时期是较早设县的国家之一。最初的县都设在边地。晋平公时向赵武征询中牟令人选的事,既表明中牟在晋公心目中的非常地位,又昭示该邑由卫转属晋国的时间约在春秋中期。《淮南子·主术》高诱注曰:"县,远也。"这时的县内部也有一套完整的政治组织和军事组织,有利于集权统治,加强边防。东周时争战频繁,各诸侯国的都城营建,也多注重选择具备这种军事条件的邑城进行发展。《晏子春秋·内篇杂上第五》记:"晏子适晋,至中牟。"《左传·定公九年(前501年)》:"秋,齐侯伐晋夷仪。晋车千乘在中牟,卫侯将如五氏,卜过之,龟焦……乃过中牟。"这些文献记载了中牟邑不仅是晋国扩大对外兼并战争中的军事重镇,同时也显示其是齐、晋、卫之间的交通枢纽。

第3节  缤纷名地
1、圃田泽:古豫州之大沼泽,天下九泽之一在。
春秋战国称圃囿,两千亩地面积泎。
长二百里宽四十,黄河水入渐缩窄。
现今郑州圃田镇,就是曾经圃田泽。
2、鸿沟:大沟鸿沟狼汤渠,源名史记与汉书。
贯郑荥阳中牟境,有名不存圃泽注。
3、牟山:在中牟县城北2.5公里。为东汉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袁绍与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双方修筑的土山,也即军事攻战防御工事的遗存。明正德十年(1516年)《中牟县志·山川》载:"牟山,在县治北五里,高十丈余,延数十里,上建牟山庙,县之得名于此"。这是此"牟山"之最早称谓,也是讹称。其实不是"县之得名于"牟山,而是牟山得牟于县。。
4、鲁恭祠-位于中牟县城西北10公里处,刘集乡鲁庙村。亦称鲁太师祠,系为纪念东汉章帝建初年间中牟令鲁恭所修,建筑年代无考。《水经注·潧水》中记载(清水)乱流,东迳中牟鲁恭祠南",即指此。明、清时有正殿、拜厦、寝宫、廊房等建筑,后屡修屡圮。今存寝宫3间、系清代修建,门上壁嵌"鲁太师祠"横额。明·于谦有《鲁令祠》诗云:
"长民曾羡鲁公贤,民物熙然各遂天。
境外遗蝗徒扰扰,桑间驯雉自翩翩。
闾阎风俗犹前日,史传声华纪昔年。
寄语郎官勤抚字,循良衣钵要人传。
5、永福寺:位于中牟县城南23公里处,三官庙乡后段村西侧。因所在地旧属高黄保,故又称高黄寺。创建于唐代,寺内石佛上刻:"通天二年(公元697年)造"。明嘉靖年间僧人广通重修、万历八年(1580年)僧人常训等重修。原有大雄宝殿、天王殿、禅堂、山门等建筑,旁建关羽祠、碧霞元君祠。中华民国年间多次拆毁,今仅存天王殿3间,门前古槐树一株,胸围5米、树龄500余年。
6、水月庵-故址在今中牟县城东12公里处,仓寨乡小李庄北。其地原为池家坟,明天启二年(1622年)建观音庵,匾额为"水月庵"。中牟名士张林宗撰有《创建水月庵记》及《水月庵命名记》碑文。旧时,该庵为汴城至中牟行旅宿止或官吏来往下榻之处,壁间题咏甚多,清初名士沈荃(江苏华亭人,官詹事府詹士兼翰林院侍读学士)作《乙亥夏从汴回憩水月庵》诗云:"绀阁临平野,金镫照上方。寺幽宜水月,僧老话沧桑。竹外薰风细,松间月影长。熙然此暂憩,身世入清凉"。
7、曹公台:亦称中牟台、官渡台。故址在中牟县城北4.5公里处,大孟乡大衡庄东南。东汉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官渡之战"时曹操所筑。官渡古战场位于郑州中牟县城东北2.5公里官渡桥村一带,因傍官渡水而得村名。官渡之战以曹操的全面权胜利而告结束。曹操以两万左右的兵力,出奇制胜,击破袁军十万。这个战例成为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建安七年(202年),袁绍因兵败忧郁而死,曹操乘机彻底击灭了袁氏军事集团,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又征服乌桓,至此,战乱多时的北方实现了统一。
清雍正年间进士桑调元有《访官渡》诗云:"官渡知何处,苍茫想旧城。曹袁遗垒处,烟雨绿芜平。大地几龙战,空天一鹤迎。无穷家国事,物外讵关情。"
8、任城王台:故址在中牟县城北约1.5公里处。三国·魏时曹楷建。魏·黄初三年(公元222年),曹丕封其三弟曹彰为任城王(今山东省济宁县)。黄初四年曹彰死,其子曹楷徙封中牟,称中牟王,后又以曾改封任城国王,故称任城王台。台高三层,亦名层台。《郭公世语》:"晋永嘉三年(309年),中牟县城任城王台下池中有汉时铁锥,长六尺,入地三尺,头西南指不可动,止月朔自正,以为晋氏中兴之端。"
9、愁台:故址在中牟县城北12公里处,大孟乡万胜村东南隅。五代时后唐庄宗(李克用之子、名存勖)与明宗(李克用之养子、名嗣源)争夺皇位。北宋尚书度员外郎梅尧臣有《愁台》诗云:"颓垣断堑有平沙,老木荒榛八九家。河势东南吹地坼,天形西北倚城斜。倾壶语罢还登眺,岸帻诗成却叹嗟。万事因循今白发,一年容易卸黄花。"
10、中牟县的九沟、八泽、三十六陂
九沟 明正德十年(1515年)《中牟县志·山川》载有"九沟"之名,以今地考之如下:敲胫沟(在县西南三十里)、蓼沟(在县西二十里)、渡母沟(在县西三十里)、丈八沟(在县西二十里)、老鸦沟(在县西北二十里)、金线沟(在县西北十里)、挂金沟(在县北二十六里)、辏沟(在县东二十里)、清塘沟(在县南六十里)。
八泽 明正德十年(1515年)《中牟县志·山川》载有"八泽"之名,以今地考之如下:东泽、西泽、南泽、北泽(俱在县北二十五里)、皛泽(在县南六十里)、蓼泽(在县西三十里)、雁泽(在县南三十里)、蔡泽(在县东南十里)。
三十六陂 据明正德十年(1515年)《中牟县志·山川》载有"三十六陂"之名如下:大灰陂、小灰陂、大限陂、大黄陂(俱在杨桥梁,即今杨桥村附近)、大黑陂、小黑陂、小长陂(俱在永安保,即今娄庄附近)、三驼陂、大长陂、大师陂(俱在南梁保,即今刘集附近)、白顶陂(在鲁村保,即今鲁庙村附近)、大官陂(在万胜保,即今万胜村附近),白墓陂、港稍陂、桑家陂、时家陂、大人陂、大汉陂(俱在淳泽保,即今白坟村附近),梭子陂(在古墙保,即今贺岗附近),黄家陂、焦家陂(俱在韩庄保,即今韩庄附近)、东吴陂、西吴陂、大匮陂、刘家陂(俱在高家窝保,即今水溃村附近)、白沙陂、蓼泽陂(俱在白沙保,即今白沙村附近)、王河陂、正礼陂(俱在盖寨保,即今邵岗附近)、蔡家陂、赵汉陂、兽头陂、母投陂(俱在新兴保,即今八岗附近)、稻畦陂、马长陂(俱在三异坊外,即今县城附近)、雁泽陂(即土山保,在今土山店附近。

第4节 特产美食
1、中牟西瓜-
外观好看瓤色正,籽如宝石珍珠生,
香拂笑语牙水生,凉争冰雪甜争蜜,”的美称。
2、中牟大蒜:
大蒜生产基地县,钙磷铁富土壤含。
生长物质极适宜,辣味适中药用全。
营养丰富肉粘香,瓣匀蒜头大特点。
不易破碎耐贮藏,蒜干蒜粉蒜油伴。
硒蒜胶囊能抗癌,大蒜制药厂投产。
精深加工销售畅,享誉中外蒜祖源。
3、中牟瓜豆酱:有很多家庭习惯自做一缸瓜豆酱。做好的瓜豆酱,香味浓郁扑鼻,中牟很多酒店有道菜就是花馍蘸豆酱,吃过的人都说不错。这个得感谢西汉时我国杰出的外交家张骞,在他的努力下,西汉和西域多国建立了和平友好的外交关系,并且发展了双边贸易,共同遏制了匈奴的霸权主义。同时,他引进了多种蔬菜和水果,改善了我国长期以来五谷(稻、黍、稷、麦、菽)单一种植的结构,为我国农业生产的多样化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比如胡萝卜、西瓜、核桃、葡萄、石榴、蚕豆、苜蓿等十几种植物,都是在张骞之后逐渐在中原栽培。胡萝卜、西瓜在中牟县也得到广泛种植,尤其是西瓜,勤劳淳朴的中牟人民对臭豆进行了改良和加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在此基础上,研制开发出了瓜豆酱。
4、中牟草莓:
春峰果蔬专业社,草莓种植精耕作。
完全采用蜂授粉,深井水灌污染绝,
两千余亩种植田。亩均纯收2万多。
带动周边拓万亩,放心产品销售火。
5、雁鸣湖大闸蟹:
是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的特产。雁鸣湖大闸蟹养殖采用了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模式,依托雁鸣湖的优良水质,出产的大闸蟹膏满肉肥、蟹黄鲜美、营养丰富。雁鸣湖自然生态风景区位于中牟县北部,总面积32平方公里,距郑州35公里、开封22公里。这里林密水阔,是郑汴之间最大的天然水域和湿地。依托雁鸣湖优良的水质,雁鸣湖大闸蟹蟹黄膏满、鲜美可口、营养丰富,已经成了雁鸣湖旅游的一块金字招牌。
6、伊府面:先将鸡蛋磕入面盆里,放入盐面搅匀,再倒入面粉用手搅起,将面与鸡蛋搅匀后倒入适量冷水,再搅拌和成面团,揉匀揉光,放案板上用面杖用力轧至均匀有劲时,擀成3毫米厚的薄片(擀法与家常刀切面相同),擀时需不断撒入淀粉面扑(淀粉装在纱布袋内),折叠起来用刀切成0.5厘米宽的条,用手将面条上层的头向前揪起,一手抓头,一手握中间,抖出面扑,投入开水锅内煮熟捞出,冷水过凉,分成5份,分别下入热油瓢内炸成金黄色捞出放在盘里,吃时将炸好的面条再下入开水锅里煮一下(煮的时间不能长,待面回软后捞出)。瓢里放油上火加热,再把煮好的面下入瓢里,将面煎黄,倒入盘里。然后再将所配作料下锅炒制,浇在伊府面上即成(或面下锅拌匀亦可)。外焦里嫩,香而不腻.
7、“铁锅蛋”是很有特色的一道菜,其是用特制的铁锅盖放火上烧红。鸡蛋打入碗内,搅匀,放入火腿丁、荸荠丁、虾子和海米、味精、料酒、盐水,铁锅放在小火上,将大油注入蛋浆中,并用勺慢慢搅动,防止蛋浆抓锅。待蛋浆八成熟时,用火钩挂住烧红的铁锅盖盖在铁锅上,利用盖子睥高温,将蛋浆烤凝结,暄起。使蛋浆糨皮发亮,呈红黄色。其味美,色泽红黄,油润明亮,鲜嫩软香,回味无穷。
对于在中牟的名胜古迹和特产美食,蓝天波以后依然在他到电信局机关上班时,前往所属的中牟县邮电局检查或联系工作中,几乎都得到了参观,购买和品尝。为中牟增加消费,也是一种报答。正如军歌:《报答妈妈》:
女:
凝望你的目光
我看到了慈祥
想起你的孝顺
我懂得了善良
男:
生活的苦涩
你总是独自品尝
你倾注了所有心血
合:
呵护儿女们成长
多想祈求岁月止步
多想呼唤时光倒流
多想好好报答你
一百年都不够
我的老妈妈
我的老妈妈
男白:
妈妈 正当苦尽甘来时
夕阳已西下
晚霞印染了你的白发
女白:
妈妈 正当儿女回报时
光阴催老了你的脸颊
腰身已不再挺拔
女:
面对你的微笑
我沐浴着阳光
聆听你的叮嘱
我学会了坚强
男:
人生的风雨
你总是一人遮挡
你拼尽了全部力量
撑起了家的安康
合:
多想祈求岁月止步
多想呼唤时光倒流
多想好好报答你
一百年都不够
我的老妈妈
我的老妈妈
多想祈求岁月止步
多想呼唤时光倒流
多想好好报答你
一百年都不够
我的老妈妈
我的老妈妈
我的老妈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战友网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怀念战友|小黑屋|手机版|陆二师战友网 ( 京ICP备14052381-2号 )

GMT+8, 2025-7-14 01:09 , Processed in 0.05887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